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乐表演艺术中的炫技美

2016-02-02李天一

黄河之声 2016年13期
关键词:炫技表演艺术美感

李天一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论音乐表演艺术中的炫技美

李天一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炫技”这一现象蕴含着时代和社会的精神内涵,“炫技美”存在着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分别从“一种人化产物”、“音乐活动关系中的存在”、“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对“炫技”这一音乐表演艺术中的常见现象予以肯定。

美感;炫技美;音乐艺术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但凡提到“炫技”想到的通常都是演奏者对乐曲中急速段落以及高超的难度技巧驾轻就熟的运用,这种“炫技”现象,因为与传统美学观念中,“内容大于形式”、“技不如道”等一系列理念相违背,所以往往很难得到普遍认可。认为其“没有音乐内涵、没有情感、甚至没有美感可言”然而笔者认为,就审美而言,“炫技”的美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差别在于人们应该如何来欣赏这种“炫技美”。

一、“炫技”——一种“人化”产物

对于“炫技中没有情感内容”这一论断,明显陷入了音乐美学中“情感论”的误区。现代对于音乐的审美也多从演奏者的感情表现是否到位,乐感如何,是否能触动观众等入手,这何尝不是一种“情感论”的直接表现。这使乐曲中那些“抒情性”、“叙事性”的段落更为人所津津乐道,而“炫技”性段落由于速度以及技术等种种原因,其所谓的“抒情性”很难体现,因此难以被人所认可。然而“情感”并不是美的唯一标准,只从情感出发判定“音乐的美”则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错误论断中。

辩证唯物主义中,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美。“……在社会中,对于人来说,既然对象的现实处处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都是人的现实,也就是说,都是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那么对于人来说,一切现象都是他本身的对象化,都是确定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也就是他的对象,也就是他本身的对象。”这就是马克思《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人化自然”的过程。作曲家将人语言和生活中的音调加以概括、选择,对这些音调与旋律按照自己的需求加以人化,使其具有人的精神意识。演奏者在演奏音作品的过程中也同样给这一过程赋予了音乐之外的精神内容。由此可见其演奏过程中的“炫技”行为也必然是一种经人异化的产物,所体现的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内涵。因此,单从情感方面判断“炫技美”显然是片面的。

二、“炫技美”——音乐活动关系中的存在

很多学者认为,炫技只是一种对复杂技巧的铺展式炫耀。这种观点割裂了音乐本体与表演者、作曲家以及观众之间的整体关系。

黑格尔在其《小逻辑》中有过论述“存在之反应他物与存在之反应自身不可分……。存在……包含有与别的存在之多方面的关系于其自身,而其自身却反应出来作为根据,这样性质的存在便叫做物或东西”所以任何事物本身,以及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决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对于“炫技”这一行为的美感体验,必然要与作曲家、表演者、观众相联系,从与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抓住其存在的本质。作为音乐表演艺术的音乐家在进行具有难度技巧的乐段演奏时,对于这种炫技行为的欣赏,必然也会延伸到演奏者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常人难以具备的特殊的能力所迸发的光彩之中。这种完成高超难度的坚强毅力,以及其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等种种“人性美”都应该蕴含在“炫技美”的范畴之中。

因此在欣赏音乐表演中的炫技美时,不能单纯的以音乐本体为审美对象,更多的应该将其放在整个音乐活动的相互关系中,在其独特的内驱力中感受炫技带来的心灵震撼。

三、“炫技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有些人简单的认为,在炫技乐段中,急速进行的乐曲会产生一种快感,并将这种快感认为是一种炫技的美感。这种论断是片面的。快感本身并不是美感,但它是产生和构成美感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曾强调审美感的人类历史性质。“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就改造了自己。人类灵敏的五官感觉是在这个社会生活的实践斗争中不断发展、精细起来,是他们由一种生理器官发展形成一种人类独有的‘文化器官’。……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任何意义,对于它,音乐不是一个对象……社会的人的感觉与非社会的人的感觉是不同的。”(《1884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是生物和社会的综合产物,人的五官作为生理存在可以体验快感,而作为社会的存在,则能够引起美感。

因此人的美感是社会历史的成果,体现了一个民族和时代的特征。“炫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稳步发展,文化频繁交流,使得超越和挑战的观念成为可能,复杂的技术和技巧,是人类精神以及身体达到最佳状态的满足表现。如中国民族器乐移植外国曲目,将复杂的技巧运用到民族器乐的演奏中,正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对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下,民族传统技艺寻求突破,体现个性及现代化这一社会要求在音乐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由此可见炫技不只是音乐文化的要求,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炫技美”所体现的不只是一种技术和人性上的美感,更是一种社会美感,一个不断进步,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的时代美感。

四、结语

炫技这一现象蕴含着时代和精神的内涵,“炫技美”必然有其内在价值和意义。但是,本文对于“炫技美”的肯定并不代表赞同对炫技的滥用,怎样把握乐曲中炫技段落的比例,怎样在传统与现代,抒情与炫技等种种矛盾中找到一种平衡,是学者们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马克思.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 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炫技表演艺术美感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充满“炫技味”的发烧级耳机 SHURE AONIC 5隔音耳机
几何映射
李斯特超技练习曲《英雄》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浅谈音乐表演艺术中的炫技美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