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中词曲关系的处理

2016-02-02尚靖涵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北方音乐 2016年13期
关键词:黄自词曲艺术歌曲

尚靖涵(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关于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中词曲关系的处理

尚靖涵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纵观中国近代音乐史,黄自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杰出大师,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所创造出的音乐作品,对当代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进而推动着我国近代音乐创作和发展,尤其对艺术歌曲的推动作用更是凸显。立足创作手法与演唱风格,对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声乐教学与演唱水准的提升,并促进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繁荣。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黄自先生艺术歌曲创作对词曲关系的处理技巧。

黄自;艺术歌曲;《花非花乡》词曲关系

就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来看,尤为突出的是声乐演唱技巧和精致的创作技法,钢琴密切配合人声,形成的音乐特色具备洗炼性与鲜明性,以及情景交融的诗意。内在戏剧性激情变化也是其注重的对象,独具匠心是其作品的内涵体现,对当时学院派声乐,标示出直接的示范意义,并对当今我国声乐作品创作产生了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总体把握

演唱艺术歌曲相比于表演其它声乐题材,要求演唱风格独特性,受细致和精巧的创作手法影响,钢琴被确定为主要伴奏乐器,歌剧咏叹调戏剧张力很强,但在演唱艺术歌曲上不需要,黄自的艺术歌曲尤其如此,黄自艺术歌曲最典型特征体现在抒情与典雅风格上,因此演唱者在诠释作品时,运用的声音要细腻考究,语言要准确清晰,他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融入了西方作曲技巧,致使浓厚的中国风格渗透在作品中,因此演唱其作品需要欧洲正统美声唱法结合中国传统民族唱法,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其真正的内涵。首先,快而不急与慢而不脱,应是演唱其作品所掌握的速度,而稳定速度与节奏是关键所在。例如行板是其作品《思乡》的速度,一开始运用的节奏音型为摇曳的慢进形式,把游子独自思乡的惆怅充分地表现出来,音乐中伤感离别愁绪的体现依托较慢的速度完成,而后半段具有渐强的音乐力度,运用激动的演唱情绪,同时要求加快演唱速度,旨在把游子内心思念故乡急切的心情表现出来,全曲情绪最低点就是最后一句“问落花时”。速度要求减慢,歌曲收尾于惆怅、无奈的意境中。而其音色与力度,歌曲情感基调的表现依托音色实现,歌曲不同,运用表现的音色也不同,运用音色体现歌唱风格,要把欢乐、喜庆的情绪表达出来时,一般运用的音色具备明亮与开朗的特征,这时喉咙具有较小的空间,声音灵活性较强;而运用含蓄柔和,较暗色彩的音色,对悲伤失望的歌曲进行表现,需要稳定的气息,流动要舒缓。闺中少妇的忧愁是《春思曲》要表达的内涵,开始运用的音色应具备暗淡与柔和特征,而在后11小节,分解和弦就是伴奏需要的,较为流动,能够更好地把人物内心的波澜表现出来,应运用明亮的音色,但放声高歌则是最为切忌的。我认为在歌唱中,语言与咬字非常重要,语言在唱歌中不可或缺,精准的文字歌词的处理,是准确地体现出音乐语言的手段。从黄自的艺术歌曲来看,其显著特点体现在音乐旋律与文字韵律的最佳结合,以作品的思想内容为依据,以歌词的律、调、韵、辙为出发点,在分句安排上更加合理,最终达到语言清晰与声音流畅的效果。

二、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中词曲关系的处理技巧

黄自的音乐作品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词与音乐结合得精美在其声乐作品中被透露出来;二是和声手法融入钢琴伴奏中,增强了声乐旋律自如的配合,达到谐美协调效果,作曲家创作技巧的成热与高超被表现出来。这里以黄自先生《花非花》这首艺术歌曲,对其词与音乐关系处理进行探讨,从而了解其精湛技巧。

作曲家在创作声乐作品时,创作的旋律要求契合歌词的发音吐字,同时音乐形象必须生动鲜明,实现对歌词内容的充分延伸,具备的音乐美要求极为感人。在这方面,可以说黄自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是当时和后辈作曲家们的典范。黄自先生的作品《花非花》,创自于1933年,谱写的是自居易诗,属于艺术歌曲范畴,由26个字组成歌词,其中每个字与每句歌词,在声调与含意上,与旋律实现了极为巧妙的结合。巧妙结合歌词与曲调是黄自先生极为注重的内容,这是音乐形象被其刻画与塑造出来,形成感人至深效果的直接决定因素。歌唱旋律的流畅与优美实现了结合钢琴的多声织体,增强了作品的细腻与简洁以及严谨性,使其创作的独特魅力被充分地彰显出来。黄自先生在创作艺术歌曲中,实现了恰当、精妙处理词曲关系,首先黄自先生能够深刻领会诗词内涵,能准确把握诗作要表达的情感,准确把握诗作所描绘的意境。同时先生的音乐创作功底深厚,擅长音乐抒情写意的发挥,并基于诗作本身音乐性的充分发掘,加之配上的音符具备清淡雅致特征,实现了进一步升华原诗情韵的效果。《思乡》与《春思曲》等作品,在词曲结合上都是典范,在原诗文字的韵律美被保留的基础上,声乐作品音乐美也被体现得极为充分,堪称佳作。在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领域,黄自先生被称为开拓者当之无愧,他的作品对我们而言,是宝贵财富,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对于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来说,每一部作品都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是我们认真学习的经典。在研究黄自艺术歌曲队伍中,愿更多的同行成为参与者。

三、结论

在我国声乐艺术中,黄自艺术歌曲堪称瑰宝,对其艺术歌曲进行学习与研究,在发展当代艺术歌曲上,启示作用凸显。本文立足歌曲的分类和演唱风格视角,对黄自的艺术歌曲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探讨了黄自艺术歌曲的价值,追求完美的音乐为其作品主要体现,而他在创作方面,对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的体现,更是其作品价值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黄自的经典艺术作品,看出其不懈追求中华民族艺术的精神,这是其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

[1]卓颐.黄自艺术歌曲特点与演唱[J].民族音乐,2008(02).

[2]傅学波.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的“民族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05).

[3]邹京航.黄自艺术歌曲的艺术风格及其演唱初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8(06).

[4]李林.试论黄自艺术歌曲创作对西方和声技法的吸收与借鉴[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5]闫永丽,李林.试论黄自艺术歌曲创作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J].艺术研究,2008(03).

尚靖涵(1982—),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20-40年代艺术歌曲演唱分析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作用》项目编号:[2015]580。

猜你喜欢

黄自词曲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我们这儿
走向辉煌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大爱无垠
一定好好的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千古文章未尽才——黄自对音乐创作与音乐教育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