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流
——七师一三七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纪实
2016-02-02张西安
□张西安
冬日暖流
——七师一三七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纪实
□张西安
初冬的乌尔禾,寒气逼人。位于乌尔禾的七师一三七团职工创业园却热闹非凡。11月7日,正逢当地赶集日,创业园里商品琳琅满目,人群川流不息,叫卖声此起彼伏,电脑前的商家也正将当地的土特产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一三七团职工群众的创业激情点燃了严寒冬日。
依托地缘好创收
一三七团行政管理属七师,地域辖区处在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是一块“地下有石油,地上有旅游”的风水宝地。“克阿”高速公路、北疆城际列车和克拉玛依直达北京的航班,使乌尔禾成为北疆人流、物流、信息流环线上的重要节点。一三七团看准了这一优势,依托一产,带动三产,向着先进性、科技型、集团式、现代化突飞猛进。
近年来,一三七团紧紧围绕团场“三化”建设、风城油田开发、旅游新城建设,生产性服务业等,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依托“兵地油”后续服务建设,发挥就业和劳动保障事务所中介作用,与克拉玛依市进行沟通,将劳务输出作为职工多元增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变冬闲为冬忙,实现一个人多岗、一家多职。
同时,利用团场廉租房建设、明都商业街、蓝钻水岸商业街、绿衡职工多元增收创业园、风城油田大发展等增收平台,通过鼓励职工投资商业店铺、房屋出租、入股合作社等,引导有能力的职工加入到房屋装修、商贸、餐饮、物业、家政等服务业,采用劳务输出的形式,使团场劳动力转移到油田服务行业,引导农业职工向二、三产业转移。
一三七团还通过社区、物业等单位开发保洁、保绿、托幼等公益性岗位,帮助62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目前,实现新增就业433人,职工转移就业128人,组织职工务工313人,团场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达到了865人。批发零售122户,餐饮服务127户,奇石业250户,宾馆住宿31户。收入结构明显改善,非农收入达48%,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一三七团团长马永彪说:“通过不断完善和提升职工多元增收的措施,团场实现了职均收入42714元,增长8%;人均纯收入18812元,增长7.5%;农牧职工参与率达到99%。”
依托产业好创业
为了促进果蔬园艺业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带动职工向设施果蔬业转型,提高种植效益,达到“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的目的,一三七团以“绿衡”品牌、绿色安全生产质量体系的推广应用为依托,不断实施各项新技术,稳步提高设施园艺业的效益,实现农业持续增收。
“2014年,团场投资了3000万元建设了占地513亩果蔬标准园,现已建成200座标准节能温室,并配套了水肥一体化设施,2016年完成观光、采摘、休闲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与一三七团合作建园的“百世利民”合作社社长高建国说。
为了打造好这一园区,一三七团提前组建了“百世利民”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50户职工入社进行油桃、葡萄、番茄等果蔬的示范生产。合作社按照入社职工管理责任制及入社职工的管理效益,对产品销售利润的50%进行二次奖励分配,实现了园区职工持续增收、产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三七团还建立农业新型经营组织,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加大饲草料及优势作物种植的订单农业。通过12个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打造职工增收平台,稳步增加职工的收入。
2014年9月,他出资450万元在团场成立了“迎松牧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我在前期投资了800多万元,建成了育鸽舍、放飞棚、仓库、宿舍、锅炉房一体化的现代化养鸽场。”一三七团养殖户郭利平说,“我们还与上海金皇鸽业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一次可孵化3000只鸽蛋孵化线。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乌尔禾建立的4个肉鸽直营店,已销售1.3万对肉鸽。实现收入91万元,净利润18.2万元。”
和郭利平一样,张怀东自筹资金700万元成立了“忠民”养殖农民合作社,吸纳连队31名职工入社,注册资本771万元。目前,总资产1960万元。
“忠民”养殖农民合作社建设现代化猪舍6栋,建设面积3600平米,总投资420万元。养殖约克种母猪300头,每头2800元,投资84万元。合作社实行“团场引领、能人拉动、合作社带头、职工参与”的经营模式,与正大公司签订协议,负责提供青年鸡苗、种猪、饲料和技术服务,产品统一组织进行销售。实现了畜禽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饲料标准化、疫病防疫规范化。
依托科技好创新
一三七团的职工冯翠玲种的洋葱,拉到了“一三七团职工创业园”销售;蔬菜经销户陈信平,第一时间搬进了“创业园”;从事活鱼经销的王晓英在“创业园”里装修门面,隆重开张……“创业园”刚一开园,就有123户商户搬进了创业园,园内热气腾腾,生意红火,增收创业农牧产品实现了工厂化营销。
一三七团按照“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的思路形成了“工厂化生产”和“产业化运作”。投资700多万元,建设了40亩集品种引进、筛选、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工厂化育苗中心,促进了园艺业向产业化发展,实施果蔬种苗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解决了职工育苗成苗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实现了职工节本增效的目的。
按照农业公司的技术要求统一育苗品种,团场农技推广中心根据育苗的规范标准,统一技术服务,农业公司按照产品标准进行统一收购。每年春季育苗收入达108万元,冬季育苗收入达240万元。400多户职工通过育苗中心节约育苗成本80万元,间接劳务成本80余万元。结余的时间,外出打工两个月增收120万元,实现创收280万元。
2016年底,一三七团引资300多万元对团场的智能温室大棚进行水肥自动化改造,并从杭州空运草莓苗10万株,使草莓生产基地在团场落地,特色产业种植不断提升。
随着团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三七团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需求,结合园艺产业优势,建设服务团场职工,带动职工自主创业、创新的创业园。
一三七团60亩的职工创业园,分蔬菜瓜果批发区、畜禽交易区、多元增收孵化商服区,并配套建设有保鲜库1600平方米、交易大棚4000平方米,果品销售门面房970平方米,场地硬化地坪8000平方米,商服门面房51套6000平方米,建设农产检测中心及综合楼800平方米、市场硬化面积2000平方米。具有商贸、物流、信息、配送和仓储五大功能,市场信息管理中心与农业部市场价格中心相连接,直接带动就业人员180人,间接带动就业1500人。一三七团职工创业园一开园,便获得了“兵团城镇商业便民服务示范单位”称号。
“蔬菜瓜果交易区建成蔬菜营销车位30个,实现日交易蔬菜量200余吨。并实行了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使一三七团的蔬菜覆盖北疆所有区域及部分国内市场,并出口哈萨克斯坦近万吨。通过瓜果批发、畜禽交易,已带动种植户2000户,完成2万亩种植面积,年销售蔬菜瓜果6万吨,肉类产品3700吨,水产品500吨,实现交易额1.5亿元。”一三七团绿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刘学刚说。
一三七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一轮红日从乌尔禾一三七团这座边陲小城上冉冉升起,照亮了一三七团安详、美好、和谐的小康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