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视阈下高校声乐教育改革初探
2016-02-02张旭伟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张旭伟(广西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创新视阈下高校声乐教育改革初探
张旭伟
(广西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声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是由于声乐教学的过程,实质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学好声乐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创新教育的内涵出发,通过对高校声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创新视野下高校声乐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改革策略,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创新视阈;高校声乐教育;改革策略
今天的莘莘学子,将是21世纪世界舞台的主人,面对着改革的浪潮,我们可以充分肯定培养高校学子创新性思维是有效的,是符合当今社会所要求的素质教育发展理念的。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作用下,创新教育被注入到了高等教育体系中,成为了当中的一个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各学科教学中愈发重要。创新性思维能力是音乐艺术学科的基础能力之一,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顺利。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概述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发展受教育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对陌生事物的兴趣,进而以兴趣为主线,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然后进行教学。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是创新教育的必备条件,创新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为本,坚持开发学生的智力为目标,通过开展不同的、符合学生逻辑思考方式的教育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求知欲,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素质。一般来说,影响创新教育活动开展的因素有以下几大方面:包括学校的师资配置。学校的教育环境、学校的教学设备等。
二、高校声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一种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音乐教育活动以“审美”为最高规范,“审美”作为一种拥有深刻内涵和宽泛外延的意识形态范畴,其赋予了音乐教育活动广阔的思维空间。正是由于这种思维空间,使得学生在学习音乐以及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思维特征、个性特点,创造音乐的新形象。声乐课程虽然是高校传统课程之一,但是由于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对该课程的重要性缺乏时代认识,在课程设置方面过多效仿专业音乐学院,没有设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自身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声乐教育与课程相脱节的现象日益凸显。面对这样的困境,只有进行教育模式的转变,开展创新教育,才能使学生喜爱声乐课程,接受声乐教育,促进声乐教育继续传承下去。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单位,他们是创新教育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通过在声乐教育中开展创新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声乐作品,学生的作品创新能力、创作能力在此过程中也会有所提升。可见,实现声乐教学创新发展,在声乐渗透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人性化”的实质,从而深入学生心理深层,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是大学声乐教学,乃至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三、高校声乐教育现状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给高校声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也给高校声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要想全面提升声乐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脱离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进行全面的革新。然而,结合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实际,很多老师仍旧在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和个性特点,这种单一发展、缺乏针对性的课程模式,难以满足声乐教学发展需要,更别说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了。此外,目前的一些高校声乐教学过于着重理论知识的讲授,生硬地灌输所谓的声乐知识,没有及时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严重扭曲了高校学生学习声乐的思维,使得学生缺乏了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在此过程中也严重被扼杀,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四、创新视野下高校声乐教育改革的可行性策略
(一)革新教育理念,构建声乐创新教育的新结构
高校传统的声乐教育模式过于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束缚性太强,对学生而言有太多的约束,不利于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新教育发展形势下,高校应脱离传统声乐教育理念的禁锢,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教育改革发展态势的良性理念,并用新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声乐教学中所有关联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力求在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达成最佳结构。高校在新建声乐教学结构时,要进行声乐教学目标的定位,组织新颖的教学内容。此外,学校还需要把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及教学宗旨融入进去,在实施声乐教育活动时充分考虑本校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等,使教学内容能够充分体现本校特色。
(二)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近几年来,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众化的模式当中,高等教育也发生了“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的课堂实施形式也要进行一定的变化,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作为地方高校,是难以像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著名音乐学院一样,采取单一的师生“1对1”课堂教学形式的。为此,高校应针对自身办学特色以及声乐师资配备建设情况,立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有选择地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课程体系的内容也应进行适宜调整,以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譬如说:高校可以根据声乐教学计划和大纲,针对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声乐基础薄弱、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的现状,采取“1对3”或“1对5”的“小组课”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共同感悟声乐魅力。而对于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在大一、大二时已经接触了声乐学习,自身已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基础,针对这个学习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1对15”或“1对20”的“大组课”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针对性训练,而训练的内容教师可以融入一些新颖的主题,如对唱、表演唱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强化自身声乐知识水平。
(三)开展实践活动,在体验教育中提升能力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学科,而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创新主题教育的一个亮点。本着“人人参与、快乐发展”的活动宗旨,围绕“让活动走进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兴趣,开发每一个学生潜能,张扬每一个学生个性。放飞每一个学生梦想”的任务,高校应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基地作用,不断丰富声乐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个人才艺与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赢取阵阵掌声,从而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此外,高校还可以结合创新教育需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加强学生的声乐表演教学。如:引导学生多观看央视“青歌赛”、央视“星光大道”歌手赛等视频,让学生在观赏中学生;定期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独唱音乐会”或“合唱音乐会”,为学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开展由学生自己编演的“音乐剧”节目展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当地政府举办的文化艺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开阔艺术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环境,高校声乐教育能否赶上时代的列车,已成了有关教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为适应创新教育的发展潮流,高校声乐教师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需求为基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以达到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1]于艳.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5(09).
[2]刘喜梅.探析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途径[J].大舞台,2012 (08).
[3]郑健.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艺术研究,2014 (03).
张旭伟(1989—),男,汉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声乐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