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兴起栽参热

2016-02-02廖晓晴

侨园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八旗老山盛京

清末兴起栽参热

文廖晓晴

人参是东北地区的“三宝”之一,俗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自古以来,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民对人参尤为珍视,认为人参不仅可以包治百病,还能延年益寿。

早在清军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便率满族先民建州女真从事人参采集。还以人参与明朝人贸易,明朝人开始利用鲜参易烂的缺点压低参价,努尔哈赤于是发明煮干法,使人参经久不烂,结果建州女真获利甚多,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可见采集人参在建州女真的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努尔哈赤晚年,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治体制。皇太极即位后,亦宣布遵守八旗旗主共治的原则。在这种体制和原则下,“有人必八家分养之,土地必八家分据之”。在划分采参山场方面也体现了这种八家分肥的精神,实行所谓的“八旗分山制”。这些产参山场大都分布在吉林,尤其是东部长白山系的群峰和幽谷之中。

顺治入关后,开始加强皇权,对八旗贵族的特权包括采参权渐加限制。康熙初年,朝廷在盛京组成了皇家的专门采参队伍,挑选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包衣共150人,于每年的6月至8月前往额勒敏、哈勒敏和岗山采参,其地点在今天的吉林省东南通化一带。

至康熙二十三年,由于在额勒敏、哈勒敏和岗山年复一年的频繁开采,人参资源开始匮乏。据有关档案记载,朝廷诏令:“嗣后于八旗分山采参之处停止,均到乌苏里等处采参。”也就是说,清朝决定开辟新的大山场,地点在黑龙江东北部的乌苏里江流域,此外也包括绥芬河一带,同时借机宣布停止八旗分山制,进一步削弱八旗贵族的势力。

由于参务繁复,清朝在东北主要产参区域设立了专门管理参务的机构——官参局。主要有盛京官参局、吉林官参局、三姓官参局、宁古塔官参局和阿勒楚喀官参局。盛京官参局负责威远堡、英额、兴京、碱厂、叆阳和凤凰城六个边门以东的山场,吉林官参局负责额勒敏、哈勒敏、英额岭等地的山场,三姓官参局负责乌苏里江流域的山场,宁古塔官参局负责绥芬河流域的山场,阿勒楚喀官参局负责罗拉密山山场。

除了上述采参地点外,还有关内山西出产的上党参。据《辽海丛书》记载:“今上党、百济皆枯白无味,而辽以东所产,多黄润甘实。”上党即今山西省长治,百济今属朝鲜,辽东即指上述吉林和辽宁东部所产之参。

清初采集的人参,皆为自然生长的老山参,老山参生长期长,一般约需百年左右,其功效明显,品质优良。至乾隆时,乌苏里流域、绥芬河一带的大参场,经过五六十年不间断开采,资源亦呈枯竭之势。但为了完成朝廷每年上交的贡参额度,便出现了人工培育的人参,称之为“秧参”。秧参生长期在三五年之间,功效远逊老山参,但在外表上不仅与老山参十分相近,而且枝叶繁茂,恰似老山参中之精品。清朝政府严禁培育、上交和买卖秧参,但因为老山参难求,为了生存,参农不得不铤而走险,以秧参冒充老山参。清朝的地方官员对此不但不管,反而借此敲诈参农,中饱私囊。结果在嘉庆十四年底,事情败露,朝廷在盛京、吉林和黑龙江上交的贡参中,不仅发现了大量秧参,而且还发现参中嵌入铅金属,以增加重量的情况。结果嘉庆帝龙颜大怒,翌年将吉林将军秀林、盛京将军富俊和宁古塔副都统富登阿免职查处,这便是当时震惊朝野的嘉庆十五年参务案。

嘉庆十五年参务案后,由于朝廷对秧参的严厉打击和山场参源的严重匮乏,清朝每年一度的使参农承领采参参票的数量骤然减少,由原来每年发放1万张参票的数量下滑至1500余张。咸丰三年,吉林将军景淳提出彻底废除参农承领参票和所有山场全部封禁的建议,最终获得朝廷批准,从而结束了清朝长达200余年的官方采参活动。

光绪七年,清朝公开允许参农栽种秧参,并开始征税。吉林通化一带是最早兴起栽种秧参的区域,据《辽海丛书》记载:“通化县山内参园极多,连畦布子,灌溉如菜蔬。夏则张芦席以障炎日,八九年后则撷而市诸肆,俗称秧参者是。”也就是说,清末的通化参农栽种人工培育的秧参,就像菜农种植蔬菜一样,开辟菜园,引水灌溉,经过八九年成熟后,到市场上出售。

据《奉天通志》记载:“汤河左近抚松县治,参园甚多,名曰秧参,以十二年成参为上品,次则八年。参芦之涡俗呼灯碗,一年生一个,确有明证,每年六七月间高丽人辄向汤河参户以布匹、纸张易参而转售于内地……高丽所售之参确系汤河秧参。县城南大小庙沟等处有参园。”这就是说,吉林抚松附近的汤河以及大小庙沟也有不少秧参参园。

总之,清末兴起的这些人工栽种的秧参大抵都在吉林的东南部山区。

猜你喜欢

八旗老山盛京
什么是八旗?八旗盔甲是作战时穿的盔甲吗?
老山兰——战士的魂
论盛京文化——从清前史规划讨论谈起
耿老山的大海碗
盛京往事
盛京龙柳
信息化,“盛京”加速的新引擎
清代八旗世家子弟的选官与家族任官问题初探
清初达斡尔族编入八旗起始时间初探
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