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及创新研究

2016-02-02刘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3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

刘楠

摘 要 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存在定位与人才培养定位尚未对接、缺乏实验和实训项目、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和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革及创新策略。

关键词 实践教学;工商管理类专业;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64-02

1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实践教学必须改革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版)明确提出人才培养要“满足社会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需求”。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这一要求完全一致。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导致毕业生实践能力差,大学生就业率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及创新十分必要。

实践性强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必须改革 从专业特点看,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它产生于工商管理的实践,又服务于工商管理的实践。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本领以及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但目前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差、适应能力差、实践能力差的“三差”现象。因此,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改革及创新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

国家的政策要求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有了政策的指导。

2 当前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定位与人才培养定位尚未对接 工商管理类专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没有形成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没有科学的衔接,更缺乏有效的渗透和融合。在实践环节开展过程中,学生真正动手参与的机会很少,难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践环节的经济投入也很少,缺少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实践环节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的定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完全不能对接,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失去应有的意义。

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和实训项目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和实训项目是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方式。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对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搭建平台尚未构建、师资投入的局限等原因,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缺少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和实训项目。

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工商管理类专业设计了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这些实习主要在实践教学基地完成。实际上,认识实习以参观为主,缺乏深入合作;毕业实习通常和就业岗位相关联,许多独立学院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时间较长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学生难以在一个单位完成全部实习过程,往往需要联系多个单位,导致学校难以跟踪实习效果和保证实习质量。

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很多学生觉得理论课很虚,难以抓住专业的精髓,就业和未来的发展目标不明确。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战略思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但是创新与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教育尚未很好地融合,没有形成科学的、成型的体系。同时,对于创新和创业教育也没有形成可行的质量评价体系。

3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及创新策略

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在人才培养中起着统领和主导作用,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根据国家本科人才培养标准、社会经济发展及行业需要、培养目标定位和学生实际,合理确定实践环节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特色。

转变实践教学的教育观念 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要求必须重视教育思想观念的先导作用,把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提升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度。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以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将重视能力教育、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三合一”人才培养观念贯彻落实于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成熟的实践教学教育观念,为构建科学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指导,奠定了基础。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设计成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基础实践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方法和思维方式;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层次可以分解为若干模块,不同的专业可从中选取不同的模块,选取的模块统一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训与入学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义务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各类课程实验、各类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毕业教育等。

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1)构建“政产学研用”互动合作机制。独立学院要积极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充分利用政府对企事业单位的影响,构建“政产学研用”实践教育平台。学校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实践项目,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学校以核心专业为优势,依据市场需求,与企业进行联合研发并将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政产学研用”平台的构建是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发展的可行目标。

2)加强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学校尝试采用在职培训、联合培养和挖掘校友资源等形式,拓宽实习基地范围和数量;通过与行业部门和地方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构成完善的实习教学平台;建立校内教学实验中心和综合性专业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综合利用率;引进各种资源完善实验室硬件设备和软件,并及时更新,满足学生对实习实训、学科竞赛和行业模拟环境等的需求。endprint

3)构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开设创业基础等公共必修课;搭建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利用大学生“科创杯”“挑战杯”等比赛、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创新平台,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1];构建“企业高管进校园”“校友讲堂”“创业讲堂”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设立专项支持经费或者奖励基金,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4)创建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平台和机制,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首先,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培养方式,把企业职业经理人“请进来”,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负责培训教师和指导学生;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走出去”,到相关单位顶岗工作,学以致用,既能积累实践经验,又能提升教学水平。在招聘新教师时,优先引进有工作经验的。同时,为教师创造机会参与专业实践培训,并给予经济补偿和奖励,提升实践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1)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在教学方法改革中,以现场教学和研讨式教学为主,让学生身临其境,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改变考核方式,转换考核重点,以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为主,改变传统的唯一标准答案的评价方式。校内的实践活动可以采取笔试、答辩、作业、报告、团队绩效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校外实践活动以实习产生的实际效果作为考核内容,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考核。

2)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须自愿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采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专职专任教师担任,全面负责学生的教学指导和答疑等;校外导师由企业管理者或者技术人员担任,负责企业内实习的全部事宜,包括实习内容设计和技术指导等。采用导师反馈、不定期电话或者到岗查询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通过动态监控,记录学生的表现,既能作为实践环节成绩评定的依据,又能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4 总结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只有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指引下,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及创新,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胜。独立学院要加强管理过程,保证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策略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代显华.校政企互动构建“政产学研用”实践教育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212-2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