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上海老歌的艺术特色及风格研究

2016-02-02蔡小艳

黄河之声 2016年15期
关键词:老歌演唱风格流行歌曲

蔡小艳

(上海市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 200234)

民国时期上海老歌的艺术特色及风格研究

蔡小艳

(上海市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 200234)

民国时期上海老歌带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演唱风格也较为丰富多样。对该时期的上海老歌展开研究,则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并且能够为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提供思路。

民国时期;上海老歌;艺术特色;风格

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民国时期的上海老歌堪称经典。这些老歌对中西音乐文化进行了融合,成为了民国时期上海的重要文化,反映了当时上海市民的思想感情。因此,有必要对民国时期上海老歌的艺术特色及风格展开研究,以便更好的进行该类歌曲的欣赏。

一、民国时期上海老歌的产生与界定

(一)歌曲的产生

作为国内流行音乐的诞生地,上海流行歌曲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流行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近代音乐发展史上来看,民国时期的上海老歌在音乐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位置。而该时期的上海老歌的产生受到了当时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所以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从经济因素角度来看,早在100多年前,上海就已经成为了国际性大都市。在殖民文化和特殊历史条件的影响下,上海成为了最先引进西方国家事物的都市,所以在民国时期上海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社会上流人士产生的对充满愉悦感的歌曲的需求,从而使上海老歌拥有了足够多的消费人群。从文化角度来看,上海作为最早接纳新事物的都市,较早的引入了西式音乐文化。而随着这些西洋舞蹈和音乐的传播,各种各样的歌舞厅和夜总会也陆续出现,从而促使了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的产生。从政治与军事方面来看,民国时期的上海是大革命的失败地,在1937年更是沦为了日伪的统治地区。为缓解阶级矛盾和平复国民内心的创伤,民国当局对上海老歌的传播给予了默认支持的态度,从而使上海老歌得到了迅速发展。此外,从教育方面来看,上海曾经开展过“学堂乐歌”运动,一些上海老歌的创作者更是直接参与过这项运动,从而为民国时期上海老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二)歌曲的界定

所谓的民国时期上海老歌,其实就是20世纪上半叶在上海创作、制作和广泛流行的“时代曲”。这些老歌具有相同的出身和不同的功能,符合当时流行歌曲的特性。所谓的“流行歌曲”,则是需要利用大众传媒传播和商家社团制作生产的歌曲,具有歌词通俗、曲调时尚的特点。而上海老歌集本土和外来音乐元素为一体,并且能够进行大众生活的反映,所以成为了当时在上海广为流行的流行歌曲。从概念上来讲,流行歌曲拥有大众性,其中蕴含着易学的音乐信息,其歌词和旋律能够轻易的被大众接受,能够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流行歌曲具有商业性,是新型艺术和资本的结合体,能够为投资生产者带来利润。再者,流行歌曲具有艺术性,能够凭借创作者和歌唱者的才智给受众带来美的感受。同时,流行歌曲具有时空性,需要利用合适的形式进行恰当内容的展示,并且适应传播的文化背景和音乐习俗[1]。此外,流行歌曲也具有一定的边缘性,是内容复杂和形式多样的混合型歌曲,处在音乐文学的边缘地带。而自从“时代曲”在上海诞生以来,直至1949年,上海老歌经过了20年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大批量的歌曲。从特点上来看,这些歌曲都是以描写爱情为主流,注重进行情怀的抒发。

二、民国时期上海老歌的艺术特色2000

(一)歌曲的曲式结构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中国传统民间歌曲采取的都是“两句子”或“四句子”的乐段体结构,所有歌曲大多由一个乐段构成的,属于一部曲式结构。而上海老歌的诞生和发展,则使得歌曲的曲式结构开始向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上海老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歌曲开始从单式结构发展为二部曲式结构和三部曲式结构。在民国时期,则形成了“多种曲体并存”的现象。以《四季歌》这一经典上海老歌为例,该部作品创作于1937年,第二、第四乐句分别以完全终止结束,所以整个歌曲的结构为“四句子”乐段体结构。而《凤凰于飞(二)》为1944年创作的作品,已经突破了一部曲式结构的限制,演变出了单二部的曲式结构。在这部作品中,前两个乐句能够分别构成半终止,第三个乐句则在调式的导音上终止,从而使乐曲最终的终止进行了调性的强调。而这部作品的歌词虽然以七言为主,但是也出现了五言、八言和九言等体质,从而体现了乐曲创作的杂言化倾向。此外,1941年创作的《玫瑰玫瑰我爱你》这部经典上海老歌采取的是单三部曲式结构。具体来讲,就是整个乐曲由三个单乐段构成,即由多乐句乐段构成的乐曲呈示部、由平行乐段构成的对比性中部和由多乐句乐段构成的再现性结束部分[2]。因此,在民国时期,上海老歌不仅对传统乐段的体单式结构进行了继承,同时也采取了二部和三部曲式复杂结构进行歌曲创作,从而使流行歌曲的织体得到了丰富。

(二)歌曲的创作手法

在民国时期,上海老歌的创作受到了西洋音乐的影响,从而使中国歌曲的创作手法产生了变化。而在众多西洋音乐中,对上海老歌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的当属西洋舞曲音乐和爵士音乐。在当时的上海租界内,交谊舞为上流阶层社交活动中得到广泛传播的娱乐形式。为配合舞客步伐,知名舞厅也要求歌曲的创作进行交谊舞节奏和风格的借鉴,所以上海老歌中拥有着较多的圆舞曲的节奏风格元素。例如,在《春天的降临》一曲中,创作者在每一小节的弱拍上进行了四分休止符的嵌入,从而使乐曲旋律产生了类似连续切分的效果,继而使乐曲拥有了明显的舞曲特征[3]。而爵士乐是三四十年代在欧美各国风靡的摇摆乐等新兴爵士乐,伴随着来华从事商务活动的欧美青年人融入到了民国时期上海的文化生活中。以《夜上海》为例,乐曲的创作连续运用了附点音符,给听众带来了紧张和松弛交替的感受,从而使乐曲带有一定的摇摆感。在民国时期,上海老歌的创作都热衷运用切分节奏和附点,以展现乐曲的爵士风味。此外,民国时期的上海作曲家也习惯于运用模进和重复这两种常见手法进行歌曲创作。使用模进手法,就是使高音上下行二度,从而使前后两个乐节保持相对统一的旋律素材,同时又拥有充分的对比因素。在采取重复创作手法创作的上海老歌中,《夜上海》是经典的作品。在该部作品中,歌曲3、4小节就是对前两个小节进行“同尾换头”式变化重复,能够形成鲜明强烈的音响对比效果[4]。从歌曲创作效果来看,民国时期创作的上海老歌显然更能贴近大众。所以,上海老歌的创作,对当今流行歌曲的创作仍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歌曲的美学特性

在中国流行音乐历史上,民国时期的上海老歌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经典,就是其在情感、意境、语言和旋律方面拥有独特的审美特征。首先,在情感方面,当时创作的歌曲不仅拥有优美的曲调,同时也拥有通俗的内容,能够通过表现大众生活引发人的情感共鸣。当时的上海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恋爱自由和女性解放等思想得到了大力倡导,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婚姻和爱情等问题的思考。而这些老歌的创作,则能够展现当时上海女性对情感的追求和生命的体悟,歌曲的情感基调多为缠绵悱恻和浓情炽烈等,能够展现社会广大市民的思想感情。以《如果没有你》这首歌曲为例,白光的演唱就展现了当时女性大胆直白追求爱情的态度。其次,在歌曲意境方面,民国时期的上海虽然产生了强烈的中西方文化碰撞,但是歌曲依然延续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阴柔美。当时创作的流行歌曲大多韵律柔缓且曲调轻快,歌手的演唱也是轻柔婉转,能够营造出气轻韵柔的意境。再者,从语言上来看,上海老歌的歌词创作实现了诗词和音乐的完美融合,以至于歌曲体现了语言的音乐美[5]。例如,在《毛毛雨》这一歌曲中,使用了“毛毛雨”、“柳青青”等词语,就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律特点。此外,从旋律上来看,民国时期的上海老歌融合了中西音乐元素,在旋律上较为灵动。在这些歌曲中,一些歌曲采取了西方大小调体系和中古调体系相结合的旋律,一些使用了西洋乐器进行歌曲伴奏,从而使歌曲的和声伴奏得到了丰富[6]。而拥有这些鲜明的审美特征,才使得中国音乐能够与世界音乐的发展保持一致的步调。

(四)歌曲的艺术特征

从歌曲的艺术特征上来看,民国时期的上海老歌拥有鲜明的时代艺术特征、文学艺术特征和自然艺术特征。首先,民国时期上海流行歌曲的题材拥有鲜明的时代感,歌词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大众生活。在《夜半歌声》中,歌曲中对黑夜抒发的内心感受就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因为,歌曲中的黑夜就像当时的社会局势,国民遭受了封建势力的压迫,并产生了强烈的斗争欲望。由于该首歌曲传递了与封建黑暗势力斗争的情感和含义,所以明显带有一定的时代艺术特征。其次,上海老歌还带有明显的文学艺术特征,总是以抒情和叙事性的方法进行任务描述和故事叙述。比如在《龙华的桃花》一曲中,就以叙事的口吻对人们从上海到龙华买桃花,桃花却断送在车轮下的故事进行了描述。而作者之所以进行该故事的叙事,则是为了展现当时人民生活的艰难,因此歌曲带有一定的文学艺术特色。再者,民国时期的上海老歌又带有一定的自然艺术特征。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普遍渴望和平,所以很多歌曲的创作都是寄情于自然物候,带有“春”和“花”字的歌曲约占当时创作歌曲数量的20%。

三、民国时期上海老歌的演唱风格

(一)“尖直白”的演唱风格

从1927年到1936年期间,是上海老歌的最初发展阶段。在该阶段,歌手演唱风格普遍为“尖直白”的自然演唱风格,代表人物包含黎明晖、薛玲仙和黎莉莉等。就拿黎明晖来讲,其演唱的《毛毛雨》和《人面桃花》等歌曲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而其本人气息饱满且嗓音嘹亮。而以黎明晖为代表的早期歌手正处在歌曲文化的新旧交替之际,演绎的流行歌曲较为新鲜,没有成熟的演唱理论为指导,仅仅是依靠嘹亮的嗓音和漂亮的外形吸引人们的注意。所以在该时期,歌曲的演唱普遍为“歌美人美”,歌手普遍拥有较高的表演性质。而从演唱特点上来看,歌手发生部位靠前,在调高处拥有较大的音量,并且喉头处于较高的位置,能够给人带来真挚、自然和质朴的感受[8]。但是,由于歌手对气息和声音的控制无法达到专业水平,所以歌曲演唱更类似于自然喊叫。此外,由于当时国语运动刚刚开始,因此一些歌手的演唱最初带有口音和民歌韵味。

(二)“轻柔甜”的演唱风格

在上世纪30-40年代,“轻柔甜”演唱风格在上海风靡一时。而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周旋就是凭借这一演唱风格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1930年到1949年,周旋共演唱了210首歌曲,其嗓音清丽婉转,拥有较高的音乐天分。周旋本名为周小红,其在1932年1月演唱了一首爱国歌曲《民族之光》,在当时获得了台下观众的经久不息的掌声。为此,黎锦晖为其改名为“周璇”,以赞扬其歌声圆融通达。在最初演唱阶段,周璇就发现利用自然发声法虽然能够演唱出回旋婉转的歌曲,但是音域明显受到了限制。而通过借鉴西洋美声唱法,其创建了“轻柔甜”的演唱风格。1937年,其演唱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奠定了其歌影红星的地位。而周璇的演唱对话筒进行了巧妙利用,可以利用话筒采取亲切絮语般的自然发声唱法。在演唱歌曲时,其讲究委婉动听和柔和缠绵,能够将其音量不大和声音细小的弱点掩盖。借鉴该种唱法,邓丽君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此外,周旋的演唱对中国戏剧的唱腔唱法进行了延续,具有较高的音调。在其演唱的《爱神之箭》一曲中,从举止动作到腔调都带有戏剧特点。

(三)不同歌星的不同演唱风格

在民国时期,上海老歌的演唱因为歌手的不同带有的演唱风格也有明显的差异。在上世纪30-40年代,白虹凭借“京腔”演唱风格颇受欢迎。其演唱的歌曲带有明显的京腔京韵,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怀。而作为上海10大歌星之一的龚秋霞的演唱则带有甜润婉转的特点,其演唱的歌曲大多抑扬顿挫且充满青春朝气。在当时的上海,舆论界评价白虹的歌曲适合在中午倾听,能够给人带来高远的心情。而周璇的歌曲适合在夜晚倾听,可以让人体会到缠绵悱恻的情感。龚秋霞的歌曲则适合在清晨倾听,能够给人带来磅礴朝气。龚秋霞是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的女高音演唱家,而当时著名的女低音歌星则为白光,其演唱的歌曲带有野性泼辣的风格,音色带有浑厚低沉的特点。在歌曲演唱上,其采取了西方美声唱法进行气息处理,而使用的唱腔为慵懒式。在演唱《你不要走》一曲时,其通过款款慢叙和低低倾诉展现了女子的孤苦之意,从而使该首歌曲成为了一首经典老歌。从整体上来看,民国时期上海老歌自1940年后就开始流行使用美声唱法,在40年代中期则有部分歌手开始采取低音唱法进行歌曲演唱。

总之,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民国时期的上海老歌带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特征,是中国重要的艺术歌曲形式。同时,由不同歌星演唱的上海老歌带有着不同的演唱风格,所以使得当时的社会群众娱乐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1] 伍春明.民国上海流行歌曲的文化成因及美学特征[J].人民音乐,2011,03:73-77.

[2] 黄敏学.洋场十里毛毛雨 仙乐百代满场飞——民国时期上海流行音乐产业及其当下意义[J].人民音乐,2011,03:84-89.

[3] 李琼.上海早期流行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因素探析:1927-1930[J].艺术百家,2011,S1:305-310.

[4] 李岩.独上高楼——“民国·乐史”的现代性及前世今生[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04:1-16.

[5] 程云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歌曲持久传承的归因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8:95-97.

[6] 唐钧,陈伟.民国上海流行歌曲的音乐审美特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18-123.

[7] 桂强.国内外有关中国20世纪上半叶唱片文献的研究及述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0:67-72.

[8] 桂强.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形成的音乐文化动因——以黎锦晖为例[J].四川戏剧,2015,11:133-137.

猜你喜欢

老歌演唱风格流行歌曲
音乐教材中流行歌曲教学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一首老歌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我们为什么喜欢“老歌”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宝刀未老
怀念老歌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中文歌词英译评析——以2014年中国最受欢迎的流行歌曲为例
音乐剧演唱风格探析
流行歌曲与高中音乐学习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