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概论》精品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
2016-02-03袁瑞甫熊祖强王兵建
袁瑞甫+熊祖强+王兵建
摘要:《采煤概论》课程主要针对煤炭企业亟须的非采矿(煤矿)专业学生,是煤炭教育类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通识类教育课程,以学生自主选修为主。当前高等教育进入了全民化、信息化,煤炭开采也出现了大的变革,《采煤概论》课程建设的模式也需要适应当前形势,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建设和改革。针对课程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着重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方面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应对对策,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采煤概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20-02
一、前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教育的体系也正处在转型期,为了提高我国高校教育的质量,教育部适时发布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1],高校教学改革任务也变得更为紧迫和重要,精品课程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水平达到一个新台阶的重要助推器。为了响应政策号召,同时也为了提高我校传统优势专业——采矿工程专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多年建设,《采煤概论》顺利被遴选为国家精品课程。在这样一个契机之下,把握住教育改革的脉搏,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使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合理[2]。课程建设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过去一些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前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的一种反映。由于《采煤概论》是本校很多工科专业的开设的课程,因此利用其影响力,对改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探索课程教学手段和理念上的改革方向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建设中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围绕着《采煤概论》这一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应该不断地与时俱进,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得这一国家精品课程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地为师生服务。课程建设中,往往忽略专业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加之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导致课程内容过于落后[3],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明显相悖。在授课方式上,有的课程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地授课,只是千篇一律地用同样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教学上的冗余或者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另外网络共享平台建设投入欠缺,造成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
由于国家精品课程计划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制度及执行的力度仍有不成熟的地方,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因此如何规避这些问题成了《采煤概论》课程建设的关键任务,我国着力打造的精品课程本质要求是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管理、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方法。因此关于我校精品课程《采煤概论》的建设应首先着眼于“五个一流”的基本要求,让这门课程包含的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也对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课程建设中的改革措施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采煤概论》作为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采矿工程”的代表课程,需要授课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矿井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通过对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而更好地传播知识、授人以渔。教学队伍由“采矿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组成,依托河南省重点学科——采矿工程学科。《采煤概论》自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以来,通过优选人才、培育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等措施,加大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了进一步提高《采煤概论》教学团队的业务水平,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给新进的青年教师都安排有专门指导老师,以便于年轻老师很快熟悉环境和进入角色。给青年教师提供研修的绿色通道,拓展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最后为青年教师构建一个施展本领的平台,通过承担或者参与高水平的科研课题,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2.教学内容多元化。《采煤概论》课程主要涉及井下开采的基本概念、采矿理论、采煤方法与技术。由于课程涉及到井下空间问题,因此空间定义较多,知识点繁杂,煤矿生产系统错综复杂而且随着井下条件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为了达到课程的预期目标,进而使学生对煤矿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培养其对煤矿事业的浓厚兴趣。根据我校的办学特点,由于不同专业对煤矿了解的侧重点不同,先修课程有别,因此,本着科学的态度,在总学时不变的基础上,针对具体专业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进行调整,比如对地质专业,第一篇煤矿地质知识的内容学时减少,增加井田开拓及采煤方法的学时;对机电类专业,重点介绍煤矿机电的实际应用案例,增加矿井提升、运输等仿真实训的实践学时。同时,应文理科学生对煤矿知识了解的需求,又开设了16学时的公共选修课,重点在于普及煤矿基础知识。
在授课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比如说井下动画、矿井整体模型、现场图片或者是一些经典的录像等等。这些方法能很好地带动课堂氛围,也改变了以往专业课乏味枯燥的特点,使得学生对井下错综复杂的巷道布置以及生产系统的运作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总之要坚持“以《采煤概论》教材为主,实验教学为辅”为宗旨,针对具体专业及教学进度,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实验课内容。
3.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采煤概论》团队主要成员都承担有国家级、省部级或企业委托课题,把教学与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现场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教学团队集体讨论,把关键知识和现场实际安全生产等问题制作成典型案例,以及对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科研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列举采矿学科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地下开采活动是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仅仅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对煤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则能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为了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协调发展[4],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迫切需要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我校煤矿开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从这一客观需求出发,以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一平台、五层次、六模块”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目前,中心实验室面积3280m2,仪器设备数量达1570台件,总价值5500万元。下设煤矿安全开采虚拟仿真、煤矿通风安全仿真、煤矿火灾数值模拟、煤矿动力灾害数值模拟、煤矿岩层移动数值模拟五个实验室。所开实验课程16门,180个实验项目,年受益本科生5000余人,年均实验达到3.5万/人时。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立是我校高等教育实现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我校育人水平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4.完善网络共享平台。《采煤概论》的建设应基于平等、开放、自由这样一个教育理念,同时它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闭关造车只能止步不前,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交流平台对于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网站上包含了《采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习题、课堂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仍处于不断更新和完善中,主要是任课教师将学科发展及科研中遇到的最新实例补充到原来的相关教学环节,同时补充三维矿井漫游、矿井提升工艺、锚杆锚固力检测实验等视频和录相资料。为了方便师生之间、同行之间的交流,网站正在逐步完善留言板块。共享平台提供了一个师生之间、同行之间零距离交流的机会,从而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对《采煤概论》的课程建设大有裨益。
四、结语
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工程,在信息化时代,除了改善教学手段外,教学内容与煤矿企业需求的相结合也非常重要。因此及时对课程建设的内容进行更新和换血,才能使得精品课程成为持续的精品,才能发挥国家精品课程其应有的作用,使教育资源发挥其辐射作用进而实现它最大的价值。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学内容多元化、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完善网络共享平台等多种措施,使《采煤概论》课程能够持续进步,为更好地培养煤炭企业急需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晓毅.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几点不足[J].科技情报开发与济,2007,(03):257-258.
[2]王龙.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
[3]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究,2007,(09):72-76.
[4]刘洪林,张东升,管伟明,陈辉,张志强.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特色[J].煤炭高等教育,2014,(05):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