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的眼神
2016-02-01朱道清
朱道清
那双委屈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永远让我难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二十多岁的我调入一所县级重点中学教初三语文。由于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学校吸引了部分复读生。当时,班上有五六名,其中的一名女生文静,漂亮,不太爱说话,钢笔字写得清秀,尤其擅长作文,那文字简练、语词优美的文章,让我由衷赞赏。然而,她性格倔强,喜欢和我“抬杠”,常常使我陷入尴尬的境地,让年轻气盛的我觉得在全班学生面前很没面子。因此,我也隔三差五地找机会“敲打”她。
一次,全校摸底考试,题目难度较大,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按时交卷。一向喜欢深思熟虑的她,作文没写完不说,连名字也没写。交卷时,我用幸灾乐祸的口气叫住她:“没名没姓的算什么啊!把名字写上!”她羞红了脸,极不情愿地在指定处倒着写下姓名,然后“咚”的一声,把笔摔在讲台上。我的心轻轻颤抖了一下:千万不要过分激怒了她,否则,又让我下不了台。
第三天,评讲试卷。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划分下列复句的层次,标明各层次间的关系——一个人有眼睛,能看东西;有耳朵,能听话;有鼻子,能辨别气味……这个句子有两个第一层,以分号为界,是并列关系,有三个第二层,是因果关系……当我按标准答案有条不紊地讲解时,她突然站起来,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老师讲错了,是条件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为什么?”突如其来的反驳,让我不知所措。
“判断复句分句间的关系,一是看分句意义上的联系,二是看关联词语。此句没有关联词,应看句子意义上的联系。‘有眼睛’是‘看东西’的条件,‘有耳朵’是‘听话’的条件……所以是条件关系!”她有条不紊地说着,目光特别睿智,而在我看来,这眼神中分明有一丝示威或者是小瞧我的味道。
“标准答案上就是这么讲的,你难道比专家还专家!”正为这次考试成绩不佳而生闷气的我,把标准答案往她桌上一拍,说:“把眼睛睁大点儿,看好了,别以为老师在误人子弟!”她胀红了脸,眼里噙满了委屈的泪水,本想再争辩几句,但我已毫不犹豫地开始了下一道题的讲解。
课后,我查找资料,想证实一下究竟谁对谁错。在其中的一本书上,我找到了这样一句话:“因果、条件、假设关系的复句,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因果关系。”看来,我没讲错,她也没有反驳错,但在“师道尊严”心理的影响下,我始终没有向她认错。
不知是因为忘却还是宽恕,她见面时照样主动和我打招呼,学习也没有放松,只是变得比以前沉默了。中考时,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县一中,其中语文得了98分,而全县23所初中,96分以上的仅有12人。
多年后,她写给我一封信,说我是“值得她尊重的老师”之一,但我仍然没有勇气对当初的不当处理说一声“抱歉”。然而,这件事却越来越变成一种重负,时时压迫着我。
稍稍让我欣慰的是,这名学生现在已取得了成功;在课改春风的吹拂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充分张扬个性,也已成为我的教育主张。如今,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我,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对学生越来越宽容。拥有这份心态,是对教育理解逐步深入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曾经有意或无意地伤害过学生,不论他们是否在意,我都永远铭记于心,并时时警醒自己:教育是用心灵培育心灵的工程,身为教师,我们只有努力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纯洁,才能浸润出更加纯洁的心灵。
(作者单位:远安县鸣凤中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