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乾隆四十四年《西安府志》修纂特色与价值

2016-02-02高叶青

陕西古代文献研究 2016年0期
关键词:卷首志书方志

高叶青

清乾隆四十四年《西安府志》修纂特色与价值

高叶青

西安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就享有“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美誉。西安设府,始于明洪武二年,取“安定西北”的意思,当时下辖多个县区,相当于现今陕西省的管辖区域。自设府以来,仅纂修过一部府志,即清乾隆《西安府志》(雍正《陕西通志·经籍》著录明王绍徽《西安府志》,但未见他处著录,疑或不传)。该志80卷,首1卷,由毕沅、舒其绅、严长明等于乾隆四十一年奉旨修纂,乾隆四十四年成书,次年付梓。记事上始周秦,下迄乾隆四十三年。内容涉及古代西安的自然地理、建置沿革、名山大川、人口户籍、贡赋物产、风俗民情、胜景古迹、艺文金石、历代大事、职官、人物、选举等门类,是一部记述西安历史的“百科全书”,也是现今研究陕西和西安历史的重要资料。

清乾隆朝中期,修志数量较初期减少,但是总体相比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因有三:其一,学术氛围好。当时众多有学识的官员和学者参与了修志活动,并且把参修方志作为一生的荣耀。时人章学诚就曾说:“丈夫生不为臣,亦当从名公巨卿,执笔充书记而因得论列当世,以文章见用于时,如纂修志乘,亦其中之一事也。”①章学诚:《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见《章氏遗书》卷15,刘承幹嘉业堂本。这一时期,崇尚实学的考据之风影响到各个学术领域,方志编纂也更加注重资料的真实性,如傅应奎称:“夫志邑之作,虽属一隅,然搜讨援据,即史臣记载之义也。”②傅应奎:乾隆四十七年《韩城县志》卷首自序。其二,行政领导的重视。乾隆三十七年,毕沅任陕西巡抚,为加强地方上的治理,他大力倡导地方官编修方志,且亲力亲为,“州县之志皆次修与”。不仅如此,他还广纳贤才协助自己编修方志,为保存陕西地方人文和地理资料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毕沅曾对修纂方志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自一县官师制度,法良意美,及孝悌节烈,掇科中策之士蒸蒸焉月异而日新,不可无记载,以表当时而示来世。”①葛德新、朱廷模修,孙星衍纂:《三水县志》卷首毕沅《序》,乾隆五十五年刻本。据统计,乾隆后半期将近30年中,陕西共成书30余部,其中与毕沅有关的志书就约27种。其三,良好的契机与必要性。四库馆开,清廷下令广征天下书籍,毕沅将亲自编订的《关中胜迹图志》进献,又于政事闲暇之时,编纂成《关中金石记》8卷。西安地区现存早期方志,当首推北宋大史学家宋敏求所修《长安志》。宋代以后,由于政治中心移变,长期没有一部可以与《长安志》媲美的方志。南宋程大昌的《雍录》所记虽与西安相关,但系专题性考证著作,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方志。除此之外,还有元人骆天骧的《类编长安志》。毕沅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于是萌发了编纂一部《西安府志》的想法,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乾隆四十一年,毕沅请严长明入其幕府,协助自己编修,知府舒其绅也参与其中,“复为参稽案牍,斟酌民言,俾一郡之掌故眉列掌示”②尚安:《西安府志》卷首序。。

与之前有关西安的志书相比,《西安府志》无论在资料搜集、增加删减上,还是在体例结构、编纂思想上都具有很显著的特色。浦霖称其“取材宏富,立意精严,方诸史传,大都取则扶风而荟萃鉴裁,与宋欧阳氏之《新唐书》相似,非近日搜刮家之能事也”③浦霖:《西安府志》卷首序。。因此,这部志书一经刊刻,就受到各方的好评。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编纂班底责任心强、态度谨严是首要原因。毕沅是《西安府志》编修中的关键人物,其次是知府舒其绅和学者严长明。毕沅从设想奏请到最后的删削定稿,一直参与其中。严长明当时为内阁侍读兼《大清一统志》馆纂修官,是一位以史才著称的学者,《西安府志》编修的每一个环节都由他亲自负责完成。下文即详细介绍《西安府志》的特色。

第一,取材广博,义例精要。众所周知,地方志对于一地行政变迁、建置沿革、山岳川泽、古迹名胜、自然物产、历史人物、宗教寺观、风俗民情等方面的记载详尽具体,具有其他文献无法比拟的优势。《西安府志》引用资料中,除《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等14种御制、御定书目外,还包括经部书籍88种,正史及编年史书38种,地理类书籍153种,别史等其他史部书籍150种,子部319种,集部174种,总数近千种,经、史、子、集都有涉及(据省方志办原副主任董健桥统计)。严长明在搜集资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收荟群籍,凡与秦中文献关涉者,计得千五百种,类次区分,文成数万”①毕沅:《西安府志》卷首序。。另博考经史,旁征图籍,取材范围很广,“举凡土物民风,无不备悉”②翁耀:《西安府志》卷首序。。在搜集资料方面真正做到了凡与修志相关的典籍文献“莫敢或遗”。

由于史料采择范围广,为避免率臆无稽,让后来者难以征信,《西安府志》在卷首列出了全部的参考书目,因此能够证今宪古,条举裕如。考究异同,订正舛讹及时事之见于案牍者,均于本条附加按语,据有人统计,共有按语395条③李金华:《毕沅主导纂修的〈西安府志〉》,《史学月刊》2010年第5期。,这些按语集中于名山大川、古迹名胜、金石等部分,考证精详,学术价值很高。卷首“略例”是研究《西安府志》纂修背景、体例与史料甄别采择及修志思想的重要资料,是难得一见的高水准“凡例”。它首先回顾了与西安有关的各个时期的志书及其他类别的资料,交代了纂修《西安府志》的必要性和目的,即“上以佐朝廷四库之储藏,下以备西安一郡之文献”。对志书的篇章安排、先后次序的理由也进行了阐释,例如“王者度地居民,必先画疆分野,地理在所先也。……有土斯有财,咸则三壤,所以成赋也,故次之以食货。……至诗所以观民风,文所以纪政事,皆致治所不废,故以艺文、金石终焉。”在每一篇章内分目安排上,也是别具匠心,原则是“义须赅简,附者取其相近,合者取其相因”。例如“兵所以御城池,马所以利乘传,故统载于建置”,以达到使“观者耳目不致混淆”的目的。

第二,史料采择,务求精当。该志征引经籍,悉取原文,言择其雅,事从其核。至于“野史稗官、郢书燕说”流传已久而诸类不及详者,别为拾遗,以资博览、广艺闻。这是一种科学的修志态度,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原始资料的面目,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志书的内容。对以往志书在史料处理方面的一些做法也进行了改良,例如田赋、职官、人物、古迹等目,大多数旧志均以州县为序进行叙述,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古来田制有综该全省者,官师有兼理数县者,……古迹中汉唐宫苑,皆跨越数县为之,均难割裂,分以属之某州某县”,因此《西安府志》进行了灵活的处理,首以时代编次后先,如果同在一朝,则复以州县为序。为避免重复记载,对于《陕西通志》中已具体记载之部分内容则从简或略去不记,例如“职官内如督抚学政、司道提镇、治绩所著,例非西安一郡所得专私,且其事已具《通志》,未敢复为记载,以侵职守”。至于人物传中名臣巨公已见于正史记载的,则多所详节,重点在于搜其隐德,发以幽光。

《西安府志》的修纂问世,是方志学史上的一件盛事。展卷阅读,北宋以降数百年的“西安”史事陈列于前,使读者了然于心。如上所述,《西安府志》在资料采择、编纂思想、修志体例等方面对后来的志书修纂以及当今志书的编修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西安府志》中刘墫序称赞道:“取材既博,义例复精,有张茂先之博虚,有刘原父之殚洽,盖几乎与宋敏求《长安》一志方轨齐驱,至程大昌《雍录》、何景明《雍大记》、焦源清《雍胜略》诸书有过之无不及也。”这是其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地位及价值。此外,该志在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进程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过,《西安府志》自乾隆时期纂修完成并付梓之后二百余年间未再刊刻,近年来,随着影印技术的发展,才被收录进《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地方志集成》(凤凰出版社)等大型丛书之中,尽管如此,一般读者仍难得一见。迄今为止也没有一部经过认真校勘标点且符合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版本出现,这与当下提倡读史用志的大环境实难相符,一直是学界的一大遗憾。①转引用自贾二强教授在《西安府志》校点首发式上的发言。2009年9月,在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的组织领导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与研究办公室相关专家学者协同省地方志办公室,本着嘉惠学界、服务现实的目的,对该志进行了系统整理。具体做法是:将原志繁体竖排依照一定的体例转化为简体横排,加标点,做校注。该整理本已于2011年12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开本,分上下两册。

《西安府志》是地方志“纂辑派”的典型之作,以引述各类文献典籍为记述的主要方式,因此对其进行校注并非易事。校注本共出校勘记三千多条,约十万字。由于版本的唯一性,因此在校勘过程中谈不上采用“对校”法,运用较多的则属“他校”,其次是“本校”和“理校”。后三种校勘学方法不仅要求整理者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且要有刨根问底、吃苦耐劳的精神。此校注本做到了这一点,因此得到学界好评。贾二强教授阅读该志后,评价道:“初阅此书,感到整理者态度是认真的,整体工作堪称专业,整理质量是有保证的,应当是一部可以放心使用的现代版本。”阎琦教授也对此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年轻学者与老学者结合,最后由经验丰富的旧志整理专家定稿,保证了整理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经验;体例完备,学术操作规范;工程量浩繁,校勘堪称精良;以标点、校勘两项工作合而观之,品质上乘,是高质量的旧志整理之作,称为旧志整理的范例亦不为过。……《西安府志》整理本是经得起检验的高质量旧志。它的出版,无论从文化意义、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前瞻意义,还是从旧志整理的学术规范化意义方面说,都是值得肯定并值得庆贺的。”

《西安府志》是开发古都西安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资源,是发展陕西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参考。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西安要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就要立足本地,发掘优势历史文化资源。“十二五”时期是陕西省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关键时期,作为省会城市的西安,一定要立足实际,准确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利用自然优势及人文资源,借着旅游发展的大好契机,做好特色旅游产业,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陕西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把陕西省建成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同时,要淡化行政界限,加强各区域之间、各景区之间旅游线路的连接与贯通,加强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规模型发展的旅游经济圈。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卷首志书方志
卷首·六月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The investigation of OH radicals produced in a DC glow discharge by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卷首·四月
卷首·六月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