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损伤分析在命案侦查中的应用

2016-02-02

法制博览 2016年36期
关键词:命案法医创口

刘 超 冯 宁

广西省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刑侦综合大队,广西 南宁 530000



损伤分析在命案侦查中的应用

刘 超 冯 宁

广西省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刑侦综合大队,广西 南宁 530000

在命案侦查中损伤分析十分重要,不仅明确了追查方向,还提供了诉讼证据,为犯罪嫌疑人确认及抓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损伤分析的概况,重点探讨了其在命案侦查中的应用,旨在丰富理论、指导实践。

损伤分析;命案侦查;应用

一、引言

在命案侦查工作中尸体检验,不仅要观察与记录尸体损伤及病变,还要结合损伤特征,展开深入的分析,以此明确其表达信息,重建犯罪现场,进而为命案侦查提供保障。损伤分析主要是在有关法律法规指导下,法医检验工作者借助法医学理论与技术,对尸体进行观察与分析,并鉴别其有关的法律问题。

二、损伤分析的概况

(一)损伤的概况

损伤主要是因机体受外力作用,导致器官组织出现了结构性或功能性障碍,常见的为机械性暴力损伤,此外还包括化学性、生物性损伤等。有关人员结合损伤的特征及现场勘验、案情调查等,推断致伤工具,重建犯罪过程,确定案件性质。

损伤可呈现致伤物作用于机体的位置,展现作用力方向、方式等。如:致命损伤处于死者难以触及部位,则案件可定性为他杀,从而指导了侦查工作开展;头部损伤,如果为前额部、后枕部损伤,则可能为自行摔倒所造成的,如果为过高顶部、过低枕部损伤,则可能为他人所为。

损伤可体现致伤物及致伤方式,以较深的损伤为例,通常其作用物质量大、速度快、质地硬。对于相同致伤物而言,其对机体不同组织机构造成的损伤情况各异,实践中应对其给予分辨。在推断致伤物时,特别是排除相同工具案件中,可借助损伤范围、深度等,其具有一定的简便性与客观性。

损伤可明确犯罪动机,了解案件性质,如果损伤叠加、密集,则行凶多是为了泄愤,而损伤单一,则可能为过失、意外。损伤程度、致伤工具等均与凶手作案心理有关,但部分尸检中常见与主要损伤不一致的损伤,其呈现着凶手的特殊目的,多见于胸部、颈部等,多为切划伤、刺戳伤等,主要是因加害前有威逼过程、加害中不忍心或下意识泄愤,此时均表明受害者与凶手保持着某种关系。另外,尸检中极易忽视损伤黏附物质、创口内残留物及其周围血迹等,而其常为明确致伤工具的关键性证据。同时,创口周围血迹的形态、范围及流向等,展示着致伤过程、方式等[1]。

(二)损伤分析与命案侦查的关系

1.擦伤

擦伤多是由轻微磕碰、碰擦等导致的,此时的损伤影响较小,难以造成死亡,因此,尸检中常被忽视。但擦伤可现实暴力作用点、致伤物接触面等,与其他信息相结合,便可确定案件性质、明确犯罪动机。以高坠案件为例,尸检中仅腋下有擦伤,在此情况下,未排除他杀,经深入调查后发现,该案件是因情感纠纷引起的,死者被强行推下楼致死。

2.挫伤

挫伤为生前伤,其反应着致伤物质地、作用面等,通常损伤部位未钝性暴力作用点,根据皮下出血的颜色改变可明确其为生前伤或死后伤。如果挫伤相同,但部位、范围及程度各异,则与暴力强度、损伤组织结构等有关。通常,皮下出血颜色改变顺序为暗红色、蓝色、暗紫色、青绿色、黄褐色等,约1周左右,数月内色素消失,由此便可推断损伤时间[2]。

3.创口

创口的大小、走向等可用来判断致伤物、致伤方式等,实践中常见的创口有三种,分别为锐器创、钝器创及火器创等,尸检中应观察创口的形态、挫伤带等,经分析发现锐器创的作用方式有砍、切、刺与剪等,根据其形态特征,基本可明确案件性质;而根据钝器创,可了解作案工具质地与形态[3]。

切创,如果处于碗部、颈部等,多为自杀;砍创常见工具为斧头、菜刀等,多为他杀;刺创,刺器的性质及作用方式直接影响着创口形状,同时其长度关系着创口深度,尸检中应注意是否存在刺器柄压痕。根据实践可知,自杀者的创口多处于死者手可触及部位,如:胸部、腹部、颈部等,创口分布集中、平行,现场可见自杀刺器,而他杀者可见任何部位,特别是头部,因颅骨质地硬,基本均属于他杀[4]。

4.颅骨骨折

命案中颅骨骨折的变形情况,直接体现着颅脑损伤成因,如:钝器打击或摔倒,从而明确了案件性质;如果是直接暴力造成的,常见内板骨折裂,骨折线相对较长,并且范围较广;此外,骨折范围、类型等受致伤物密度、速度等影响,以线形骨折为例,致伤物速度慢,并且密度较小,而粉碎性骨折,致伤物速度快,密度大[5]。

三、损伤分析在命案侦查中的应用

为了证实损伤分析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具体案件为例,探讨了其在命案侦查的实际应用,具体如下:

(一)案件资料

2015年1月,凌晨12点40分,李某与王某均在卧室睡觉,王某突然听见李某大叫,并看见一身影从房间逃离,待起身后,发现李某肩部、胸部多处刀伤,当即报案,但李某因失血过多,死亡。

现场勘验显示,室内有赤足印,根据其分布分析可知,嫌疑人为翻墙入院,沿着水管爬进房间,室内各个方面均发现足迹,并有明显翻动痕迹,在卧室内加害死者后,开门、翻墙逃离。

尸体检验,卧室内,死者处于仰卧位,头西脚东,身穿睡衣,在左肩、左胸等处见砍伤,方向一致,均至骨质,同时,其头部左侧枕巾见砍痕,与机体表面砍伤方向相同,在抢救中因左椎动脉离断,失血过多死亡。

(二)损伤分析

死者胸部、肩部均见创口,其方向与枕巾上的砍痕一致,可确定死者为右侧卧位熟睡,遭到了连续砍击,排除了死者处于惊醒状态受侵害可能。根据既往案件可知,偷盗者基本未加害过熟睡主人,况且死者及其妻子均在同一张床上,由此可知,该案件并非单纯偷盗。

通过损伤分析了解到,死者左肩胛骨离断、椎动脉离断,其可能是刃长、质重砍器造成的,但死者家中菜刀等工具均完好,因此,作案工具为嫌疑人自身所带,通常,盗窃案件中嫌疑人基本不带砍器工具作案。

经现场勘查及尸检分析证实,该案件并非盗窃,而属于谋杀。由于创口仅两处,并且处于平行分布、间距较近,其他部位均未见损伤,通过对砍击部位观察可知,其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其他部位未见损伤,嫌疑人不确定受害者是否已经死亡,因此,该案件不是预谋杀人。

在命案侦查中最初确定为盗窃案,但经损伤分析后,转变了侦查方向,明确了侦查重点,从杀人案件着手,对受害者的家人、朋友等人群开始调查,从而保证了案件有效侦破。嫌疑人杨某交代,数月前与死者发生了口角,怀恨在心,于是雇用他人,希望教训死者,被雇佣者入室后,翻看了各个房间,未找到值钱物品,此后利用劈竹刀,将卧室中男子砍伤,但其妻子惊醒,随之携刀逃离。

四、总结

综上所述,命案侦查中常见各种损伤,为了保证侦查效率与质量,法医尸检工作得到了人们高度关注,通过损伤分析,丰富了线索、明确了方向及范围,本文阐述了损伤分析的相关内容,包括损伤部位、分布、范围、深度、数量等,明确了损伤分析和命案侦查间的关系,此外探讨了在实际侦查中损伤分析的应用,相信,通过系统与全面的损伤分析,不仅可缩短命案侦查时间,降低其难度,还可维护受害者及其家人的权益,有效打击犯罪。

[1]郑绍军.法医命案现场勘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法学,2014,12(03):67-69.

[2]沈艳莎.法医损伤检验在命案侦查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5(05):84-86.

[3]许波,江波.威逼性损伤在命案侦查中的意义[J].海峡科学,2015,10(05):55-56.

[4]肖雄.损伤分析在命案侦查中的应用[J].法医学杂志,2012,12(06):461-463.

[5]刘猜.生物认证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4(02):36-41.

D

A

2095-4379-(2016)36-0124-02

刘超(1978-),男,汉族,广西柳州人,本科,广西省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刑侦综合大队,主检法医师,研究方向:法医病理损伤检验。

猜你喜欢

命案法医创口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虫虫法医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环境法医“捉凶”记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基层命案与民国刑法:以新繁档案为中心的初步考察
投毒凶手
六盘山下红军命案解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