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据“肺主治节”理论诊疗肿瘤

2016-02-02王维红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1期
关键词:舌象脉象主治

王维红 马 骥

1.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750001 2.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依据“肺主治节”理论诊疗肿瘤

王维红1马 骥2

1.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750001 2.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肺主治节;舌脉;辨证论治;中医药诊疗;癌症

西医学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诊断方面,主要靠体检或者出现无法缓解的疼痛或恶病质后,才能发现癌症,但往往已经到了晚期。治疗方面,中晚期癌症经过手术、化疗、放疗后,完全治愈的鲜见;副作用却让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对于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方法就更加局限。何裕民先生引用汤钊猷院士以及《英国医学杂志》的观点认为,西医对癌症的治疗是“创伤性过度治疗”,甚至是“钱花得越多,死得越快”[1]。如此,诊疗癌症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中医的头上。可是目前中医诊疗癌症的理论混乱。首先是病因病机方面的混乱,2008年以前,中医界主要有毒邪为主说、痰邪为主说、瘀血为主说、气郁学说、阳虚学说、正虚学说、生物全息论等学术观点,与之相对应的治法有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软坚散结法、舒肝理气法、扶正固本法等[2]。2010年,李忠等在郭任“阴阳气不相顺接”理论的影响下,提出阴阳气不相顺接是癌症的病机基础,“耗散”是癌症病机转化的关键,气滞血瘀是癌症病机的外在表现,提出“固摄法”这一治法[3]。不过,所有基于“中医整体观”和“中医辨证论治”得出的关于“瘀”“毒”的病因病机,甚至治疗癌症的“辨证论治”本身,都被“研治癌症三十余年”的美国西雅图中医癌症支持疗法中心的马春寿医师否定[4]。除了当做一家之言外,目前中医对癌症的病因病机研究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是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是限制中医药治疗癌症发展的最主要问题。目前中医需要一个基于以上研究、超越以上理论的理论。其实这个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提出来了,那就是“肺主治节”理论。

肺主治节理论

1.肺主治节理论的形成。

肺主治节以及当时所有的中医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是当时中医的发展,远远超出当时社会其他自然科学领域,急需一种理论来总结中医学的成果、指导中医学的发展。智慧的前辈们借用了古代哲学理论的成果,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病患,运用“望闻问切”采集到的资料,探寻疾病形成的规律,以此揭示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的本质,以期能够指导中医诊疗学的发展。正是哲学思想的运用,使得中医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的总结,有极强的规律性和可重复性,同时又根据各种内外条件不同的个体,提出“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和体系,具有极强的个体针对性。现代西医的个体化治疗思路,是近些年才提出的,所以中医理论有其无可比拟的先进性。

2.肺主治节理论可以揭示各种肿瘤形成的原因。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高度概括了“肺脏”功能的特点。林琳等分析了“相傅”和“治节”在古人语境中的真实意义;总结了《内经》中“肺”的生理功能,得出了人体“通过肺脏的治理调节作用,促进、协调脏腑营卫功能,维持其正常生理秩序”[5]。李泽庚等研究认为,“肺主治节”是指肺脏功能正常,可以治节“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其中“脏腑”除“肺”本身外,还包括心、肝、脾胃、肾、大肠、三焦、脉[6]。由此可以证明,“肺脏”在人体中的作用,如同一个国家的“相”,也就是现在的“总理”,它的功能失常,可以引起全身各个系统功能的失常。

在肿瘤形成机制上,如果“肺主治节”功能失常是急性的,其他脏腑功能来不及调整的时候,就容易形成恶性肿瘤,就是癌症。所以癌症往往表现为急性病,如果治疗无效,死亡非常快。肺本脏“主治节”功能失常,其他脏腑经络功能还没有完全失常的时候,就是“肺癌”,但终究要影响到其他脏腑或经络的功能,这就是转移和扩散;同理,“肺主治节”功能失调,肺本脏功能还没有完全衰退,但是其人素有脾胃功能障碍,就是由于饮食等原因,脾胃功能较其他脏腑经络要弱,这时候就容易罹患胃癌,也终究影响其他脏腑经络的功能,这就是转移和扩散。以此类推,各种癌症的发病就可以用这个主要理论来解释,也只有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可以形成多种癌症,如同现代西医对癌症形成原因的基因学解释:细胞中P53基因的缺失,导致细胞的无限增殖!但是西医学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个P53基因病变细胞的部位不同而引起不同脏腑的癌症。

肿瘤的早期发现

《内经》理论认为:“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中医也是这样诊断疾病的,是通过外在的表象,发现体内病变,就是“四诊合参”。肿瘤形成既然主要是“肺主治节”功能失常,那么它的表象就在四诊中肺的部位。肿瘤初期的时候,闻、问两诊一般没有异常,或者这种异常被忽略了,不过切和望这两诊却极有意义,尤其是“望诊”中的“舌诊”。

1.“肺主治节”失常的舌诊。

舌诊运用两千多年了,是中医诊断的基础。现在肿瘤舌诊的研究方面,“多集中于血液循环系统”[7],或是只注重于整体舌象和强调仪器的运用以便“客观化和定量化”[8],没有人根据“脏居于内,形见于外”的理论,具体提到脏腑在舌质上的分布区域来总结肿瘤的舌象。

一直以来,我们提到心、肺的舌诊时,都是说舌尖候心肺,心肺不分。笔者观察到在舌体上,“心”的部位大约是舌正中线左右各0.2~0.5 cm,因人而异;“肺脏”的部位对称分布在“心”两侧0.2~0.4 cm,当这个部位单侧或双侧出现明显的色暗甚至瘀点的表象时,不是血液循环系统的问题,而是“肺主治节”功能的失常。见到这样的舌象,就要高度怀疑有肿瘤甚至是癌症的可能性,就要做全面的检查。当然,如果结合脉象和一些身体上的异常,甚至可以直接定位。笔者纯中药治疗一位糖尿病患者,根据舌象和脉象,加之糖尿病疗效差的情况,让患者检查胰腺,发现有占位性病变,后于北京某医院诊断为胰头癌。根据这个理论,还发现了错构瘤、肺癌、胃的癌前病变、纵隔肿瘤(良性)等。其中以没有经过放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明显的,舌诊阳性率高;全身扩散或经过放化疗的,阳性率不高,这方面还需大量的样本观察分析。

2.“肺主治节”失常的脉象及脏腑肿瘤的脉诊。

“肺主治节”失常的脉象,主要是右寸脉浮大并且不伴有明显的相应脉象,也没有“尺肤热于背侧”的温病现象。其他脏腑肿瘤病变的脉象,是在“肺主治节”失常脉象的基础上,相应脏腑出现不应时、不是平脉的脉象,或者即便是病脉,也与其他三诊及症状不对应,又多以涩脉为主。腹部的肿瘤如果结合脉象,诊断率比较高。在《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篇》中有“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的描述,上述纵隔肿瘤是以“胃痛、纳少十余年”就诊,舌象提示,“肺主治节”失常,脉象为关尺两脉“推而外之,内而不外”并伴有“涩滞”。虽然腹内各器官彩超结果正常,仍嘱查腹腔全面彩超,包括无器官部分,发现纵隔肿瘤(良性),手术摘除痊愈。

根据舌脉的异常,运用现代检查手段,可以做到肿瘤的早期发现。

癌症的中医药治疗

良性肿瘤多数可以手术后痊愈,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病因不去除,即便是手术后恢复良好,也容易复发,至于不能手术的情况,更是需要中医药的治疗。

1.中医诊疗思想。

中医学史上以《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标志着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但是,由于张仲景当时是以伤寒为主论治,导致后来人都忽略了张仲景理论的来源《黄帝内经》,至少使中医学外感病的治疗停滞不前。直到近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成书,才使中医外感病的诊疗真正完善,而《温病条辨》中所有的理论基础,都是基于《黄帝内经》而形成的。由此可以看到,《内经》这本基于哲学理论指导下的医学书中的论点,是以上两人理论形成的根基,是最基本的理论,也是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性理论。

2.关于辨证论治体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核心。只是现在的辨证论治强调了病变部位上脏腑或经络的辨证,忽略了脏腑机能在全身生理病理中的作用,这也是很多疑难疾病包括癌症诊疗学说众多的一个原因。举个例子,有一60岁女性患者,因慢性咳嗽多年,经中西医多年诊疗无效,有些中医还是本地的名中医。经笔者诊疗,并因为“心主血脉”功能失常,以补心血,化痰瘀,三剂即显效。所以,重视脏腑功能在整个人体中的生理病理机制,才是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

另外,西医学的病名和对疾病的微观揭示,也是干扰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因。西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甚至是来证明中医,而不能影响中医思维。只有基于中医整体观上的辨证论治,才是最正确的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做到诊断准确,治疗有效。

3.癌症的中医治疗。

关于癌症治疗,所有以前的研究成果,都已经钻木九分了。因为癌症发生的部位不同、病变阶段不同、转移和扩散的部位不同,即使同样的癌症,还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产生众多的学说和治疗方药。癌症初期实证多,可以产生“痰”“瘀”,痰、瘀本身或患者知道得了癌症,都容易引起“气滞”,这种状态久久不能纠正或经过放化疗后,就容易产生“毒”,直到病变末期,必然正气、血、津液都“耗散”了,癌症本身的病变还没有解决,这就是癌症的晚期,西医所谓“恶病质”。由此分析,前面对癌症治疗的理论、方药都可以用,但要明白,这些理论和治疗方法,只能是针对某一期或某一阶段的支持疗法。

如果单纯用中医药治疗癌症,只要在每次治疗的时候,根据辨证,方药中加上宣降肺气的药物,恢复“肺主治节”的功能就可以了。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成果也可以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用,但是不能指望实验结果证实可以抗癌的一两味药物能够治疗癌症,这样就走入了西医的思维模式。

这里忽略了“心主神明”“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矣”理论在癌症形成、治疗方面的重要性,是因为已经有很多前辈论述过,这属于人文、心理学探讨的范畴,诊疗时如果能够足够重视,可以增进疗效。笔者这里只是探讨了诊断和药物治疗的方向。

笔者基于《内经》“肺主治节”的理论,以期能够为中医诊疗癌症,透此最后一分,非是敢于否定各位前贤以前的成就!一家之言,恳请斧正!

[1]何裕民.肿瘤治疗中的人文窘境及其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3,34(9A):7.

[2]周宜强,李忠.中医肿瘤学科发展报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74.

[3]李忠,刘耀.从“癌状态论”谈中医肿瘤临床思路与创新科研[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7.

[4]马寿椿.谈谈中医治癌的思维方法[C].首届中医思维科学学术研讨会文集,2008:171-176.

[5]林琳,郑杨,张静,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考略[J].中医药学报,2003,31(3):78-79.

[6]李泽庚,王传博,彭波.肺主治节之我见[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59-60.

[7]周阿高,董佳容,洪声,等.恶性肿瘤患者舌象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2):726-729.

[8]阙铁生.肿瘤患者舌象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75-77.

2016-02-18)

猜你喜欢

舌象脉象主治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舌象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年)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舌象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基于药品标准的维医制剂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主治医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