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智慧和精神的历史丰碑
2016-02-02赵馥洁
赵馥洁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陕西省社科联名誉主席)
关学智慧和精神的历史丰碑
赵馥洁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陕西省社科联名誉主席)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张载及其关学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陕西哲学界、学术界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举办了多次重要的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多部论文集和学术专著。随着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整理和出版历代关学学者未曾面世的著作,就成为学者们迫切的期望,而今这一美好的企盼终于实现了。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陕西出版资金资助项目的《关学文库》经过五年的辛勤工作、精心编撰,终于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我国出版业和学术界的壮举,是陕西文化建设的伟业,是利在当代、功著千秋一座关学智慧和精神的历史丰碑。《关学文库》的出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为拓展和深化关学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史料基础
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的四大学派,其中关学是由北宋张载所创立的流行于关中地区的一个理学学派。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的哲学学派,自北宋张载创立至清末终结,历时八百年之久的学脉延续;从张横渠“勇于造道”到牛兆濂“存心继道”,历经了数十位学者的薪火相传,积累了丰厚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蕴涵于历代关学学者的著作之中。然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多年间,关学学者的著作整理出版的只有《张载集》《二曲集》《蓝田三吕集》《泾野子内编》《关学编》等少数几种。绝大多数著作仍然封存于岁月的积尘之中。这不但使关学学术研究长期集中于张载,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造成极大障碍,而且已经形成了关学文献史料散佚、失传、损坏的严重危局。如果再不通过整理出版予以挽救,我们将愧对先贤,遗咎后世。所以,以29位关学学者的26部著作为主体的《关学文库》的编辑出版首先是“为往圣继绝学”的一次文献史料的拯救壮举,同时也是展现关学基本气象、呈现关学演变脉络的宏大巡礼,进而也为推进关学学术研究的深化和拓展,举行了一次宏伟的史料奠基礼。
二、为汲取关学的深湛智慧,建立了文献渊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经历八百年坎坷崎岖的学术历程,经过数十位学者薪火传递的学理探索,关学学术思想中积累了丰富深湛的哲学智慧。这些智慧,至今仍有其宝贵价值,仍能给我们的治国、处世和做人以深刻启示。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关学哲学思想的研究和哲学智慧的发掘,基本局限于对关学创立者张载的哲学思想的研究,对他的“太虚即气”的本体智慧、“德性之知”的认识智慧、“一物两体”的辩证智慧、“民胞物与”的道德智慧、“太和谓道”的和谐智慧以及“变化气质”的修养智慧等多有论述,而由于文献缺乏,对其他学者的哲学思想研究甚少。研究张载哲学诚然重要,研究其他关学哲人的思想同样也有重大意义。张载和关学史上其他学者的哲学思想,都是中华文化智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也都体现了关中地区哲学思维的特征。而且,张子的哲学智慧经过后代关学学者在不同时代、从不同角度的阐释和发挥,其光芒更为丰富多彩。新出版的《关学文库》实乃关学智慧的文献渊薮,它一定能为我们汲取丰富多彩、博大深厚的关学智慧提供不竭源泉。
三、为弘扬关学优秀精神,提供了资源宝库
关学作为宋代理学与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的洛学、朱熹的闽学并驾齐驱的一个独立哲学学派,不但在学术思想上为中华民族的思维智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在学术精神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概而言之,“立心立命”的使命意识、“勇于造道”的创新精神、“崇礼贵德”的学术主旨、“经世致用”的求实作风、“崇尚节操”的人格追求和“博取兼容”的治学态度,构成了张载关学的基本精神。后代的关中学者,虽学术思想或有差异,但都尊张载为“关学宗师”,都以张载所培育的关学精神为旨归,所以他们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弘扬了关学精神。即使某些关学学者的某些思想观念今天已经过时,但关学所承载的优秀精神却保持着恒久的生命力。例如,张横渠“守周礼行井田”的政治观虽不合时宜,但他“勇于造道”的精神却亘古常新;吕泾野“性从气出”的人性论虽有局限,但他“笃实尚行”的躬行精神仍闪耀光辉;冯从吾“士子戒读违背纲常伦理之《水浒》”的教育观已觉迂腐,但他为民请命、直言敢谏的浩然正气却充塞天地;李二曲“静坐洗心”的修养观虽难免缺陷,但他坚贞刚毅的民族气节仍光耀日月。可以说,关学精神乃是关学的内在灵魂。而关学精神中所蕴含的优秀精华,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宝贵的文化价值。它既是提升中华民族道德品格的不竭源泉,又是构筑民族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它既是我们治学、办学的可贵经验,又是培育青年一代人格素质的重要营养。所以,《关学文库》的编辑出版,就可以使张载关学的优秀精神在资源宝库的支撑下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
四、为拓展陕西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确立了新的生长点
陕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为历史上十三个王朝建都之地,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内涵渊博,文化特征鲜明,文化精神恢弘。在中国文化史以至人类文明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多年对陕西的考古与史料的研究已有重大进展。然而,从陕西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整理、研究和弘扬利用上看,在文物、遗址、史迹等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对精神文化、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传统文化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和弘扬。陕西历史上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医学家等专家的各种著作,尚待发掘、整理和出版。《关学文库》的出版,必定能进一步拓展对传统文化继承、弘扬和利用的广阔领域,成为陕西文化事业发展新的生长点;也必定能通过深化探索和研讨,形成陕西传统地域文化研究的更丰硕、更重大的学术成果。
由此可见,编辑出版《关学文库》,是有见识、有胆略、有气魄的大举措、大工程,不仅可喜可贺,而且可歌可赞。最后,谨以七律一首热情赞颂关学的伟大精神,并衷心祝贺关学文库功德昭明,辉映书林,传播久远!诗曰:
丹青难写是精神,关学千年灿若辰。
造道横渠心境远,躬行泾野哲言新。
挥戈末路忧民命,反锁柴门藐世尘。
渭水招魂薪火继,仰望太白拜斯人。
其中,“造道横渠”见全祖望云:“横渠先生勇于造道。”“躬行泾野”见《关学编》云:吕泾野治学“重躬行,不事口耳。”“挥戈末路”见冯从吾《小像自赞》云:“尚挥戈于末路,庶不愧此须眉。”“反锁柴门”见李二曲拒绝朝廷谒请,屏居土室,反锁柴门。
[责任编辑 王银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