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前奏曲》

2016-02-02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00

北方音乐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尼诺夫拉赫玛前奏曲

贺 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前奏曲》

贺 乐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民族乐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有着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充满了爱国之情。本文将对《#c小调前奏曲》进行简要描述,在力度与旋律两方面对作品的本体进行分析,并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如何表现社会现实、作曲家如何表达内心感受进行简要概述。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前奏曲》;命运主题

一、作品简介

纵观《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集》,不难发现《#c小调前奏曲》是曲集中谱面最为简单,节奏较为整齐的一首,这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这是一首较易演奏的乐曲。当我们曲聆听范奏的时候,不难发现这是一首由慢--快--慢速度组合而成的乐曲。曲子的第一部分由级进的八度三和弦进行,音乐情绪缓慢而沉重,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第二部分则是以三连音的节奏型进行,速度逐渐由慢到快,力度也越来越强劲有力,并逐渐将乐曲推向高潮。第三部分,音乐的速度渐趋平稳,但力度却越来越强,七和弦的演奏逐渐将听者带入悲愤的情绪中。作曲家内心的狂躁与激动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整首乐曲以鲜明的力度、速度对比体现出了不同的音乐情绪,从而表现出作曲家灰暗、挣扎、矛盾的内心世界。

二、音乐分析

在力度方面,此曲任何一处的力度变化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但每个力度的变化又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作曲家以力度的变化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乐曲以很强的力度进入,突然在第三小节变为很弱的力度,柔和的声音与之前形成对比,如同病人的呻吟与同病魔的抗争纠缠在一起,充满了悲剧性的色彩,到了第七小节,音乐又逐渐被推向很强的力度,最后回到很弱。力度由强变弱,弯曲的线条使人感受到作曲家内心的矛盾。最后音乐情绪以很弱收尾,为下一部分的情绪做进一步铺垫。在第二部分中,音乐情绪更加复杂,充满了彷徨、疑惑、迷茫。乐曲以很弱为基础,逐渐加强,最后到特别强的力度。左右手的交替演奏,使音响效果更加充实有力。随之,音乐情绪被推向高潮。其次,每一拍的首个和弦还要加强力度,使得节奏感和演奏效果得以加强。在第三部分中,乐曲进入高潮部分,双手运用八度有力的和弦使主题再次出现,表现出了作曲家内心的顽抗与对黑暗社会的抗争,祈祷和平与自由,此处能使人心灵得到震颤。随之力度再一次加强,如同钟声的强大震慑力。到乐曲的最后,力度逐渐变的很弱,音乐情绪渐渐平稳下来,音乐意境安宁、平静、耐人寻味。在旋律方面,本首乐曲每一个主题式的旋律都带有表情,充满了悲伤的情感。第一种八度式的主题旋律,作曲家主要以八度和弦为基础,运用模进与跨越的方式,使旋律变的庄重、严肃,音乐充满了戏剧性色彩。在最后一部分中,左右手叠加八度的运用,使音响效果得以加强,表现了难以抑制的悲愤。第二种三连音旋律的运用,右手级进的三连音与左手但因旋律的运用,双手反向的旋律,造成了音乐急促与令人疑惑的感觉,充满了幻想的激情,形成了一段哭泣式的音调,右手高音旋律平稳、级进的演奏,如同人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模进的下行,使人们再一次陷入彷徨与迷茫。第三种旋律则是隐藏在和弦的最高处,音色洪亮,此处的旋律最能表现音乐表达的情感。此外,如果仅有高音旋律,那样曲子会显得单调无味,音乐情绪也不易表达。拉赫玛尼诺夫则采用加入沉稳的中低音旋律作为支撑,从而使高音旋律得以凸显。

三、创作背景

有着“命运”主题的《#c小调前奏曲》创作于俄国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黑暗的统治时期。知识分子受到压迫,内心无比的痛苦、压抑与悲愤。曲子第一部分以三个音代表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开始,而后以行板的速度演奏,犹如教堂中的众赞歌,整个第一部分透露出沉重而压抑的气氛,反映出俄国社会黑暗及压抑的局势,也表现出作曲家由于压抑的束缚,使自己的情感得不到宣泄。第二部分,旋律进行的方式改为半音阶下行,不再拥有沉重的低音,表现出作曲家极力想脱离这种压抑的环境之中,内心无比挣扎,尤其在本部分最后几小节,悲愤激动的情绪一发不可收拾,完全迸发出来。第三部分,悲愤的情绪更加激动,但是随着钟声的再次响起,也宣告了作曲家反抗的失败,在黑暗的社会中,作曲家已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随着钟声慢慢的远去,一切在沙皇黑暗的统治下都变得无可奈何,一切都归于沉寂,一切都静止了。

四、结语

在《#c小调前奏曲》中,拉赫玛尼诺夫吸取了巴赫、肖邦在前奏曲中的创作手法。在前人的基础上,他在和声、调性、织体上有了自己的创新手法。例如,三度根音构成的连续和弦。在音响效果上较前人的前奏曲,此曲在交响性以及音乐表现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音乐充满了幻想性和交响性。由于钢琴的改良,踏板的完善,使得此曲无论在音量变化或是音色变化上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思想内涵上,由于拉赫玛尼诺夫处于浪漫主义晚期,文学艺术日渐颓废。这便造就了本曲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同时作曲家也将自己的情感写入作品中,使作品更加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在钢琴曲中本曲是一首集技术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1]拉塔利诺,陆辛耘译.拉赫玛尼诺夫传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95.

[2]马芳著.《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音乐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9-12.

贺乐(1992—),男,汉族,山东省文登区,研究生在读,山东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尼诺夫拉赫玛前奏曲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以《音画练习曲》Op.39 NO.9为例
钢琴前奏曲
试论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及方法
传奇女飞行员“逃美”激怒阿富汗
探析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演奏
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