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的动机性对认知加工作用研究评述

2016-02-02王春梅

心理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效价动机

王春梅 吕 勇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074)

情绪的动机性对认知加工作用研究评述

王春梅吕勇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074)

情绪动机维度模型将动机性作为情绪中独立于效价与唤醒度的另一维度。本文总结近5年来情绪的动机性对基本认知加工范围及高级认知控制加工作用的研究进展,发现低动机强度的情绪扩展认知加工范围,促进认知灵活性,高动机强度的情绪窄化认知加工范围,促进认知稳定性。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几点建议:开发标准化情绪动机性诱发材料,扩展模型的应用领域,借助神经科学技术,重视个体差异。

情绪;动机;认知

1 引言

情绪与认知是心理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者们早就认识到,情绪与认知加工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1]。在过去的50年中,情绪对认知作用的相关研究中都是检验情绪的效价效应或唤醒度效应。直到2010年,Gable与Harmon-Jones提出了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2],使情绪的动机性这一新的维度倍受关注,从此在情绪与认知加工的研究中开始检验情绪动机性的作用。情绪动机维度模型开始主要应用于注意范围、记忆范围、认知归类等基本认知加工领域,并取得了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随着情绪动机维度模型在国内外影响力的扩大,它已经扩展到认知控制等高级认知加工领域。下面详细介绍并评述情绪动机维度模型,以及基于此模型而进行的情绪动机性与认知加工的相关研究。

2 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

2.1提出背景

情绪具有动机性作用的观点很早就存在,例如Tomkins的情绪动机理论[3]、Izard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4],以及Bradley和Lang的情绪动机模型[5],这些理论都认为情绪具有特殊的动机功能,能激发和指导个体的行为。一直以来,以Bradley等人的情绪动机模型为基础的情绪效价—唤醒度二维理论占据主导地位,在情绪对认知加工影响的相关实验研究中基本都是从效价与唤醒维度出发操纵情绪。

在Bradley等人的情绪动机模型中,情绪来源于动机系统的激活。情绪的效价与哪个动机系统被激活有关,积极情绪对应于欲求性动机系统的激活,消极情绪对应于回避性动机系统的激活;情绪的唤醒度则对应于动机系统的激活程度。但是近来这种观点受到很大挑战,有研究者认为情绪与动机系统并不是对应的关系,趋利避害的相融效应并不总是被遵守,例如愤怒、焦虑、嫉妒等情绪从效价上来说是负性情绪,却使人产生反抗、攻击的趋向性动机和行为[6-8]。此外,在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相关研究中有不同的发现,有的发现情绪的效价效应[9],有的则发现情绪的唤醒度效应[10]。为此,Gable与Harmon-Jones提出了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认为效价和唤醒度二维理论并不能充分、全面地描述情绪系统,应重视情绪的其他维度。该模型将动机性作为情绪的另一维度,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检验情绪的动机性对注意范围、记忆范围、认知分类等认知加工范围的影响。

2.2基本观点

Gable在情绪动机维度模型中指明,情绪的动机与效价和唤醒度不是对应的关系,而是独立于效价与唤醒度的另一维度。首先,情绪的动机性有不同的方向,是指对某一物体或目标的趋近或回避。情绪的动机方向独立于效价,例如愤怒从效价上来说是一种负性情绪,却使人产生攻击的趋向性动机和行为[6];此外,情绪的动机性还有强度,是指动机的力度,在趋近和回避动机方向下都可以从低到高变化。情绪的动机强度也独立于唤醒度,情绪的动机性具有推动行为的作用,而唤醒度则不具备这种推动作用,例如搞笑是一种高唤醒的积极情绪,但不会强烈地驱动个体接近环境中的物体[11]。

情绪动机维度模型为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带来重要启示。过去50多年,绝大多数研究支持积极情绪扩展认知加工,消极情绪窄化认知加工[12-14]。对这些研究归类后发现,过去的这一研究结论实际上只在低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如感激、逗趣、愉悦等)和高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如恐惧、压力等)上得以验证[15]。而对趋近动机强度较高的积极情绪(如渴望、热情等),以及回避动机强度较低的负性情绪(如悲伤、抑郁等)则缺乏研究。Gable等人进行了系列行为及神经学研究检验情绪的动机性对认知加工范围的影响,发现低动机强度的情绪扩展认知范围,而高动机强度的情绪窄化认知范围,与情绪的效价无关[16-18]。

3 情绪动机性对认知加工的作用

情绪的动机性对认知加工影响的实验研究一般都是采用情绪诱发与认知任务相结合的方式,即先采用某种方式诱发被试不同动机程度的情绪状态,如情绪图片诱发、视频片段诱发、身体姿势诱发、金钱奖励诱发等,再由被试完成某种认知加工任务。Gable等人的系列研究主要考察情绪的动机性对认知范围等基本认知加工的影响,如注意范围、记忆范围、认知分类等。随着情绪动机维度模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他研究者也进行实验对该理论验证,并将其扩展到抑制功能、转换功能、注意灵活性等认知控制的高级认知加工领域。

3.1情绪动机性对注意范围的影响

Gable等人采用不同的情绪诱发方法检验了情绪动机性对注意范围的影响。Gable和Harmon-Jones采用图片诱发情绪,并通过指导语逐步深入地操纵了情绪的趋近动机强度[19]。第一种指导语为有期望条件,给被试呈现甜点图片并事先告知会吃到甜点,被试的趋近性动机强度最大;第二种指导语为无期望条件,给被试呈现甜点图片但不告知会吃到甜点,被试的趋近性动机强度减弱;第三种指导语为中性条件,给被试呈现中性图片并告知可以带走其中的某些中性物品,被试的趋近性动机强度最弱。被试在不同的指导语要求下观看图片后完成Navon整体—局部字母任务以测量注意广度,结果发现有期望条件下被试注意窄化的程度最大。Gable和 Harmon-Jones采用金钱奖励延迟任务(monetary incentive delay task)诱发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将目标前的奖励线索诱发期待作为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将目标后的奖励诱发愉悦作为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将目标前的中性线索诱发中性情绪作为对比条件[19]。研究者采用Navon字母任务测量注意范围,发现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窄化注意范围,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扩展注意范围。

除趋近性积极情绪外,Gable等人还考察了消极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Gable和Harmon-Jones用情绪图片诱发高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 (厌恶)、低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悲伤)和中性情绪,用Navon字母任务测量注意范围,结果发现与中性情绪相比,厌恶使注意范围窄化,而悲伤使注意范围扩展[20]。在Gable等人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用焚烧国旗的图片诱发了被试的愤怒情绪,虽然从效价上说愤怒是消极情绪,但具有高强度的趋近性动机,结果发现在愤怒情绪下被试的注意范围窄化[21]。这些行为研究揭示,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取决于其动机强度,而非效价。

情绪动机维度模型自提出以来在国内也受到关注。邹吉林等曾对情绪动机维度模型进行过详细叙述和深入分析评价[22]。张光楠和周仁来还严格匹配了情绪的效价和唤醒度,操纵情绪的动机强度,保证在同一动机方向下的两组图片在效价和唤醒度上没有差异,只在动机强度上有差异[23]。结果发现低动机强度的正性和负性情绪都使注意范围扩大,而高动机强度的正性和负性情绪都使注意范围缩小,说明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与动机强度有关,而与效价无关,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验证了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

3.2情绪动机性对记忆范围的影响

Gable和 Harmon-Jones还考察了情绪的动机强度对记忆范围的影响[24]。他们用金钱奖励延迟任务来诱发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通过对呈现在视觉范围中央或外周的中性词的再认成绩来测量记忆范围。结果显示,与中性情绪状态下相比,被试在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状态下对呈现在屏幕中央的单词再认成绩更好,在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状态下则记住更多呈现在屏幕外周的单词,说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窄化记忆范围,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扩展记忆范围。

Gable等人进一步改用甜点图片诱发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测量记忆范围的方法不变。结果显示在甜点图片诱发条件下被试再认更多呈现在屏幕中央的单词。在不同的情绪诱发方法下,这两个实验都验证了情绪动机维度模型的理论假设,即高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窄化认知范围,有助于记忆中央呈现的信息;低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扩展认知范围,有助于记忆周围呈现的信息。

张建英考察了用图片诱发的不同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发现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提高了记忆的正确率,即扩展了记忆的范围;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加快了被试的反应,但使正确率降低,即窄化了记忆的范围[25]。刘英丽、郭春彦和金真用5个电影片段诱发被试不同的情绪,控制了情绪的效价和唤醒度,探讨不同动机的情绪对词语工作记忆广度的作用[26]。结果发现,情绪的动机方向和强度共同影响词语工作记忆的正确率,低趋近动机的情绪对词语工作记忆有促进作用,当趋近性动机的强度增加时这种促进作用消失;低回避动机的情绪对词语工作记忆有阻碍作用,当回避性动机的强度增加时阻碍作用也消失。这可能与该研究中使用的情绪诱发材料有关,他们在诱发被试的情绪后进行了效价与唤醒度的评定,并实现了匹配,但并没有对动机性维度进行评定,只是根据经验作出判断。

3.3情绪动机性对认知分类的影响

还有研究考察情绪的动机性对认知分类的影响[27]。实验中研究者指导被试的坐姿以诱发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具体来说:身体前倾并微笑以诱发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身体直立并微笑以诱发中等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身体后倚并微笑以诱发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使用项目—类别分类任务来测量认知范围。结果发现,被试在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状态下更少做包含的分类评定,在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状态下更倾向于做包含的分类评定(如更确定骆驼属于交通工具)。这一结果表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窄化认知分类,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扩展认知分类,同样也支持了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

3.4情绪动机性对认知控制的影响

一直以来,情绪对抑制、转换等认知控制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都没有达成一致结论。受情绪动机维度模型的启发,总结发现,这些研究一般都是操纵情绪的效价与唤醒度,基本没有考虑过情绪动机性的作用。王振宏、刘亚和蒋长好首先将情绪动机维度模型扩展到认知控制领域,在实验中用情绪图片诱发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用停止信号任务及任务转换作业考察认知稳定性与灵活性[28]。结果发现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受到趋近动机强度的调节,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能够促进认知稳定性,加快停止信号任务中的GO反应和重复任务的反应执行,同时也增加了反应时的转换损失;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促进认知灵活性,提高停止反应与转换任务的速度。Liu和Wang同样使用情绪图片诱发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在注意转换范式(attentional-set-shifting paradigm)中检验情绪的动机性对认知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影响[29]。结果也发现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增加认知稳定性,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增加认知灵活性。

马元广和李寿欣在线索—靶子范式下考察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采用视频短片诱发)对注意灵活性的影响[30]。结果发现,与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和中性条件下相比,高趋近积极情绪条件下被试的注意灵活性降低,结果支持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王颖同样采用线索一靶子范式,探讨了不同动机的情绪(采用图片诱发)对返回抑制功能的影响[31]。结果发现,与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低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及中性条件下相比,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和高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条件下被试的返回抑制效应量显著减小了,阻碍了返回抑制功能。

当前这些研究的结果支持了情绪动机维度模型。高动机强度的情绪使注意范围变窄,个体的注意力聚焦在熟悉的目标上,能够促进对这些目标的执行反应,促进认知稳定性。同时也因注意范围窄化而不易注意到新的刺激,所以会损害认知灵活性,阻碍抑制、转换等认知控制功能;相反,低动机强度的情绪使注意范围扩展,使个体能在更广泛视野内整合线索,容易发现新的刺激目标,及时转移注意力,从而能促进认知灵活性。

4 情绪动机性影响认知加工的机制

以上所综述的研究已经显示情绪的动机性对基本认知加工及高级认知加工活动有着独特的作用,但却无法回答这种作用的内在机制是什么。神经科学技术如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磁共振脑成像技术(fMRI)等在心理学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也有研究者开始借助这些技术探讨情绪动机性对认知加工作用的内在脑机制。

4.1情绪的动机性与大脑活动偏侧化

以前普遍都是从情绪的效价维度来理解大脑前额叶皮层的非对称性激活,认为积极情绪使左侧额叶皮层的激活更强,消极情绪使右侧额叶皮层的激活更强。但Gable等认为当前主流的情绪效价—唤醒度二维理论在本质上混淆了情绪效价与动机方向。多项神经学实验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发现大脑半球的非对称性激活与情绪的动机方向有关,而不是情绪的效价[32,33]。Poole和Gable在实验中用甜点图片诱发渴望(具有趋近性动机的正性情绪),用焚烧国旗图片诱发愤怒 (具有趋近性动机的负性情绪),用厌恶场景图片诱发厌恶 (具有回避性动机的负性情绪),并用ERPs技术记录被试观看不同情绪图片时的脑电活动[34]。结果发现甜点图片和焚烧国旗图片诱发的额叶两侧LPP(f-LPP)在左侧额叶更强,厌恶图片诱发的f-LPP在左右两侧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左侧额叶的活动增强与趋近性动机有关。侠牧等人总结了特质和状态愤怒情绪与左前额叶相对激活关系的实验研究,以及身体姿势变化对左前额叶相对激活影响的相关研究,发现左前额叶参与加工由愤怒情绪引发的趋近性动机,不同的身体姿势能够改变左前额叶的相对激活水平[35]。来自两个领域的研究证据都证明左前额叶参与趋近性动机的加工。总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前额叶活动的偏侧化与情绪的动机方向有关,而不是情绪的效价。

4.2情绪的动机性影响认知加工的内在机制

Gable等人进行了几项脑电研究以证实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注意的窄化作用是由于情绪的趋近性动机造成的。Harmon-Jones和Gable采用EEG技术记录局部脑区的活动,发现甜点图片诱发的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在更大程度上激活左侧前额叶,并与注意范围的窄化呈正相关,这说明欲求刺激导致的注意窄化由趋近动机加工相关的神经生理活动所驱动[36]。在另外两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中,欲求刺激比中性刺激在左侧额区诱发了更大的晚正成分LPP,同样也预测了更大的局部注意偏向[37,38]。这些研究说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和注意范围窄化可能有着相似的神经环路。但到目前为止,情绪动机性对认知加工影响的神经学相关研究基本是针对注意范围的,对其他认知活动的影响机制还缺乏研究,而且主要集中于对趋近性动机情绪的研究,对回避性动机的情绪也缺乏探讨。

5 小结与展望

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增加了情绪的动机性维度,超越了情绪的效价—唤醒度二维理论,还加深了人们对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理解,在探讨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时考虑了情绪动机性的作用,并有不同于以往的发现:情绪的动机强度而不是效价,影响注意范围、记忆范围、认知分类等基本认知加工范围,低动机强度的情绪扩展认知加工范围,高动机强度的情绪窄化认知加工范围;情绪的动机强度影响抑制、转换、注意灵活性等高级认知控制功能,低动机强度的情绪促进认知灵活性,高动机强度的情绪促进认知稳定性。

情绪动机维度模型在国内外已受到广泛关注,在情绪与认知领域中的应用也取得丰硕的、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但在很多方面还有探讨和发展的空间。首先,标准化的不同动机性情绪诱发材料有待开发。情绪动机维度模型为情绪增加了动机性这一维度,但国内外现有的标准化情绪诱发材料都只评定效价和唤醒度这两个维度。因为缺乏标准化的不同动机性情绪诱发材料,所以相关研究中采用的实验材料及诱发方法不尽相同,如情绪图片诱发、视频短片诱发、认知任务诱发(金钱奖励延迟范式)、行为诱发(身体姿势),这些研究中有的对所诱发情绪的动机性由被试做了自我报告式的评定,有的则只是实验者凭经验主观上做判断。情绪的动机性是关键性变量,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义和衡量,各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就会打折扣,所以情绪动机维度模型要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扩展,亟需发展出标准化的不同动机性情绪诱发材料或任务。人们可以借鉴情绪的效价和唤醒度评定方法对动机性进行评定。

其次,情绪动机维度模型的应用领域需进一步扩展。目前,情绪动机维度模型在注意范围、记忆范围、认知分类等基本认知加工范围领域已被普遍证实,在高级的认知控制加工领域也有所应用。但总体上来看,情绪动机维度模型在认知加工领域的应用还是很有限的,要得到充分的认可还需在其他更多认知加工活动中加以检验,如虽然现在很多研究都证实高动机强度的情绪窄化注意范围,低动机强度的情绪扩展注意范围[15,19,23],但各研究中所测量的注意范围都是基于空间的。实际上个体的注意资源不仅在空间上分配,还表现在时间上的分配,那么已有基于空间注意范围得出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基于时间的注意范围呢?另外,对于记忆,已有研究并未区分言语工作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情绪的动机性对它们的影响是否相同呢?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检验。此外,除了需要在认知加工方面扩展情绪动机维度模型的应用领域,就情绪刺激本身来说也要扩大范围。例如个体加工阈上呈现的情绪刺激与阈下呈现的情绪刺激有着不同的机制,先前研究只探讨了不同动机的情绪刺激在阈上呈现时的情况,那么这些刺激在阈下呈现时对认知加工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再次,对情绪动机维度模型的检验大都是基于行为学实验,但是行为学指标有时缺乏客观性,比如被试对情绪体验的自我报告,可能会因迎合主试预期,情绪觉察及内省能力不足等而不能反映真实情况[39]。此外,反应时、正确率等行为指标只能反映情绪的动机性对个体外在行为反应的影响,对于内在的机制无法做出回答。有几项基于EEG/ERPs技术的电生理学研究为情绪动机维度模型提供了直接的神经学证据,证明前额叶的非对称性激活与情绪的动机方向有关,也发现了反映情绪动机强度的脑电成分-LPP。但是EEG/ERPs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低,未来研究可使用空间分辨率更高的fMRI技术来考察与情绪动机性相关的皮层下结构的激活情况,以及皮层与皮层下结构的功能连接情况。另外,眼动技术具有时间定位优势,可以提供反映注意分配的行为指标,被应用到真实时间中注意系统的功能研究[40]。利用眼动技术,可以在让被试反应之前就连续记录注视点,减少反应时间上的偏差,使得对注意中注视点有更直接的测量,所以未来情绪动机性与认知加工的研究也可以使用眼动技术。

最后,要重视被试的个体差异。在情绪与认知的研究中,情绪是一个重要变量,在实验中要诱发被试的某些情绪体验,这些情绪体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一般都是短暂的、状态性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被试自身可能会有独特的情绪特征,如抑郁、特质性焦虑等,被试自身的情绪特征可能就会与实验诱发的状态性情绪相混淆,成为干扰变量。所以,未来研究探讨情绪的动机性对认知加工的影响时,可以考虑将被试自身的情绪特征作为自变量加以考察,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也从另一角度拓展情绪动机维度模型的适用范围。

1Pessoa L.How do emotion and motivation direct executive control?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9,13(4):160-166.

2Gable P A,Harmon-Jones E.The motivational dimensional model of affect:Implications for breadth of attention,memory,and cognitive categorization.Emotion and Cognition,2010,24:322-337.

3Tomkins S.Affects as the primary motivational system. In:ArnoldM,(ed).Feelings andemotion.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0.

4Izard C E,Dougherty F E,Bloxom B M,et al.The differential emotions scale:A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meaning of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discrete emotions. Naschville:Vanderblit University,1974.

5Bradley M M,Codispoti M,Cuthbert B N,et al.E-motion and motivation I:D efensive and appetitive reactions in picture processing.Emotion,2001,1(3):276-298.

6张晓雯,禤宇明,傅小兰.情绪效价对趋避反应的作用.心理科学进展,2012,20(7):1023-1030.

7Walden K,Pornpattananangkul N,Curlee A,et al. Posterior versus frontal theta activity indexes approach motivation during affective autobiographical memories. Cognitive Affective&Behavioral Neuroscience,2015,15:132-144.

8Mize K D,Jones N A.Infant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loss of maternal attention to a social-riv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2012,83(1):16-23.

9Kensinger E A.Remembering the details:Effects of emotion.Emotion Review,2009,1:99-113.

10Mather M,Sutherland M.Disentangling the effects of arousal and valence on memory for intrinsic details. Emotion Review,2009,1:118-119.

11Fredrickson B L,Branigan C.Positive emotions broaden the scope of attention and thought-action repertoires.Cognition and Emotion,2005,19:313-332.

12柴江霞,赵笑梅.积极情绪对注意范围和思维活动序列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1):31-36.

13Fredrickson B 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psychology:ThebroadenandBuild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218-226.

14Finucane A M.The effect of fear and anger on selective attention.Emotion,2011,11:970-974.

15Gable P A,Harmon-Jones E.Approach-motivated positive affect reduces breadth of attention.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19:476-482.

16Harmon-Jones E,Gable P A,Price T F.Does negative affect always narrowand positive affect always broaden the mind?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motivational intensity on cognitive scope.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3,22(4):301-307.

17Juergensen J,Demaree H A.Approach-motivated positive affect and emotion regulation alter global-localfocus and food choice.Motivation&Emotion,2015,39:580-588.

18Nikitin J,Freund A M.What you want to avoid is what you see:S ocial avoidance motivation affects the interpretation of emotional faces.Motivation&Emotion,2015,39:384-391.

19Gable P A,Harmon-Jones E.Attentional consequences of pre-goal and post-goal positive affects.Emotion,2011,11:1358-1367.

20Gable P A,Harmon-Jones E.The blues broaden,but the nasty narrows:Attentional consequences of negativeaffects lowandhighinmotivational intensity.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0,21:211-215.

21Gable P A,Poole B D,Harmon-Jones E.Anger perceptuallyandconceptuallynarrowscognitivescop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5,109(1):163-74.

22邹吉林,张小聪,张环,等.超越效价和唤醒—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1,19(9):1339-1346.

23张光楠,周仁来.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动机程度的调节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1):30-36.

24Gable P A,Harmon-Jones E.The effect of low versus high approach-motivated positive affect on memory for peripherally versus centrally presented information.E-motion,2010,10:599–603.

25张建英.不同动机趋近积极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6刘英丽,郭春彦,金真.不同动机情绪对词语工作记忆的作用.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4(2):176-177.

27Price T F,Harmon-Jones E.The effect of embodied emotivestatesoncognitivecategorization.Emotion,2010 10:934-938.

28王振宏,刘亚,蒋长好.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心理学报,2013,45(5):546-555.

29Liu Y,Wang Z H.Positive affect and cognitive control:Approach-motivation intensity influences the balance between cognitive flexibility and stability.Psychological Science,2014,25(5):1116-1123.

30马元广,李寿欣.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注意灵活性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14,34(6):517-522.

31王颖.不同动机趋近(回避)强度的情绪对返回抑制的影响.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2Harmon-Jones E.On the relationship of frontal brain activity and anger:Exami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 toward anger.Cognition and Emotion,2004,18:337-361.

33Harmon-Jones E,Vaughn-Scott K,Mohr S,et al. The effect of manipulated sympathy and anger on left and right frontal cortical activity.Emotion,2004,4:95-101.

34Poole B D,Gable P A.Affective motivational directiondrives asymmetricfrontal hemisphereactivation.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2014,232:2121-2130.

35侠牧,李雪榴,李红,等.左前额叶与趋近动机加工的关系.心理科学进展,2015,23(5):815-821.

36Harmon-Jones E,Gable P A.Neural activity underlying the effect of approach-motivated positive affect on narrowed attention.Psychological Science,2009,20:406-409.

37Gable P A,Harmon-Jones E.Late positive potential to appetitive stimuli and local atten tional bias.Emotion,2010,10:441-446.

38Liu L,Zhang G N,Zhou R L,et al.Motivational intensity modulates attentional scope:E vidence from behavioral and ERP studies.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2014,232(10):3291-300.

39Thiruchselvam R,Blechert J,Sheppes G,et al.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emotionregulation:AnEEG study of distraction and reappraisal.Biological Psychology,2011,87:84-92.

40Wadlinger HA,IsaacowitzDM.Positivemood broadens visual attention to positive stimuli.Motivation and Emotion,2006,30:89-101.

Review of the E motional Motivation Effect on Cognitive Processing

Wang C hunmei,Lv Yong
(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74)

According to the motivational dimensional model of affect,motivation is the third dimension of emotion independent of the valence and arousal dimension.Herein the paper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the motivational dimensional model of affect and related research.Current research ha s found that affects of low motivational intensity broaden cognitive scope whereas affects of high motivational intensity narrow.Lastly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Developing standardized emotional motivation induced material,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areas of the model,applying neuroscience technology,and emphasising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emotion;motivation;cognition

王春梅,女,博士生在读。Email:wcmpsy@163.com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效价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动机比能力重要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动机不纯
如何提高抗生素效价管碟测定法的准确性
犬细小病毒抗体效价监测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