APP下载

农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初探

2016-02-03王戈杨焕文赵正雄温永琴邵丽顾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王戈+杨焕文+赵正雄+温永琴+邵丽+顾华国

摘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办出教育特色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例,探讨了农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思路、管理模式以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农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45-03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普通高等教育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以加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与社会紧密联系,增强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开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其作为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方面做了深入探讨和尝试,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充分合作,提升了农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拜托传统校内教学体系,克服学校实践教学平台缺陷的一种革新。农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致力于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特别是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创新性探索,也是高等农业院校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的新举措。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进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场所,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这对于农科院校尤为重要,根据21世纪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特点,高等农业院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全面发展为根本,加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提高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力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人才。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

(一)基地选择原则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选择是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石。首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是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其硬软件条件应有能力承担实习教学任务,能承接多专业多批次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其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应以科技为载体,能实施以教学为主,兼搞科研和生产推广应用的三结合体制,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训练、实习、试验和社会实践的条件,有效地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能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再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选择坚持“互惠互利、义务分担、合作建设”的原则,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和资金为基础,达到学校与企业、社会有机结合的目的。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原为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55年,云南农业大学与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现为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双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沟通努力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该院是全国从事烟草育种、栽培、植保和烘烤等方面科研的核心专业研究机构之一,其研究成果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内烟草行业有重要的影响。该院拥有国际先进的科研与分析仪器和各类专业分析实验室,可开展我校农科大部分专业的分析检测工作,同时还拥有标准的科研试验基地和温室,能够承担与农业相关的各种科研任务。

(二)组织管理模式

良好的基地管理是实践教学基地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组织管理由学校、院系和实习单位三方共同承担实施。基地设立了管理团队和指导团队,管理团队设有“基地领导小组”和“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组”。基地领导小组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负责实践教育基地的总体建设、总体协调,并处理基地运行过程的重大问题。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组由基地办公室负责人及学院相关领导担任,前者主要负责实践基地建设、具体实践安排(根据学校专业要求,确定相应实践内容及相应指导教师)及学生日常管理,后者主要负责实践学生的组织、协助基地管理实习学生及考核。

指导团队以校内、校外相结合为主,实行“双导师”制度,选派具有丰富的教学及学生管理经验,同时也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有着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奉献精神的校内教师作为校内导师,同时选派长期工作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第一线,具有较深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科研人员作为校外导师,两者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管理制度建立

严格的制度是保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实践教学基地着眼实际不断探索适合基地建设和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一方面,为明确合作双方的权责关系,在双方良好沟通和通力协作下,签订了《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另一方面,同时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针对实践教学的主体形成了一系列详尽的学生管理办法:《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实践学生管理办法》、《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实验室实践学生管理办法》、《云南省烟草科学农业科学研究院实践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和《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实践学生自律承诺书》,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运行形式、学生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以此确保了正常的教学运行,杜绝了参与实践学生的安全事故,提高了实践成效,促进了实践基地的良性发展。另外,为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设立了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四)平台建设

实践平台的搭建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双方多年良好合作基础上,共同搭建了能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突出人才培养紧扣产业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平台。

1.硬件条件:基地充分利用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拥有的国际先进的科研分析仪器、高标准实验室,规范的试验基地和温室,这些条件足以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经过一年的建设,目前基地已具备接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及不同单位相关学生、人员进入基地进行实践或科研的能力,基地每年可接受200~250人次的长期(毕业)生产实践及1000~1500人次的短期实习和参观、考察。2013年基地共接收150人进入基地进行毕业生产实习。

2.师资平台: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共同组建了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专职师资队伍,两种师资类型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教学专职教师岗位聘任、考核和培训等制度及考核方法,定期组织相关的学习、交流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

3.创新平台:创新是科学发展、文明进步的动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思想的引导,更多的是需要为学生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搭建必要的平台。在学校层面,学校利用各类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手段、考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使整个学校教育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围绕全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轨道上来。同时,学校积极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努力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这些举措,学生对大学教育的目的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深刻的理解。但是,学生在学校层面上的创新能力还是受到一些大学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要想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还得依靠校外创新平台的搭建。基地积极筹措资金,设立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现已具备每年资助100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为1500至2000元的资助强度。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效

(一)科研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通过基地的实践过程,学生对科研的理解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试验方案撰写过程中,锻炼了学生通过科技文献检索,书籍查阅等手段了解项目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的能力。在试验过程中对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与指导教师沟通,锻炼了分析觉得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论文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和软件的能力。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对数据分析、图表制作、结果描述、提炼结论等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

这些在实践中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独立思考而形成的科研能力将非常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实习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深造更高学历欲望强烈,对学生自身发展和整个学科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习整体提高了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非常有利于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需求目标。

(二)生产实践能力普遍加强

学生在学校经过了从烟草基础课,烟草栽培、调制、育种、病虫害、工业加工等专业课的系统学习,在理论上已基本掌握了有关烟草生产的各方面理论知识,但是,大学教育的局限性和实际生产问题的多样性造成了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严重脱节是现今大学教育严重缺失的地方。为此,如何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为期半年的生产实践,让学生在掌握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亲自深入烟草生产一线,从烟草育苗、整地、移栽、大田管理、烘烤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实践,将有助于学生显著提高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夯实基础。另外,由于大学生源结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从来未接触过的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基本没有直观体会,因此,极易造成毕业以后对实际烟叶生产的严重脱节,从而导致生产技术指导的“不接地气”。通过为期半年的生产实践,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烟草的生产过程,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不接地气的状态,更好地应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和指导生产上的问题。

(三)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创新是科学发展、文明进步的动力,是当代大学生内在素质的核心。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学有所得、学能所用、学会所创,使大学时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真正吸收、转化、创造的过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基地的实践,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过程中,能发现烟草生产中的具体问题,通过理论知识的分析筛选出具体的问题,并通过基地搭建的创新平台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学生对接受新事物和面对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四)对行业和社会的了解得到加强

走向社会是每个学生的必由之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大学生来说,某种程度上学生长期生活在相对单纯的学校环境中不利于今后顺利步入社会。如何在大学期间就锻炼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今后择业就业,以及步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都非常重要。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院率属于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整个行业属于国家垄断行业。因此,区别于其他大多数行业,烟草行业具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和工作方式。学生在基地进行为期6个月的毕业生产实习,期间会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到各地方烟草主管部门、烟草公司、技术中心和基层烟站(点)进行调研和科研项目实施。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会接触到本行业各级层的相关人员,对烟草行业运行模式和各层级关系会有更直观的认识,这对于今后学生步入岗位后快速融入环境和展开工作。另一方面,学生有机会参与工作中的接洽和协调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实习基地的建立无形中就搭建了一个学生与社会面对面的机会,学生实习过程其实更像是“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必须以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到项目实习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很多表达自己思路,协调交接工作的机会,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逼着学生不断去适应,不断去学习,从而慢慢地适应这种工作方式和节奏。通过不断锻炼,学生将不断积累锻炼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步入社会、与人很好地沟通和交流很重要。在工作协调过程中,通过与人沟通和对交办事务的理解和把握方面,都会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另外,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学习,体会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曹广祥.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3,(10).

[2]郑世英,郑建峰.2012.创建生物技术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

[3]黄建昌,肖艳.2008.农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实习管理模式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08,(1).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我的基地我的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