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舞蹈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2016-02-02李化
李 化
(辽宁盘锦辽河油田欢喜岭第一小学,辽宁 盘锦 124000)
用舞蹈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李 化
(辽宁盘锦辽河油田欢喜岭第一小学,辽宁 盘锦 124000)
“美”是舞蹈艺术的天性,没有了美,就不叫什么舞蹈艺术。 众所周知,舞蹈艺术的三大永恒主题——生命、情感和美(引自《舞蹈》)。几年来,我结合“音乐课堂、校本课程、课外延伸”等教学板块,把“音乐”与“舞蹈”紧紧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舞蹈;激发;审美
一、用舞蹈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以情境舞蹈激发学生乐学
舞蹈是肢体语言,是视觉艺术。音乐则是听觉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我将视觉与听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加深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例如:在音乐课《祖国祖国多美丽》组织教学环节中,我先播放带有新疆风情的歌曲《新疆好》,让学生伴着明快、优美的律动进教室,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西域音乐的神韵中。此外,在“发声、节奏、视唱”等练习中,我也经常配上一些激情的舞蹈律动。这样,动静交替、情知互促,激发学生乐学。
(二)以即兴舞蹈创编,激发学生愿学
可以说,即兴就是一种创造和创编。在“音乐审美体验”这个教学环节中,我时常会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意境去自由感受和创编舞蹈。例如:在学习《采茶扑蝶》时,我让学生分组自由创编,表现茶乡人民辛勤劳动的舞蹈动作。这时,有的同学扮演“采茶姑娘”、有的同学模仿“茶乡小伙”、还有的同学表演上下翻飞的“蝴蝶”。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一下了便把江南茶乡农民丰收喜悦的心情展现出来了。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三)在欣赏中舞蹈,陶冶学生情操
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歌曲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气势辉宏、刚劲有力。有的作品则曲调轻柔、节奏舒缓,如《歌唱二小放牛郎》。欣赏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去创编舞蹈,用肢体语言去创造和表现美。如:欣赏《战马奔腾》时,学生伴着热情、奔放的音乐做舞蹈表演,把马刀战士奋勇杀敌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欣赏《牧歌》时,我和学生一起用“柔肩”的动作来表现音乐情绪,让同学们在欣赏与表现中陶冶了情操。
二、在校本课程中融入舞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自编了一套题为《鹤乡油城娃》的音乐乡土教材。本套教材收集了包括《鹤乡娃》、《芦花》、《油花飞》、《可爱的盘锦我的家》、《动物联欢会》、《感受乡土音乐与舞蹈创作表现》等在内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我把舞蹈与校本教材结合起来,用舞蹈去和唤起孩子们对音乐美的理解和追求。例如:
利用学校大课间(每天20分钟)全校同学表演集体舞《鹤乡娃》。这样,集体动员,人人参与、表现了盘锦鹤乡孩子天真活泼的形象,培养了同学生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把“听音训练”融入到儿童歌舞《动物联欢会》的表演中。既避免了单一的技能训练带给孩子们的枯燥。又把“双基练习”巧妙地融入到音乐审美实践中。让同学们在“跳”与“乐”中获取了知识。
配乐诗伴舞——《芦花》。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心灵,引发了孩子们对故乡的眷恋。
大型群舞——《盘锦—丹顶鹤的故乡》。唤起了孩子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期盼愿望。
儿童歌舞——《油城娃》。表现了石油战线少年儿童活泼向上、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通过自创自编的校本教材,给孩子们搭起了一座展现自我的平台他(她)们在这个平台上忘我地舞蹈,尽情地表现。
三、在课外活动中舞蹈,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不断地把“舞蹈审美体验”向课外延伸。增强了同学们对社会生活真、善、美的理解和体验,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去完善美、表现美。例如:“六一儿童节”的庆祝表演、“油花杯”少儿舞蹈大赛、“辽河油田中小学文艺汇演”、“辽宁省中小学三队(合唱、器乐、舞蹈)”比赛、“未来之星——中国优秀特长生”比赛,都是孩子们展现美的舞台,在这个平台上,她(他)们尽情地舞、忘我的跳,舞出了少年儿童的朝气、跳出了祖国下一代的风采,增强了孩子们为学校、为祖国争光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融舞蹈于音乐教学实践中,激发了孩子们会动、想动、爱动。同学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情动、意动,在唱、跳、创、演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最后,让我们肩负起艺术教育的重任,让孩子们去领略的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用忘情的舞蹈去展现——生命、情感和美。让我们的音乐课堂伴着同学们优美的舞姿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