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编程语言课(C)教学分析
2016-02-02丁丽萍
丁丽萍
摘 要 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社会要求的不平衡,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认真思考教育教学改进方面的问题。从这点出发,分析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现状,提出一些教学改进方法。
关键词 C语言;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083-02
1 前言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明确提出,中职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关注度逐渐提高,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学生质量的下降与社会的高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对从事中职教育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与学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继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编程语言课的必要性
自1987年起,国家教育部就开始了中职毕业生直接上大学(普通高校)的探索。目前,国家每年都有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和专科对口单独招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中职学生继续学习的渠道。中职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编程语言课的学习是必然的,因此在中职阶段提前开设相关编程语言课的学习就很必要,它会为学生今后拓展专业知识奠定有利的基础。
3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现状
1)学生普遍阅读能力差,抓不住重点,遇到题目不明其意。
2)逻辑推理能力差,缺乏全局统筹安排意识,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加之中职配套教材例题又多以数学问题为主,学生初中阶段甚至是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欠缺,直接导致现阶段问题突出。
3)英文界面的操作有难度,关键字不能借助英语知识记忆。
4)变通能力差,不会举一反三。
5)学习惰性强、缺乏自信,遇到困难不愿自行解决、认为也解决不了。
6)主观意识中排斥编程类课程的学习,认为没有实际用途。
4 教学思考与对策
目前,中职学校编程语言主要开设VF和C两门课程,VF的学习相对容易一些,可视化的界面直观形象操作也很简单,同时VF作为高考对接考试中的考试科目,学生主观上更重视一些,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问题不突出。而C语言前几年曾经是考试科目之一,近两年被取消,目前有些中职学校又在重新开设,具有一定教学难度。教师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学习需要,这门课就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思路、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统筹布局的能力,要合理安排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学校现在所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从第一章到第十章内容分别是概述、数据类型和运算、基本输入与输出、流程控制、函数、数组、指针、结构与联合、编译预处理、文件、对外接口、图形、汉字处理、用户界面技术。
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往届学生的学习效果,再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笔者将第二章数据类型及运算的知识点结构做了些微调整,即先讲数据类型,然后将整型、实型、字符型数据类型又分为相应的变量和常量,常量讲各种表示方法,变量讲标示符命名规则、讲不同的定义形式、讲初始化和赋值方式。第三章基本输入的知识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调整为先讲单个字符的输出与输入函数,再讲格式化输出与输入函数,而字符串的输出与输入等到学完数组和指针后再讲。C中的图形和文本部分,界面效果相比较适合,但程序相对大,函数、指针的运用比较多,程序有相当的难度,所以这几章内容我在课堂上不讲解,但会建议感兴趣的学生自行上机调试,看程序界面和前几章的有何不同,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留一些空间。
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并调整讲课进度 在每节课的例题中精选一些学生容易掌握的、有特点的例题进行讲解,并对其举一反三、变换对比程序,让学生每节课学得少而精。
不同章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同时注意将上机环境融入到课堂讲授中,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程序的调试、运行、结果的必然联系和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课堂分析程序与上机调试程序存在的区别,这样有利于学生课后自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讲函数的定义时,可将之前学过的程序代码(主函数中实现相应功能的程序语句)改写到自定义函数体中,然后为该自定义函数加上相应的变量说明、输出语句等,使之形成完整的自定义函数。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将改写的程序变成自定义函数。
2)讲函数的调用时,接触到的程序中一般含有多个函数,因此先教学生将大程序分成小模块(每一函数就是一个模块),然后结合上机过程,采用F7键进行单步调试,每次点按F7,程序从主函数进入后会单步顺序走一条语句,直到碰到调用语句时,程序会跳转到相应的自定义函数定义处,接着再按F7键,程序会从自定义函数定义处顺序执行,遇到return语句时程序又会返回到调用位置处。结合上机过程讲解这节内容,程序的走向、函数的调用、函数的返回过程清晰明了,相比较课堂的讲解效果好许多。
3)讲解变量的存储类型和作用域时,也可采用上述的将程序划分模块的方法,引导学生将程序分成若干源文件、若干函数,接着在函数外找到外部变量和外部静态变量,在函数内部找到局部变量和局部静态变量,最后告知学生每一种变量的作用域和特点,这节内容上机调试程序时,教学生利用监视器窗口对每种变量添加监视,仔细观察每种变量的初值、变化情况以及最终值的保留情况(即作用域的长短)。
课后作业控制难度 多年的教学发现,课堂上学生跟着老师能较顺利地完成程序代码的分析,得到正确的运行结果,但是独立完成作业时,却问题很多,这说明学生对课堂内容没有完全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所以课后的作业难度要降低,作业可以以小组(3~5人)的名义上交,交作业的最终目的是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促进相互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还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注重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 如和VF课程的衔接。编程语言都有相通之处,VF 和C就是这样,在处理有些问题时,只是两种语言的表示方法不同而已,让学生对比学习,效果会更好。
5 结语
语言类的教学会有这样的瓶颈,教得浅了,学生学得容易,但实际编写代码的能力不高;教得深了,学生学起来难度太大,提不起学习积极性,反而会打击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语言类的教学尤其是C语言对学生的帮助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它更多是思维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考虑问题的角度、解决的步骤、是否考虑到多个方面等。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徐维祥.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康英健.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教程(中职中专教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4]钟廷志.C语言程序设计: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系列教材[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