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的3+3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2016-02-02陈俊松刘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3期
关键词:分析法矩阵教学内容

陈俊松++刘飞

摘 要 对“3+3”中高职衔接课程进行教学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按照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构建评价指标,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教学评价,发现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 “3+3”中高职衔接;教学评价;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081-03

1 引言

“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就是对完成三年中职教育的学生进行三年高职教育的模式,使中职毕业学生能继续就读高职院校,避免了中职毕业生无上升通道等问题。但是目前“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存在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课程体系衔接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阶段的课程设置,还是按照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生源进行设置的,造成中职毕业生不能适应的问题。因此,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进行教学评价,找到课程设置中的薄弱环节,并在后期加以改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常用于多目标、多层次、多准则问题的决策和评价上,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目前应用十分广泛。采用AHP对课程进行教学评价,能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也便于得到科学的结果,为准确评估“3+3”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提供依据。

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课程教学评价一般涉及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因此,本文依据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的主体,从教学过程、教学辅助条件、学生状况三个方面构件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分层的评价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为评价目标,即中高职课程教学评价,为总目标层;二级指标为确定总目标的子目标,由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学生状况组成,为目标层;子目标层下为具体的评价标准,为准则层。各指标的定义如下。

1)一级指标。A—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评价:反映了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

2)二级指标。

B1—教学过程:反映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课堂教学秩序等。

B2—教学条件:反映教学的配套条件,包括各种相关的实践条件、教材、设备等。

B3—学生状况:反映学生的整体水平,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程度、动手能力、考试成绩等。

3)三级指标。

C1—教学内容:主要考察教学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以及难度设定是否考虑到中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C2—教学方法:主要考察教学方法是否与中高职衔接课程相适应。

C3—教学态度:考察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负责,并且有足够的耐心。

C4—教学秩序:考察课堂教学的秩序,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C5—实践场所:考察是否具备满足课堂教学的实践场所。

C6—教材质量:考察选用的教材是否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

C7—课件质量:考察课件质量是否能满足课程教学。

C8—教学设备:考察教学设备能否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学习。

C9—出勤率:学生上课的出勤率。

C10—课堂参与:学生上课参与情况。

C11—动手能力:学生参与实践时表现的动手能力。

C12—考试成绩:学生期末考试综合成绩。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

指标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是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的常用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首先要建立判断矩阵,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到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能同时考虑定性和定量因素,结果较为客观,具体步骤如下。

1)构造判断矩阵。通过咨询专家,采用9标度法对各层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如对目标层进行比较得到判断矩阵A—B,如表1所示。

2)一致性检验。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求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3.04。根据公式(1)(2)计算一致性比率:

式中,n为判断矩阵阶数,RI为一致性指标。查表可得3阶矩阵为0.58,4阶为0.90。代入公式(1)(2)计算得到CR=0.019<0.1,通过一致性检验。

3)求权重向量。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将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结果为各指标的权重值:

W=[0.64 0.10 0.26]

同理,得到各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和权重值,如表2~表4所示。

3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教学评价

根据图1的层次结构以及权重表,对中高职衔接班级衔接课程进行评价,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发放对象包括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效果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教学评价,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总体评价为7.8分,处于较好状态。但是学生状况分项得分不好,仅为6.6分。这项中除了出勤率较高,其他诸如课堂参与、动手能力和考试成绩均不理想。特别是考试成绩,远低于普通班级专业课的成绩。其他教学过程和教学条件得分较高,但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得分也偏低。

4 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评价的相关评价指标,运用AHP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实现对衔接课程教学效果的科学分析,以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中高职衔接课程总体评价良好。这说明目前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效果总体平稳,衔接模式有效。

2)中高职学生基础较差,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教学方式。学生的课堂参与、动手能力和考试成绩等明显落后,说明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对高职教学还有一段适应的过程。但出勤率普遍较高,课堂秩序也较好,通过努力应该能逐渐适应高职教学。

3)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应加以改善。目前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是沿用高职教育,没有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调整。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跟不上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这也是课堂教学表现不好的一个方面。因此,今后要对中高职衔接课程做专门的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徐国庆.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设计[J].江苏高教,

2013(3):139-141.

[2]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7):24-27.

[3]陈在铁.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81-83.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析法矩阵教学内容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矩阵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