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的借鉴
2016-02-02李姝
李 姝
(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简述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的借鉴
李 姝
(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物质世界丰富的同时,对精神世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声乐、戏曲等传统艺术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本文针对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 音乐的借鉴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促进我国传统艺术的持续发展。
东北民歌;龙江剧唱腔;音乐
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国家,包括民间歌舞、民间小调等形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的借鉴十分多,二者是一对“姐妹花”。
一、东北民歌对龙江剧音乐的共同点
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二者是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其发展源头都是民间音乐,因此具有很多共同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共同的文化底蕴
由于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二者的源头都取自于民间音乐,因此都属于民族音乐的范畴之中,同时二者也是我国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因此具有共同的文化底蕴。东北民歌和龙江剧音乐二者都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因此更加注重发挥艺术的社会价值,实现艺术和人性的互相融合。从而蕴含了强烈的地域情感,体现了浓重的地域文化。
(二)共同的地区特点
无论是东北民歌还是龙江剧唱腔 音乐二者都具有很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这也是二者的独特之处。例如:《月牙五更》这首民间小调,属于东北著名民歌,其体现了东北地区浓厚的地域特色,尤其是东北地区独特的唱腔,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民间特色。例如:河南的豫剧、湖南的花鼓戏、以及四川的川剧都体现了戏曲艺术的地区特点,从而蕴含了深厚的民族地区风情[1]。
二、东北民歌对龙江剧音乐的借鉴分析
(一)唱腔借鉴
唱腔借鉴是东北民歌对龙江剧唱腔 音乐借鉴的重要内容,所谓唱腔借鉴主要是指具有浓厚的地方语言特点和曲调。由于我国戏曲艺术种类众多、曲调的内容和形式丰富、风格独特、特点鲜明,因此为龙江剧唱腔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内容。例如:昆曲的曲调婉转悠长;豫剧的曲调清晰流畅;越剧的曲调优美动人;秦腔的曲调豪放朴实;龙江剧的曲调激情豪爽等,都为原创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除此之外,龙江剧唱腔也借鉴了其他艺术的唱腔体,有一种唱腔方式为润腔,这主要是指对与传统唱腔方式的美化和发展,它属于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形成因素,从而促进了龙江剧唱腔的发展,它的作用主要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戏曲演唱的过程中,拖腔也属于一种表现力强的音乐形式,这也是龙江剧唱腔值得借鉴的地方,所谓拖腔主要是指将字音演唱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可以出现在句尾、可也以出现在句中,灵活多样,例如:龙江剧唱段《木兰演兵》就体现了拖腔方法的运用,从而提高了整个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演唱能力,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这对龙江剧唱腔的发展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手法借鉴
所谓手法借鉴主要是指戏曲艺术中的板式,主要包括了一板三眼、有板无眼、一板一眼、无板无眼几种类型,主要体现了速度、节奏、变化等特点,因此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每一种模式都为龙江剧音乐提供了借鉴,这种板眼既可以抒情也能够叙事,作用多种多样。因此在龙江剧音乐发展的过程种可以将这种板眼形式融入其中,能够更加快速、容易的将观众带入故事中去,既能够表现悲伤之感也能够表达激动之情,因此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戏曲的韵律变化灵活多样,十分丰富,因此这种手法被广泛应用于龙江剧音乐发展的过程中,从而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提高了龙江剧音乐的效果和水平。龙江剧音乐都是在传承戏曲板式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出来的。
(三)技巧借鉴
戏曲艺术有三绝:字清、腔纯、以及板正,这三绝对于龙江剧唱腔的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字清,主要是指咬字、吐字等必须清楚、清晰,这对于整个字音和曲调要求极高,也体现了将字音和曲调二者有机结合的特点。因此在龙江剧唱腔发展的过程中,就必须根据人物的实际情感需要,让声音和语言二者能有机和结合,字的发音是戏曲演唱者的基础。在演唱过程中,要求咬字必须清晰、发音柔软,尤其是结尾处收音应该轻柔细腻;声音和咬字都要果断、清晰、刚劲有力[2]。所谓腔纯主要是指韵律要细腻,包括了对声音的美化、唱词意境的整理、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技巧的表达等方面,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从而使整个音乐唱腔更加鲜明生动。使龙江剧的韵味更加的活灵活现,这不仅提高了整个龙江剧音乐 唱腔的表现力,还优化了其效果。最后是板正,这里的板正和手法借鉴的板眼相同,都体现了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 音乐的借鉴,从而丰富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 音乐自身的内容。
三、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借鉴的重要意义
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借鉴不仅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发展,还传承了戏曲艺术中的精华部分,拓宽了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二者的发展渠道和创作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二者协调发展,因此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的借鉴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也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随着龙江剧唱腔 音乐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传统的东北民歌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对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 音乐进行互相借鉴,然后进行创新,从而避免出现千人一腔的情况发生,提高龙江剧唱腔音乐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3]。将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二者有机结合,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够促进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二者的共同发展,同时还能顺应我国戏曲音乐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认识龙江剧,因此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借鉴其意义重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是中国戏曲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她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传承价值,它的未来、发展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期待。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历史渊源、艺术特征、传承价值,充分展示其辉煌历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希望以此引起更多专业人士对龙江剧这一地方剧种的关注,使其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完善丰富龙江剧,让我们家乡戏——龙江剧!走得更远、更长、更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间小调和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同时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特点,因此东北民歌对龙江剧唱腔音乐进行借鉴,其优势更加显著、民族特点更加浓厚,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的借鉴主要体现在:唱腔借鉴、手法借鉴以及技巧借鉴等几个方面,为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和参考。总之,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二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二者共同作为黑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只有促进东北民歌和龙江剧唱腔音乐二者共同发展,才能够提高龙江剧唱腔音乐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龙江剧唱腔音乐又好又快发展,让更多人真正热爱上东北民歌和龙江剧。
[1]柳华方.戏曲艺术声腔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训练中的吸收与借鉴[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5,(5).
[2]张文英.论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对戏曲艺术演唱与表演的借鉴[J].四川戏剧,2015,(2).
[3]徐艳萍.声乐教学中借鉴戏曲艺术演唱方法诸问题刍议[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5,(9).
[4]马紫晨.豫剧兴盛原由试探[J].中州今古,1986,(5).
[5]王浮星.河南曲剧的形成及其发展[J].中州今古,1986,(4).
[6]裴传厚.光山花鼓戏溯源初探[J].河南戏剧,1990,(5).
[7]许康健.关于20 世纪中国音乐文化评估的几个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李姝,女,讲师,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
该成果为2016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龙江剧”的现代传承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YSE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