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夷之为

2016-02-02董燕翔

陕西档案 2016年3期
关键词:老祖玉泉华山

文/董燕翔

希夷之为

文/董燕翔

华山脚下的玉泉院原是我少年时经常光顾的地方。只是今天的玉泉院早已修葺翻整,香火旺盛。院外又新雕塑一尊陈抟老祖的卧姿雕像,引得游人如织,甚是热闹。于是,也随之凑到近前,看个究竟。却不想听到一句简单有趣的对话,引起了我的遐思。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问他的父亲:“这个老爷爷在这里睡觉,不嫌吵么?”他的父亲说:“他是上山累了,在这里休息一下。”陈抟老祖的卧姿雕像正对着玉泉院正门,处在进院烧香和登临华山的必经之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通道上睡觉,确有怕吵的嫌疑。只是孩子父亲的回答,与登临华山后的情景相吻合,却未必符合石刻雕塑者的初衷。

陈抟其人,历经唐、五代、北宋三代,既长寿,又博学。既有儒学的功底,又有道家的修行。既遍尝人间世事,又广历山中隐遁。后人因其长寿且学识渊博,尊称其为老祖、仙人。他平生虽然多处栖息,但华山原本就是陈抟老祖的家。当年,宋太祖与陈抟对弈,输棋后便将华山送与陈抟。华山便成为陈抟老祖理想的修行场所,一直到驾鹤西去。少年时,我还专门打过他们的棋谱,也算是感受过了“仙人指路”。既然整座山林都属老祖,当然就可以在山中随意睡眠,也就没有必要跑到山下“小憩”了。

事实上,这位老祖睡觉可不是小憩,经常一觉就能睡上百日,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长眠了。据传有位樵夫上山割草,见到山坳中有一骸骨,身上所落尘埃足有一寸高,本想将其掩埋,却见“骸骨”抻一下懒腰,口中说道:“正睡的快活,为何要搅扰我?”这等功夫,当然为常人所不及。流传为老祖所作的诗,也多有梦中成分。如“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因为老祖嗜睡,又活了118岁,世人便以为静卧即可长寿。当时的宰相宋琪就曾问道:“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授于人乎?”而老祖的回答则是:“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术,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传。”但以当时人均寿命不足四十岁而言,老祖的寿命的确让人垂涎。一句“非有方术可传”如何能让人相信。此后便有了静坐吐纳的长寿之法。再加上当时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运动长寿亦有鲜活的人证。于是,静与动均成为中国古代人们寻求长寿的基本方法。

只是在我看来,此等嗜睡,本意并不是为长寿修炼,而是陈抟老祖自创的一种修道方式。老祖在一首诗中说:“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说得非常分明,修炼到一定火候,真与幻,醉与醒还很重要么,正可谓“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了。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方可领悟这位高公的“玄论冥冥理”,做到“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中国传统中,儒道两家都提倡修道。儒家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则讲“致虚极,守静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两者内修相似,但目标不同。儒学强调修行是为了经世致用,关键在于一个“用”字。所以一旦出山,就要为官,就要做事。道家修行是为了“寡欲”。既然寡欲,就要远离欲海的尘世,进而避居山野之中。但陈抟老祖的行为却与此相异。

他修行,但并不正襟危坐,笔墨随行。“杳杳冥冥”是他修行的基本状态。所以,“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不起”,当然是还没有悟透。时人多有不解,只认为他嗜睡,便将其称为“睡仙”。殊不知这正是他“天地与我同体,万物与我为一”的时候。倒是宋太宗对此有所觉悟,专门给他赐号“希夷先生”。希者,视而不见也;夷者,听而不闻也。修行到目视而无所见,耳听而无所闻的地步,清醒和睡眠还有区别么。他信儒,“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但当举进士不第后,便“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并没有把做官当回事。他悟道,常与吕洞宾、李琪等隐士往来,共同搭建起道教华山学术圈。又自创太极图,书写《龙图序》,著作等身,成绩斐然。但他又绝不同于一般的方外之士,并不刻意隐遁山林,无所事事。当得知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时,他便预言“从此天下大定矣”。如果真的不谙世事,怎么会有此结论。而当宋太宗向他询问国策时,他也颇有宏论,知无不言。可见,从儒学的角度看,他修道而不做官;从道家的角度看,他修道而不遁世。真正做到了亦真亦幻,如梦如痴。

实际上,陈抟老祖并不刻意寻求非此即彼的境界,而是走了 一条合二为一的路径。他本人非常喜欢《易经》。而《易经》既为儒家所诵读,又为

道家所崇尚。他不为官,却心系天下,每每道出君臣应一体,“协心同德、兴化致治”的箴言。又能够潜下心来,寻求道家内丹之理。当天下需要英才时,便出山献言献策,针砭时弊;当天下太平时,便啸聚山林,纵酒为乐。希夷之为正可谓是儒道两家都不可为、也不能为之为,是传统文人的另一种“为”。这或许才是雕塑陈抟老祖于玉泉院前的真谛。

当然,玉泉院原本是因唐代金仙公主在此洗浴得名,与陈抟老祖并无瓜葛。只有走入内中,看到祭拜的希夷祠,人们才会感到玉泉院内外的浑然一体。这方面,康有为先生有一个很好的诠释:“谷口清泉引曲流,长廊回医树无忧。泉水岳色可忘出,让与希夷睡万秋。”

(作者单位:陕西省档案局)

猜你喜欢

老祖玉泉华山
Spatial correlation of irreversible displacement in oscillatory-sheared metallic glasses
喜报!玉泉桥牌选手获奖啦
红船“开进”了玉泉小学
咏华山
玉泉学子收获音乐梦
华山论“剑”
玉泉丰收采摘节
我的家
老街口
游老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