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社会安全势在必行
2016-02-02王煜寒
王煜寒
中共商丘市委党校公共管理与法律法规教研部,河南 商丘 476000
维护社会安全势在必行
王煜寒
中共商丘市委党校公共管理与法律法规教研部,河南 商丘 476000
201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第三条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是从政府层面第一次明确地将“社会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并且认为“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保障。这充分说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分析和解决社会领域存在的难题和挑战。
一、社会安全的内涵
目前,学界关于社会安全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总结归纳起来,社会安全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构成社会的各方面组成部分是处于一种和谐、稳定和健康的发展状态,即静态的状态性;二是社会本身需要一种发现、分类、防范和解决各类风险和潜在威胁的能力,即动态的能力性。这种能力性的发挥大小多少保证了状态能保持的时间和质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是否安全,不仅要看破案率,更要看当地老百姓的满意度、安全感。从公民角度来理解社会安全,一是社会自身是否有序运转,二是人的安全是否有可靠保障。社会运行越是呈现出有序状态,社会也就越安全;社会对人的安全越是有保证,人民群众才会更加确信所处社会的安全性。
可以看出,社会安全是内部安全的核心,其本质在于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形成良性、有序的互动。保障社会安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内在要求,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关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关键就在于构建坚强有力的后盾——社会安全保障体系。
二、我国社会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健康运行的社会秩序和有效地社会安全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条件。总体而言,我国当前的社会安全形势比较稳定,各类社会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管从规模、速度、范围、影响、势头来看,在世界现代化进程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可每一个事物发展都具有两面性,与之而来的是社会矛盾的多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人们诉求的内容日趋多元多样,表达诉求的方式日趋活跃,对解决诉求的期待非常强烈,特别是人们的权利意识、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这都让社会矛盾凸显成为当前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社会稳定的确面临严峻的挑战。
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所形成的大数据时代成为二十一世纪社会安全所面临的一个更加具有时代特点的挑战。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之而来的难得机遇,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维护社会安全应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更要主动拥抱大数据,主动利用大数据来构建高效的社会安全体系。
三、维护社会安全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公共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构建公共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提供公共安全,这本是政府的基本工作。为此才需要政府建立公安部门,建立消防救济部门,颁布各种法律法规规章,拥有权威的公权力。但是公共安全并非全然是一个客观的产物,更多的源自于一种公共的内在信任。公众对于自身生活的环境的信任,对于各种管制规定和管制权力的信任。信任来源于信心,也来自对于社会稳定的一种期望。公共安全无处不在,它连接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公共安全,必须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推进工作思路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市场竞争以效率为首要目标,以财富的创造为驱动力,市场在带来繁荣的同时,也给市场参与者带来巨大的风险。在社会与市场的互动中,最大的风险在于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赢家,每个人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进而无法获得收益,通过市场活动来维持自己的生计。这个时候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来给予在市场竞争中的人们以安全感,否则,放任市场的调控,将会导致社会对市场的激烈反弹,像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和白热化的劳资冲突,其原因就在于市场竞争的风险让越来越多人不再有安全感。而社会保障制度则通过有效地化解市场竞争失败所带来的风险,让人们更多地以合作而非对抗的态度来看待社会,以融入而非孤立的态度来与社会各方和谐共处。
(三)以制度建设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有违公平正义的各类现象,是社会矛盾的根源,我国社会历来又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公平正义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指出,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也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让人民群众真正的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1994年第一根网线由北京中关村接入互联网,中国开启了与世界各国共建共享互联网的时代。而今处于大数据、互联网+的中国,社会安全也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非法网络攻击,非法获取、泄露甚至倒卖国家、企业、公司、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传播颠覆国家根本制度、违反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的不良信息等非法行为日渐增多。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制定和落实为契机,加快网络空间各个领域的法治化进程,出台更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行业规范。
四、结语
社会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与国家安全其他领域的诸多方面息息相关,上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中到环境污染、贫富分化、贪污腐败等,下到衣食住行、医疗卫生、置业住房等领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世界性的冷战结束,使得以往被政治严重挤压的社会开始复苏和强大起来,政界和学界也都越来越关注社会安全问题。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把内部稳定作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对中国,内部安全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知道改革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尤其是现代社会利益愈发多元化,思想意识多样性,改革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能诱发或暴露新的矛盾。所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社会稳定如何维系,构成了国内安全的最大课题,必须加以特别的重视。
[1]刘胜湘.国家安全:理论、体制与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
[2]刘跃进.社会安全问题是当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心[J].国防参考,2015(10).
[3]马维野主编.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
[4]刘建飞主编.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1.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