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调研分析完善中小学教育装备集中采购专管制度设计

2016-02-02曹惠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3期
关键词:教育装备集中采购

曹惠芳

摘 要 “专管员制度”是依据教育部门集中采购管理自身规律,满足学校服务需求以及集中采购分权制约管理体制的现实要求而设计。通过对采购内容模块化、项目化分类,内部人员分工重组,建立专管员考核体系,有效提升采购工作运转效能,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 教育装备;集中采购;专管员制度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027-03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规模与采购金额的大幅度增长,教育装备管理机构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承担着复杂的工作任务。作为教育装备市级主管部门,我们在探讨集中采购的制度设计上做了有益尝试。在对学校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试图从教育装备集中采购的工作特点、管理功能、运作模式、项目分类等方面探索“专管员制度”设计,以期为中小学教育装备集中采购管理的制度架构提供一些参考。问卷由10道选择题构成,内容涉及采购方式、招标评标、质量管理、项目验收等方面。问卷调查对象为市区学校的装备处主任,发放问卷53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 从问卷调查看基层学校对教育装备集中采购的服务需求

除集中采购项目外,学校利用自有资金添置教育装备通常采取的方式 在教育装备采购方式的选择方面,特别是学校利用自有资金的采购,优先选择什么方式呢?调查发现,75%的学校首选“委托上级主管部门集中采购”,13%的学校选择自行采购,8%的学校选择组织小型招标方式采购,4%的学校没有计划,缺了就买。绝大部分学校主要依托业务主管部门来采购教育装备。

学校希望教育部门集中采购最好采用哪种方式招标评标 目前,教育部门集中采购招标评标主要有性价比法、最低价评标法和综合评标法。如图1所示,在调查中,更多的学校选择了综合评分法,极少数学校选择最低价评标法。以上表明,对于招标评分办法,多数学校更看重把产品质量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突显质量优先的原则,不以最低价为首选。同时,采购环节中,基层学校的参与以及对评标模式的选择能增加采购工作的透明度,使采购过程管理有效延伸到基层,有助于主管部门提高服务质量。

在教育装备采购过程中,影响采购质量的主要是哪个环节 采购流程的众多环节,哪些直接影响采购质量呢?根据调查显示,“标书技术参数和配置要求科学合理,准确反映用户需求”最为学校关注,而对“后期质量监督和履约验收严格把关”这一项,学校也有较高的期望值。这就要求主管部门应重点关注采购前期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

对于新配置的教育装备,学校一般采取哪种方式进行项目验收 对于教育装备的质量验收,学校的选择如表1所示。表1显示,学校非常注重产品质量验收,主管部门应给予学校参与权、知情权,多方共同监督,对采购质量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从学校服务需求看集中采购“专管员制度”设计的必要性

以上调查与分析显示,学校对教育装备主管部门的工作依赖性越来越强,服务需求越来越大,这对主管部门的技术服务、专业指导、运转效能、工作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专管员制度”设计是顺应学校需求,完善采购管理职能的重要途径,是提升管理形象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

“专管员”,顾名思义就是对于某一类教育装备负责联系集中采购全过程业务的专门管理人员,牵头落实该类项目的技术需求审核、用户沟通、项目跟踪、技术培训、履约验收等工作。“专管员制度”,是顺应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建设进程中学校装备建设新发展、服务学校装备采购新需求,推进主管部门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促进集中采购规范管理的一项制度,是完善教育部门集中采购管理工作体系的一项深入实践。

建立“专管员制度”是教育装备集中采购工作自身赋予的挑战

1)集中采购工作的范围与时效性长。学校的教育装备有传统的办公设备,有教育教学需要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职教专业设备等高端器材,有保障学生生活的后勤设备,有各类体育运动器械等,品种层次多,需求数量大。一般而言,对设备性能的要求较高,更新较快,方案拟定后需尽快实施采购,因此,采购工作的时效性强。另外,学校的采购合同执行周期长、时间跨度大。管理部门直接联系供应与使用两个终端,囊括计划的先期介入、技术参数的拟定直至项目验收、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具有工作范围广、批次计划采购的不确定性和时间要求的紧迫性等特点[1]。

2)主管部门的管理优势与责任并存。一方面,采购工作归口到一个部门,把各学校的采购计划集中实施,规范了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产生了规模效益,节约了资金,也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另一方面,按照“谁组织招投标谁负责”的不成文规定,也把教育装备主管部门推上了负有重大责任的前台。

集中采购工作自身的这些特点,要求主管部门对人、财、物等资源必须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与分配,才能发挥管理组织的优势[2]。

建立“专管员制度”是集中采购分权制约管理体制的现实要求 根据分权制约原则,我们已建有一套较为严密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将集中采购职能划归三个科室实施,实行方案制订、招标组织、项目验收“三权分离”的工作模式。设备科负责前期采购计划的制订与下达以及后期项目的质量验收;技术科负责编制标书文本,审核采购方案;采购科负责招标活动的组织,合同的谈判与签署。几年的实践表明,这种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的运行机制,对于防止权、钱、物部门权利过大,容易滋生腐败等弊端起到了制度保障的积极作用[3]。

规范有序、安全高效的集中采购管理活动,使主管部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专业人员往往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懂管理的不一定懂技术,懂应用的不一定懂标准,懂文科的不一定懂理科,懂普教的不一定懂职教。集中采购活动的健康运行需要一支覆盖学校各类装备的专业人才队伍,来保障采购工作依法、合规、公正、科学开展。在此背景下,我们设计提出了集中采购“专管员制度”,积极探索优化采购管理的手段与模式,以增强机构运转效能,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

3 集中采购“专管员制度”设计思路

基本理念 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工作重点是根据各种采购要素,围绕基层学校需求,配置性价比最优的技术装备,并依此职能的履行来权衡整体工作的力度与业绩。集中采购管理的制度设计,不仅要体现主管部门技术支持与服务的工作特点,还要融合采购工作的特殊性,即采购职能的履行必须与服务为中心的工作主旨相整合,才能从客观上避免工作的无序性、随意性,避免偏离以服务为中心的主航道。只有充分满足学校需求,了解市场现状与发展,调动各方面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集中采购管理职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2]。

“专管员制度”设计框架

1)教育装备项目模块化归类。根据集中采购管理整合性思路,依据学校现有教育装备类别,我们将集中采购任务按项目归类,构建了由六个模块,14个类别组成的采购管理整体性工作框架,使之达到集中采购管理系统化,体系架构模块化,模块任务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化(详见表2)[4]。

2)内部管理人员分工重组。运用系统论观点,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将不同科室及内部管理人员分工重组。根据专业特长及项目类别,对应设置了14个专管员岗位,每一岗位配备两名专管员,推行A岗和B岗。AB岗互相传授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并熟悉采购规程,力求AB两岗都能清楚地了解岗位工作内容与要求。同时,依岗位分工,AB岗共同履行工作职责,协调配合,互为替补,相互监督。“专管员制度”的设计,既明确专管员职责的权利和义务,又不拘泥于现有岗位限制。依实际采购项目分类和任务,强调科室整体性的同时,重组人力资源,突出专管员队伍与组织,显示出整体组织优势。

3)建立专管员考核体系。“专管员制度”的设计基本按平行分工配置,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的差异难免会导致岗位相互隔离,分工分家的现象发生。基于此,有必要加强对专管员的考核管理。

一是专管员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失职追究制,将专管员名单及工作职责对外公示,接受基层学校和服务对象监督。

二是将专管员职责履行情况、服务态度、业务水平以及廉洁从业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

三是建立专管员奖惩制度,依据考核结果,每年评选两名优秀专管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因推诿、扯皮或服务不到位而造成工作失误,使单位形象和服务质量受到影响的,按有关规定追究专管员的责任。

“专管员制度”的设计仅是一个初步实践,希望能成为集中采购管理与研究的一个视角,使教育装备集中采购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并自我完善,从而促进提高服务保障水准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耀溪,冯卓霖,张应钊.新形势下高校装备采购管理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3-35.

[2]黄明东.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质量问题的控制和防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9):1-4.

[3]张忠仁.初探高校采购管理制度改革整体性思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3(3):21-23.

[4]南通市教育部门集中采购专管员管理办法[S].江苏:

2014.

猜你喜欢

教育装备集中采购
强化电力企业物资计划集中采购的思考
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的风险管理措施探讨
高校后勤集中采购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