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类高职生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6-02-02刘湘玲

文史博览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高职生

陈 励 刘湘玲



环保类高职生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陈 励 刘湘玲

[摘 要]当前我国环境治理形势严峻,对环保类人才的需求增加,然而,在劳动力市场,却存在着环保类用人单位往往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满意工作的现象。本文拟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视阈,全面分析环保类高职生就业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社会、学校及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提升环保类高职生就业质量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环保类;高职生;就业决策;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自然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广大群众极为关切的问题之一。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土地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保护与治理迫在眉睫,对环保类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在市场的供需面前,却出现供需不匹配的现象:环保类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环保类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抱怨找不到满意工作。环保类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仅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还将为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因此,研究环保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于促进环境保护与治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对环保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开展调研,全面分析当前影响环保类高职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可行的对策方案。

一、环保类高职生就业现状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虽然再逐渐提高,但还是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且高职高专的薪资普遍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薪资,高职高专初次就业质量比大学本科毕业生低[1]。由于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对环保类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加,环保类高职生就业率也在逐年提高,环保类专业作为新兴行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越来越高,但由于其环保类工作的特殊性,环保类高职生的初次就业率往往较高,但跳槽率也较高,转岗、转行的同学也较多,

尤其是90后大学生,往往期待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探讨环保类高职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环保类高职生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

目前,据统计,全国环保类高职院校或开设了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不多,以环保类专业作为特色发展的高职院校全国仅3所,而选择就读环保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分为三类,一类是拥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社会资源或资本,一类是看好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景,一类是个体本身喜欢或热爱环境保护事业。学生入学动机直接决定了其在学校期间的发展,并对其未来择业就业产生深远影响,结合现实,我们分析发现,学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所处的客观现实环境等是影响其就业决策的主要因素。

(一)基于人力资本的考虑

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个体之中,通过高等教育、培训、实践经验、劳动力迁移、保健等方面投资所形成的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质量因素的总和[2]。在倡导“市场和个人”双向选择的今天,人力资本无疑是个体择业和市场择人考虑的关键因素。今天,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本状况考察更为全面和深入,即不但关注大学毕业生拥有的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还关注人力资本的结构[3]。用人单位会根据毕业生的人力资本情况做出择人、用人的决定,而环保类工作往往环境较艰苦,任务较繁重,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个人素质及责任担当要求较高,因此,环保行业用人单位更需要考虑求职者的人力资本。市场可以选择所需要的劳动力,个体也有权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自己喜欢什么职业,适合什么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都是个体在择业或就业决策时会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初次择业,因此,不仅是环保类高职生,大多数大学生择业就业时都会进行个人人力资本的评估,进而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与资本进行职业的选择,因此,人力资本是当前大学生择业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基于社会资本的考虑

詹姆斯•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拥有的资本财产,是一种社会结构资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结构之中,为结构内部的个体提供便利[4-6]。基于国民的普遍社会心理,不仅是大学生,各个群体初次就业时,都会考虑或借用其社会资本及资源。初次就业对于个体的人生发展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加上高职生人力资本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使得家庭和个体不自觉考虑其社会资本,如家庭地位结构,社会关系网络等,为初次就业做铺垫。由于专业的特殊性,环保类高职生也不例外,就业择业过程中也会考虑其社会资本。首先,环保类高职生就业面较狭窄,就业渠道多为环保类事业机关单位或环保类相关企业,而事业机关单位往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环保类相关企业则对环保类高职生的吸纳有限,尤其是较偏远地方,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保类相关产业不多,导致对环保类人才的需求也较少,因此,大部分学生会考虑自己所拥有的社会资本进行择业或就业。其次,环保类工作比较特殊,与环境污染治理评价有关,还涉及企业个人利益,有些用人单位甚至会倾向录用有一定社会资本的求职者。因此,社会资本也是个体的初次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基于客观环境的考察

据了解,90后大学生比较看重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发展前景,对个人期待较高,对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也有较高的预期。环保类高职生也不例外,也希望能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有一个较好的工作待遇,然而,环保类的工作大多与污染有关,而高职生往往更适合一线工作,未来发展空间比较缓慢,待遇较低,因此,很多高职生在临近毕业时,选择不就业,或频繁跳槽,或改行从事发展前景好的行业,导致环保类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足量的员工而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就业质量低的局面的发生。90后大学生普遍生活条件较好,往往不能吃苦,大多不太愿意从事艰苦的工作,即使是家境不好的学生,也不太愿意选择艰苦的工作。不仅仅是工作的发展前景,工作本身的性质和工作的客观环境也是影响当前环保类高职生就业决策的主要原因。

三、提升环保类高职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一)社会层面

1、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当前,由污染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过去,我们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土壤无不遭受破坏,环境的恶化,致使人类的生存危机。因此,社会各界须重视环境保护,尊重为保护环境而默默奉献的广大工作者。大众的关注与认可,将有利于提升环保类高职生对其工作的认同度与接纳度。“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将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列为“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对环保类高职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就业机会越多,就业质量也可能相应提升。

2、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

虽然大众已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意义,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依然淡薄,对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者的工作不理解,甚至还贬低环境工作者的价值。因此,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不仅可提升环境工作者的工作价值,也可促进公众对环境工作者劳动的理解与尊重,也可增强环保类高职生就业希望感和职业效能感。

(二)学校层面

1、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90后大学毕业生成长过程比较顺利,生活舒服、优越,几乎没有经历过较大的磨难,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他们大多难以适应。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价值,帮助学生适应自己喜欢或社会需要的行业工作,尤其是环保类专业。学校可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引导学生为社会发展服务,增强对所学专业、所从事行业的认可与接纳。

2、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机制

除了坚定大学生的信念之外,学校还需要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服务。当前很多高校都已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不应该仅仅是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等专门咨询服务机构的责任,而应该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对创业就业等政策性的知识比较了解,但对专业知识或行业规范、工种、发展前景等的掌握往往不及专业教师清楚,因此,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老师与专业教师共同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整体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可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就业技能咨询及相关政策咨询,而专业教师则可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职业行情、雇主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要求及市场对该职业的需求,以及该职业的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咨询。这样,大学生就业将更明确,就业质量也将更有保障。

3、建立在校学生和已毕业学生的沟通

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机制外,学校还可为临近毕业学生和已毕业学生搭建就业沟通交流的桥梁。学校相关部门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新老校友交流大平台,借用校友的资源、经验,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帮助或指导临近毕业学生择业就业。虽然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可提供给学生切实可行的就业择业建议,但因缺乏行业相关经验,若能有相关行业前辈或校友指导在校学生,无疑能很好地推动或帮助在校学生的择业就业。在行业一线工作多年的校友们,熟悉相应专业的就业形势、发展趋势、就业环境、行业薪酬待遇,以及行业技能等,而大部分在读学生虽说学习了相应的专业知识,而对行业具体情况却不了解,还能给临近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择业上实在且具体的指导,还能提供给在校学生为将来就业做铺垫的学习生活上许多具体的建议。

4、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才能真正改变困境。因此,面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学会保护与治理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创新,用新的方式取代落后的有破坏性的生产方式,因此,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不仅能服务环保类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创业。

(三)个人层面

1、认识自己

首先,毕业生应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分析自己的需求,并寻找需求可能实现的办法。其次,毕业生应了解所学的专业,寻求自身和专业的契合点或结合点。最后,再根据自己实际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兴趣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2、调整自己的心态

90后高职毕业生面对择业就业时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有的对自己期望较高,不愿意从事艰苦的工作,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的出现,作为毕业生首先要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将自己位置摆正,遵循踏实务实的求职心理,从而,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克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 2011(7):31-32.

[2] 李丹青.人际资本及其与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孟大虎,苏丽锋,李 璐.人力资本与大学生的就业实现和就业质量——于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 2012( 3):19-26

[4]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毕业生就业一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4(3).

[5] 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6] 刘艳茹.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责任编辑:潇红)

[作者简介]陈励,男,湖南益阳人,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研究(湖南长沙,410004);刘湘玲,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湖南长沙,410004)。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6)01-0072-03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一般项目“基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大学生就业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SK3218);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四化两型”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3c999)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高职生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