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水书抢救保护十年工作回顾与思考
2016-02-02蒙耀远
蒙耀远
水族水书抢救保护十年工作回顾与思考
蒙耀远
[摘 要]水书主要流传在贵州南部水族地区,成书年代无法考证,历史久远,至今仍活态传承于水族民间。2003年水书抢救保护被正式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水书抢救保护十年中有了量的积累和取得了质的飞跃,此项工作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效,见证了民族政策落实的成果,见证了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水书抢救保护;成效突出;资源整合
中国有17种少数民族文字,贵州有彝族彝文、水族水书和布依族傩书三种。传承使用至今的水书主要流传在贵州南部水族地区,创制年代久远。1860年莫友芝在《红崖古刻歌》一诗的序中记述水书,是水书的最早研究,中华民国时期的方志也记载有水书的相关信息。水书的可贵之处,尽管在传承发展中曾遭受劫难,但至今仍是在水族人民的生活中活态传承。水书抢救保护工作十年,无论在程度上还是效果上,都有了量的积累和取得了质的飞跃。
一、水族简况
水族自称“睢(sui³)”,主要繁衍生息于贵州、广西两省交界处的龙江、都柳江上游一带,贵州省黔南州为主要聚居区,黔东州为主要散居区,广西和云南散居有部分水族村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水族总人口数为411847人。贵州水族人口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0%以上,2011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口23.75万,占水族总人口的57.8%。唐贞观三年(629年)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下领婆览等五县,为水族生息的地域,学界认为这是水族以单一独立民族身分跻身于中华民族之林的标志。1956年设置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时候,族称定为水族。水族有自己的文字,称为水书,水语称作“泐睢(le¹³ sui³)”,“泐(le¹³)”,是水族人对文字和书的统称,“泐睢”汉译为“水书”。水书历来靠手抄保存,靠口耳相授传承,它的功用主要是占卜、预测、择吉等,书中所记载的内容也多局限于年月日时和方位以及吉凶,使用范围比较狭窄。因水书传承的局限性,没有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一直处于文字的初始阶段,严重滞后于水语,不能作为日常的思想交流的工具。目前释读翻译出的水书单字为500字左右,加上异体字和未释读的水字,总数约在2000字。
二、水书抢救保护工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水书迎来抢救保护新的曙光,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水书抢救保护工作,水书研究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2003年3月,出席荔波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104名代表签名提出抢救水书提案获得全票通过,标志着正式掀起了水书抢救保护工作。这一年荔波县、三都县分别成立水书抢救领导小组,水书抢救保护正式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开始大面积向民间征集水书珍本。2006年9月29日,黔南州明确州文学艺术研究所为水书习俗责任单位。
(一)抢救保护工作机构
2005年5月24日,黔南州“水书抢救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时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嘉甫专程赴会并作重要讲话,常务副州长余学强任组长。5月27日召开水书抢救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县进行和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8月31日成立黔南州水书抢救、翻译、研究专家组,梁光华任组长,水书的抢救、翻译、研究、出版、开发利用工作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随后,都匀市、独山县相应成立水书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2008年,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制订《三都水族自治县水书文化保护条例》。
(二)水书研究机构
水书抢救保护工作启动后,贵州的一些科研院所相应成立了水书研究的专门机构。2006年5月,贵州民族学院成立贵州水书文化研究院,院刊《水书文化研究》以书代刊,已连续出版了5辑。2006年12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成立水族文化研究所;同年,黔南州成立水书研究所,与黔南州民族研究所合署办公。2006年10月,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研究所易名为水族文化研究所,升格为正科级单位。2008年,荔波县成立荔波水书研究院。近年来,《贵州民族学院学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等刊物开辟水书研究专栏,国内外学术刊物大量刊载水书研究论文,水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正在向国内外学术界渗透。
(三)取得的成果
1、水书征集
200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贵州省博物馆关于《贵州水族地水书抢救性征集方案》的报告,同意拨款200万元抢救水书古籍。截止2014年,贵州省征集水书24000余册,其中三都水族自治县12600余册,荔波县9700余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120余册、都匀市档案馆200余册、独山县档案馆200余册、黔南州档案馆30余册、黔南州图书馆60余册。中国民族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贵州民族图书馆、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也有部分水书藏品。
2、水书译注
译注出版水书是了解、研究水书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对外公布神秘水书的第一手资料。1994年王品魁译注并正式出版第一本译著——《水书·正七卷·壬辰卷》。2005年第二本水书译著《水书丧葬卷》出版。2007年,荔波县出版《水书泐金纪日卷》。2011年由黔南州人民政府编的中国水书译注丛书5卷6册出版。2014年,贵州省档案馆和黔南州档案馆出版《水书·六十年日历解读》。2011年,蒙耀远出版《水书阴阳五行卷》。十年间,累计出版水书译著10册。
3、水书先生
救书先救人, 2008年6月黔南州人事局主持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书翻译专业职务任职资格暨水书、马尾绣民间艺人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评审座谈会”在三都召开。2008年由黔南州水书研究专家组起草的《贵州省水书师专业等级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被贵州省人事厅采纳,以黔人通〔2008〕228号文件《关于印发〈贵州省水书师专业等级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颁布,为水书先生评定职称工作全面展开。2009年评定第一批高级水书师23人、中级水书师13人、初级水书师41人。2012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印《水书传承人名录》(上),介绍170名水书先生的基本信息和水书传承状况。
4、水书研究
十年间,水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据中国知网显示,自开展水书抢救保护工作以来,水书研究论文逐年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扩大。2000年有10篇,2007年以后年均超过100篇,此外没有进入中国知网的各种论文集有500余篇。出版十多部水书研究著作,其中,80多万字的《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第四卷水族古文字与水书,分七章对水书水字进行描述;《水书与水族社会——以〈陆道根源〉为研究中心》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综合研究水书与水族社会;《揭秘水书——水书先生访谈录》是一部水书先生口述历史;《释读旁落的文明——水族文字研究》对水字的源流、与甲骨文的关系、水字的性质与价值作了全面的回答。此外还有《水书揭秘》(2010)、《水族水书语音语料库系统研究》(2012)、《中国水书探析》(2007)、《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2009)、《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2012)、《水书常用字典》(2007)等。出版水书原件影印3种,一是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水书文献系列全真彩色影印本《水书》(2006),1函5卷;二是由巴蜀书社出版的《中国水书》(2007),为八开影印本32函160册,五万二千洋码;三是2009年由上海太一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出版的制旧如旧的水书,共五卷。科研院所成功申报6项“水族水书文化”国家社科课题,分别是潘朝霖《象形文字的最后领地——水书解读》(2004),唐建荣《水书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2005),韦宗林《释读旁落的文明——濒危水族古文字与古汉字的对比研究》(2005),梁光华《水族水书语音语料库系统研究》(2007),蒙爱军《水书版本与内容调查研究》(2007),吴贵飙《水族水书传承文化研究》(2010),此外还有很多省部级课题。召开学术研讨会12次,2007年在都匀召开 “中国水书文化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斯里兰卡、韩国等国外专家和国内专家共120多人参加会议。2008年在三都召开第二届水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水书暨南方民族古文字研讨会”在贵阳召开,2006年在荔波召开“贵州省易经研究会年会暨水书易交流会”。2010年10月“中国水书·易经三都论坛”在三都召开,来自巴西、德国以及香港及国内专家40余人参会。十年中,贵州省水家学会先后召开五次学术研讨会,深度聚焦水书。此外,为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贵州省水家学会还召开两次水书专题会议。2006年3月,教育部批准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硕士授予权,以水族古籍为研究方向之一的文学硕士获准招生,水族学者潘朝霖、韦宗林成为该专业的首批硕导。近年来多所高校指导学生做水书方面的硕博论文,共计10余篇,其中南开大学2003届硕士研究生孙易作《水字新论》为最早,华东师范大学2007届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翟宜疆作《水文造字机制研究》博士论文很有代表性。国内多家媒体关注工作开展动向,制作多个水书专题片并在重要时间段播出。三都水族自治县倾力打造了三台以水书为主基调的舞台戏:一是大型原生态水族歌舞《远古起来的贵族》(2007),二是大型原生态水上歌舞《水歌大地》(2010),三是水族风情舞《水家人》(2015)。《水家人》荣获第五届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创作金奖。
5、水书申报评审
2002年水书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随后,水书列为国家档案馆收藏的重点民族古籍名录。2006年“水书习俗”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开展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工作以来,至今共有69部水书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成功申报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6、水书文化展馆
2006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建立黔南州水书文化展览馆,2011年扩建为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水书仍是主要内容。2007年在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设置水书文化展示厅,2013年水书作为民族文献在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展示厅作专柜展出。2007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建成民俗博物馆,随后改建为中国水书展览馆,同时在三都档案馆设置水书展示厅,2013年三都水族自治县开始建设中国水族文化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成后的中国水族文化博物馆将是水书文献藏品最多的展馆。2004年至今,荔波县在档案馆设置水书文化展示厅。
7、水书培训、表彰、传承基地
2006年黔南州文学艺术研究所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习俗〉培训班”,聘请专家和水书师为水书传承人及水书研究者授课。2008年黔南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委员会对《水书习俗》首批代表性传承人授牌并进行表彰。2006年以来,水族地区多所学校编写教材,将水书文化作为地方课程纳入日常教学,都匀市编写的《水书》教材在阳和、基场、奉合三个水族乡进入课堂,三都水族自治县编写的《水族文化进校园小读本》在全县中小学推广。三都鹏城希望学校(2007)、三洞中学(2011)被评省级民间文化项目学校。2008年7月,三都水族自治县举办“水书抢救工作总结表彰颁奖晚会”,表彰一批在水书抢救保护传承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水书先生。省政协副主席吴嘉甫、省民委副主任吴建民等省领导给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这是水书文化史上史无前例的举动,对推动水书文化的抢救保护与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8、水书国际编码
经过荔波、三都等县市的共同努力, 2015年8月31日,由贵州省水家学会主办《中国水书国际编码提案》初审会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召开,会议通过《中国水书国际编码提案》评审意见。2015年10月22日,国际编码标准化组织第64次会议在日本松江召开,水书获得受理,列入名单,将在国际编码标准化组织第65次会议上评审,为水书走向世界跨入重要一步。
9、水书开发利用
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宋珍平成立贵州宏贵水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宏芸水族文化产业研究开发保护基地。2010年,该公司开发的“祥云神虎”等水族文化工艺品亮相上海世博会,并荣获“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论证”证书。
三、三点思考
水书抢救保护十年来,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和经费投入,取得瞩目成果。此项工作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效,见证了民族政策落实的成果,见证了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发展。在今后工作中,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一)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
建议建立省级层面的贵州水书研究院。水书抢救保护工作由省委省政府宏观调控,由水书研究院总体规划,具体贯彻落实,协调全省水族地区资源,避免地方自我保护、各自为政带来的弊端。水书研究院要属一个融行政与研究为一体、在行政上有一定自主权利、在学术上相对独立的实体机构,下设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院长由省级分管领导担任。这样既有利于开展实质性工作,又可以避免交叉管理,使水书抢救保护工作朝更为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发展。过去工作缺乏长期性、稳定性和规范性,如建立中国水书文化研究院,六年前就写入黔南州政府的会议纪要,后因人事变动而成为一纸空文;又如水书申遗、编纂中国水书译注丛书等工作,因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工作断断续续,难以整体地系统地推进;再如一些科研机构如贵州水书文化研究院建设异常艰难,合署办公的黔南水书研究所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再如在黔南州,主体民族是布依族和苗族,不管从何种层面上说都是很难把水族这个非主体民族摆到主体地位上去。因此,呼吁建立省级的水书工作实体机构,协调整合各种资源,科学规划水书抢救、保护、研究新的未来。
(二)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水书抢救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是与政府在经费上大力投入分不开的,尽管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仍显不足。当前有20多册水书译稿成书多年亟待出版,已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善本急需破译,需要给水书传承人待遇使其安心传授,水书馆藏条件不达标,水书国际编码、水书数字化处理等工作都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导致抢救保护的诸多实质工作难以正常运转。因经费问题导致水书工作出现了重抢救保护轻开发利用,重申报轻研究传播,重短期工作轻长期规划。当然在水书抢救保护工作经费上也存在管理不到位和使用不当的情况,没有专款专用、随意改变资金用途现象依然比较普遍。
(三)配足配齐人员
水书工作具有特殊性,既懂水书又具有较高学历的人才异常匮乏,从相关机构看,占位置的人多,能上手干事的人少。需要适当降低门槛来不断充实水书人才到相关的办事、科研机构,壮大工作队伍,增强工作力量,方能加大工作力度。关键要通过一些特殊政策来切实解决待遇问题,对水书基础薄弱却有浓厚兴趣的年轻人要做到事业留人,对低学历低职称的特殊人才要做到情感留人,对高学历高职称的水书研究人才要做到待遇留人。如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文化研究所调进人员因相应待遇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流动比较大,即便是正式员工也多围绕中心工作转,由一个科研部门变成办事部门。再如有的机构好不容易争取到编制,人事却被一些人所左右,导致水书工作被迫搁浅。因此实体机构要充分整合多方面人才资源,在行政上配足配齐肯干能干人员,确保政令畅通,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做到用好经费,用足政策。在学术研究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水书研究团队,形成阵营,联合攻坚学术难题,发布权威信息,引领理论前沿。
(责任编辑:良士)
[作者简介]蒙耀远,贵州都匀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西南大学2015级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南方民族文化(贵州都匀,558000)。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6)01-0023-04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水书与水族民俗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4QNZ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YJA87001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