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国民党东北地下抗日组织述论

2016-02-01刘毅

东北史地(学问) 2016年2期
关键词:党部办事处党务

刘毅

抗战时期国民党东北地下抗日组织述论

刘毅

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爱国人士及潜伏于东北沦陷区的国民党地下抗日组织,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同日寇在隐蔽战线进行殊死搏斗。在不同时期,东北协会、东北党务办事处、东北调查室、东北党务专员办事处等组织发挥各自作用,为东北抗日救亡和整个抗战胜利做出了历史贡献。

抗战 国民党 东北 地下抗日组织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前,整个中华民族正处于内外交困的严重危机之中。在1930年“中原大战”的军阀混战后,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正集中精力对中央苏区进行规模空前的围剿,同时盯防广州国民政府的叛乱。1931年入夏,长江、淮河、黄河、珠江相继发生特大洪水,汉口决堤,仅长江流域灾民就有2500万人,损失达20多亿元①。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及“国联”干预的失败,使蒋介石及国民政府面临极大的考验。蒋介石在当年9月20日的日记中云:“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以后,心神不宁,如丧考妣。苟为吾祖吾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北,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努力。卧薪尝胆,生聚教训,勾践因之霸越,此正我今日之事也。”②种种危机下,迫使国民政府逐渐放弃“不抵抗政策”,转向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两面政策,直至七七事变后的“全面抗战”。③在此背景下,国民党自然不能放弃受日本侵略最早、最深、最重之东北,国民党东北地下抗日组织逐步发展起来。

一、抗战初期的国民党东北地下抗日组织

九一八事变前,国民党集团在东北的力量相当薄弱。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后,东北三省被纳入国民党政权的版图,完成形式上之统一。国民党东北党务开始公开化,但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哈尔滨党务指导委员分由张学良、张作相、万福麟、汤玉麟、张景惠担任④,实权掌握在奉系“官党”手中,受国民党控制的“秘党”屡受打击和排斥。⑤直至九一八事变爆发前的1931年3月,东北四省一市党务指导委员会才最终成立。⑥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的沦陷历时4个月零18天,但中国军队在主要城市所做的武装抵抗,前后加起来却连18天都不到。沈阳、长春、吉林等中心城市守军不是弃城而去,就是不战而降。仅有的战斗就是马占山率领的一部东北军坚守嫩江桥之役和李杜、丁超所部为守住双城堡和哈尔滨所进行的短暂的抵抗。⑦吴铁城有言:“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博大,不到东北更不知中国之危机!”⑧在内外交困中,蒋介石于1931年12月15日被迫辞职下野。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主持中央的孙科、汪精卫等同样束手无策。同年3月,蒋介石旋即复出,后自勉道:“对俄外交,当不能放弃外蒙;对日外交,则不能放弃东三省”。⑨应该说,国民党中央对建立东北抗日组织的反应并不迟缓,事变后大批东北军政党务人员流亡关内,国民党“华北当局,展开东北四省流亡官吏登记,事后统计,约有3000余人,经审查尽先任用者561名”⑩。1932年初,国民党中央党部将流亡关内的东北三省一市党部合并为一⑪,“为求配合东北党工实际情况起见,乃于北平东铁匠胡同,成立东北各省市党务执行委员会办事处,简称东北党务办事处,复委张学良、彭济群、梅公任、周天放、徐箴、石九龄、王秉钧等为常务委员,杨定襄为书记长……选派东北实地工作同志,有赵璧忱、关大成、姚彭龄、石坚、王文宣、兰锡光、郑东藩、王度、曲木齐、车道平、王觉、阎又文等,从事东北反满抗日工作”⑫。后依1935年6月达成的《何梅协定》第六条规定“撤退河北省内一切党部,撤除励志社北平支部”⑬,东北党务办事处无法再在平津活动,先后随国民政府辗转南京、武昌、重庆,关外所有党务及抗日工作由东北反满抗日协会(简称东北协会)全权代理⑭。

1932年2月3日,东北协会于上海成立,是国民党中央为领导、控制东北民众抗日救亡运动而成立的政治团体⑮,以“研究东北问题,救济东北同胞”为宗旨⑯,由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特务委员⑰、CC系东北方面的组织者和最高负责人齐世英为总干事⑱,以“人民团体名义指导东北党务”⑲。主张“对外抵抗到底,对内维持统一”,“一方面研究共御外侮的办法,一方面努力纠正人心的工作”⑳。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身份公开的党务人员全部撤入关内,齐世英委派未公开身份人员继续潜伏东北从事抗日活动,辽宁为石坚、荆可独、徐俊哲等;吉林为韩清沦、盖文华等;黑龙江为王宾章、王宸章、刘大刚等㉑。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中央组织部部长陈立夫领导下,齐世英坐镇南京,为东北地下抗日同志与中央发生关系之联络人㉒。

东北反满抗日协会在北平设有分会,由黄恒浩主持工作,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㉓。在天津英租界设有东北协会天津办事处,由赵景龙任主任,作国民党中央与东北敌后抗日工作之中转站㉔。东北协会注意联络各方爱国势力共同抗日,曾派梅公任、黄恒浩加入有张学良背景的左翼进步团体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该组织成员包括国民党、共产党、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㉕。同时,为了防止在民间势力较大的华北帮会组织被日伪策反利用,国民党在“在天津组织同义救济会,特选派杨伯行、孙悦民、杨致焕等,为党内干部,联合魏子文、马凤楼等首领,为帮会干部,是为华北帮会与党部民众联合之第一个团体。此外有马愚忱、赵璧等,皆为发生党之效用,而入帮会。郑东藩在北平参加红帮,互为相应。同义救济会在华北事变时,对于难民救济等工作,收获利益为社会所知”㉖。此外,东北协会在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坚持斗争、扶持国民党东北地下抗日组织、救济东北流亡子弟、宣传抗日救亡主张等方面颇有贡献。㉗

二、七七事变后的国民党东北地下抗日组织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阶段。1938年,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朱家骅主张在东北的国民党组织设“双规制”。即整个东北的国民党组织分两个系统,一个是国民党“东北党务办事处”(“东北调查室”),一个是国民党“东北党务专员办事处”,这两个系统同时领导东北的抗日斗争。之所以搞“双轨制”,是因为如果一旦一个系统被敌人破坏,另一个系统照样工作。㉘但这些组织“存在着不同的派系,相互之间又有瓜葛。东北党务办事处由陈果夫、陈立夫的亲信齐世英领导,在东北现地的直接负责人是东北调查室主任石坚,因此,东北党务办事处属于国民党CC派”。而另一重要组织东北党务专员办事处(党专)负责人罗大愚也是齐世英一手提拔起来的,“属于青年激进派,和石坚矛盾很大”。1941年,“东北党务办事处被撤销,一些人员投靠七七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朱家骅门下”。1944年3月,石坚被日寇逮捕,罗大愚而后成为国民党东北现地最高领导人。朱家骅以此为班底,又重新设立国民党东北三省党部,遂成为有别于CC系之国民党“朱家骅系”。㉙

(一)东北党务专员办事处

要了解“东北党专”的建立与发展,必须要从罗大愚说起。罗大愚,原名罗庆春,在东北化名魏忠诚,1912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先后在辅仁大学、中国大学研读经济,1935年8月在北平加入国民党。㉚1935年6月,由齐世英提议,经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批准,决定以“东北协会”名义选派东北籍优秀青年赴日留学。他们需先潜回东北取得伪满洲国国籍后赴日留学,待毕业回国后打入日伪机构,罗大愚即在其列㉛。1935年8月,罗大愚进入东京法政大学经济部学习,1936年、1937年先后建立国民党反日外围组织“东京读书会”、“抗战大联合”,发展了张宝慈、高士嘉、刘世恒、孙学宗、张辅三、何正卓、王宏文、伊作衡等留日爱国学生,他们日后均称为国民党东北地下抗日组织的骨干力量。

1938年8月,罗大愚毕业后,从日本返回沈阳准备从事地下抗日活动,即接到“东北协会”总干事齐世英急电,约其到后方向国民党中央党部汇报和请示工作。齐世英保荐罗大愚、韩春暄等人参加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在重庆受训期间,罗大愚多次受到蒋介石及朱家骅的接见及嘉许。㉜1939年8月罗大愚于中央党训班毕业,主持国民党中央党务工作的朱家骅命其潜回东北,筹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长春、哈尔滨两市及驻日本的党务专员办事处,统领东北三省及日本的国民觉地下抗日活动,以天津英法租界交通站为联络中心。

1939年11月,东北党务专员办事处由罗大愚在沈阳创办。在组建过程中,考虑到九一八事变前由于东北长期受奉系军阀控制和宣传,普通民众对国民党及三民主义不甚了解或有误解,不利于开展工作。“遂采用两面组织形态,及对内实为‘东北党务专员办事处’,而对外则称‘东北抗战机构’”㉝,淡化党派色彩,突出抗战救亡的号召,此组织名称一直沿用到1941年12月“贞星事件”爆发。“党专”以罗大愚为第一负责人,张宝慈为第二负责人,高士嘉为第三负责人,分设专员于六地。其中辽宁专员罗大愚(兼);吉林专员首任何正卓,继任吕文毓;黑龙江专员首任王鸿恩,继任赵岳山;长春专员王宏文;哈尔滨专员首任刘世恒,继任何正卓;驻日专员贾桂林。㉞其工作“以反满抗日为目标,活动项目主要是结合当地爱国青年发展组织,厚植本党基础,就地抗日,伸张民族大义,与敌伪作殊死斗争,以保民族生机。本工作内容有如开设训练班、刊布小册子、宏扬主义,或不避危险、营救同志,或架设电台、搜集敌伪资讯,或布置交通路线、破坏敌伪措施等,不管地方党务组织活动或党专工作,均接受中央的指导”㉟。

1941年5月,日伪破获了东北抗联在铁路系统的“救国会”组织,即“田白事件”。牵扯出国民党东北铁路党部筹备处负责人王文宣,此人供出东北调查室、东北党专的大量秘密,使国民党东北地下抗日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除罗大愚、张宝慈、高士嘉等主要领导人外,“东北党专”系统几乎被一网打尽。“贞星事件”后,罗大愚吸取了惨痛的教训,“遂决定放弃‘东北抗战机构’名称,在体制上进行重大改革。整个党专系统采取化整为零的组织形式,划分为‘核心’和‘单位’两层,即所谓‘领导体’和‘执行体’。前者是最秘密的,不与下层人员发生直接联系;后者是基层组织,凡参加者均纳入这种组织内……同人之间,只有纵的联系,没有横的互识。即上边人知道下边人的情况,而下边人对上边人,连真实姓名都不知道。他们联系工作时,全使用化名”㊱。

“东北党专”为了重新打开局面,于1943年7月1日公布了《东北地下工作计划大纲》,要求所有东北党员都要熟知、背诵并遵照执行。按其内容又统称“八纲十二部”。“八纲”是:组织、训练、宣传、渗透、调查、行动、物力建设、掩护等。“十二部”是:政治、军事、文化、交通、协和会、警宪、绅商、青年、妇女、农民、工人、蒙旗等。责成每个党员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必须以“八纲”为指针,深入渗透到十二个部门或阶层中,广泛发动各地区、各职业界、各阶层、各民族的群众掀起抗战建国运动的高潮。㊲1944年3月发生“三省党部事件”,“东北调查室”系统被一网打尽,负责人石坚被捕,罗大愚则再次脱逃。至此“党专”系统与“东北调查室”三省党部之“双轨制”已失去效力。1944年5月以后,“党专”与东三省党部合并,罗成为国民党地下抗日组织的主要领导人(内称第一负责人)。负责在东北各省、市、县恢复或成立各级党部,继续进行抗日活动。㊳经过日伪警宪特的不断打击,在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5月23日“五·二三事件”中,罗大愚及其组织也全部被敌破获,整个国民党党部组织被彻底破坏。㊴

(二)东北调查室

1936年2月,张厉生出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后㊵,决定改组原东北党务办事处,“派孙佩苍为主任委员,张骧涛、李光忱、韩静远、王育文、阎孟华、赵景龙、于晓天、李仲华、石坚等为委员,栗直为书记长”㊶。李光忱、王育文、韩静远三人是过去国民党“改组派”朱霁青的大将,由CC系齐世英把他们网罗在一起㊷。“依照中央调整办法,设立办事处于天津,划分辽、吉、黑、哈为七区,每区指派委员1人,干事2人,联络员若干人。各委员亲到各区现地指导工作。迨1940年3月2日,共设县党部105处,吸收忠贞党同志2253人,均经呈报核备。此是九一八后,东北党务秘密工作突飞猛进之阶段。1941年,东北三省党务主要干部,辽宁省党部主任委员为李光忱,书记长罗大愚(兼),吉林省党部主任委员为石坚,书记长张涛,黑龙江省党部主任委员为肖达三,书记长关大成”㊸。东北党务办事处在东北现地的直接负责人是石坚,1938年,石坚为与国民党中央取得联系,派杨景云赴重庆汇报工作和领取活动经费,杨景云在东北协会天津办事处赵景龙等提供中转帮助后于1938年4月到达重庆,先后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朱家骅及东北协会总干事齐世英会面。

1938年12月杨景云才奉命返回锦州,向石坚传达了朱家骅对开展东北地下抗日活动的五条决定:“一,成立‘东北调查室’。在长春、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及营口等地设立分室。任命石坚为东北调查室干事长,杨景云为干事。二、东北调查室与东北协会之间的经费可以互用。三、东北调查室与东北协会要互相合作,尽力推进民众的救亡运动。四、注意民心动向,设法尽力搜集敌伪各类情报,向重庆递送。五、将来收复东北失地后,根据党员地下活动的功绩,可给予适当的地位”㊹。根据朱家骅的指示,以辽宁锦州为中心成立了“东北调查室”,其中哈尔滨调查分室最为活跃。中心任务是调查搜集各种情报。㊺此后,在东北便形成了与罗大愚的东北党务专员系统相平行的另一个地下抗日机构,这就是所谓“双轨制”的由来。

1939年10月、11月,东北调查室各分室相继建立,长春分室主任为袁亚忱;沈阳分室主任徐俊哲;哈尔滨分室伊作衡;齐齐哈尔分室主任阎幼文;营口分室主任王觉。东北调查室开始工作后,发展并不顺利,1939年12月19日,赵景龙在天津被日本宪兵队越界逮捕,1940年2月24日被害于吉林日本宪兵队本部,东北党务渐露破绽㊻。负责东北调查室与国民党中央联络的东北协会天津办事处被敌破坏,石坚等人躲避起来,直到1940年3月东北调查室才开始恢复工作。此后,通过杨景云向重庆后方提供了相关情报,内容包括:1.伪满的治安和经济情况,2.人民生活状况和思想动向,3.伪满教育的实际情况,4.社会上各类谣言、谚语的流传情况,5.日伪当局征收农产品的情况。随后,由于内部工作矛盾,伊作衡、阎幼文、王觉先后投靠到罗大愚的“东北党专”系统。

1942年11月,根据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决议,撤销东北党务专员办事处。将东北党专与东北调查室合并起来,在东北分别设立辽、吉、黑三省党部。派李光忱为辽宁省党部主任委员,张耀域为书记长;石坚为吉林省党部主任委员,张滔为书记长;肖达三为黑龙江省党部主任委员,关大成为书记长。后因张耀域未到现地工作被免职,又委派罗大愚为辽宁省党部书记长。㊼1944年3月,成立不久的国民党东北三省党部遭受灭顶之灾,吉林省党部交通站站长王友忱、吉林省党部书记长张滔被捕,随即叛变。致使吉林省党部主委石坚、黑龙江省党部主委肖达三、辽宁省党部主委李光忱全部被捕,除罗大愚只身脱逃外,国民党东北三省党部领导层几乎被日伪一网打尽,东北调查室系统至此损失殆尽。㊽

(三)东北铁路党部筹备处

此外,七七事变后,在东北党务专员办事处系统及东北调查室系统外,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曾设立东北铁路党部筹备处单位从事地下抗日活动。此系统负责人为王文宣,曾任东北调查室主任石坚的交通员,负责与东北协会天津办事处秘密联络。1937年5月,成立锦州铁路党部,由王文宣独立负责活动,脱离东北调查室系统。1938年12月,根据东北协会天津办事处指示,改称北宁铁路特别党部关外段。1940年11月,根据国民党中央指示正式组建东北铁路党部筹备处,下设三个分支:1.哈尔滨铁路党部,负责人姜长信;2.吉林铁路党部,负责人宋陟云;3.齐齐哈尔铁路党部,负责人田维民。东北铁路党部筹备处主要围绕铁路交通系统发展组织、传递情报㊾,作用及影响不能与“党专”和“调查室”系统相比。在1941年12月的“贞星事件”中被日伪破获,主要领导人王文宣、田维民等被捕,随即叛变。给国民党在东北的三个地下抗日组织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造成大批地下工作者被捕。㊿

小 结

1945年8月13日,日本战败前夕,日伪决定将关押在伪新京监狱的罗大愚、石坚等70余名政治犯押往吉林方向途中集体枪决,途径长春二道河子时,伪满新京陆军军官学校的刘凤卓、张大石打死日本狱警,并说服了伪狱警,解救了这批政治犯。罗大愚、石坚等人隐藏在长春周边乡村,随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朱家骅在抗战时期长期主持国民党中央党务及“中统”情报系统工作,他对国民党东北地下抗日组织有如下评价,“二十七年(1938)派赴沦陷区的工作人员,以东北的地下工作为最好,华北次之,华中又次之,到了华南就没有了”。应该指出的是,抗战时期的国民党东北地下抗日组织存在着重视情报、侧重潜伏、轻视军事斗争的倾向,因为脱离广大东北普通民众,致使抗日组织屡遭日伪破坏,不能达到预期收效。

在远离抗战后方国民党统治区的东北,面对统治机器强大的日伪警察监视网、“国事调查”、“治安法”、“思想矫正法”、“思想犯恐怖政策”的控制,国民党爱国人士与日伪警宪特系统殊死搏斗,历次惨案中被捕3000余人,蒙难牺牲近千人,入台湾国民革命忠烈祠供奉之东北抗日烈士计60余人,涌现出了像王宾章、伊作衡等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抗日英烈。抗战时期曾任国民党长春市党部书记长的梁肃戎被日伪逮捕后,备受酷刑坚贞不屈,抗战胜利出狱后先后任台湾地区“立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他们向抗战后方传递了大量的东北现地重要情报,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及反法西斯同盟国制定反攻战略决策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 释]

① 张其昀:《东北问题》第一辑,遵义:国立浙江大学史地教育研究室,1941年,第41页。

② 杨天石:《九一八事变后的蒋介石——读蒋介石未刊日记》,见杨天石《杨天石文存: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5页。

③ 王建朗、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1937—1945),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页。

④《国民党东北各党委宣言》,见东北文化社编《东北年鉴》,沈阳:东北文化社,1931年,卷首。

⑤ 佟德元:《党权之争与奉系军阀国民党化:1929—1931年》,《安徽史学》2011年第6期。

⑥ 郭正秋:《东北地区国民党组织的建立与蒋张关系》,《史学月刊》2000年第3期。

⑦ 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内战与危机(1927—1937),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41-242页。

⑨ 黄自进,潘光哲编:《蒋中正总统五记·困勉记》上,台北:“国史馆”,2011年,第338页。

⑩⑫㉞栗直:《东北沦陷期间国民党党务工作辑要》,见孙邦主编《伪满史料丛书——抗日救亡》,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92页,第693页,第696页。

⑪㉑㉛㉜㊷齐世英口述,沈云龙、林泉、林忠胜访问,林忠胜记录:《齐世英口述自传》,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第121页,第112-119页,第119页,第150页,第150页。

⑬ 李云汉编:《抗战前华北政局史料》,台北:正中书局,1982年,第434-435页。

⑭ 陈瑞云:《东北地下抗日斗争述论》,《史学集刊》2005年第3期。

⑮ 章绍嗣主编:《中国现代社团辞典》,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28页。

⑯㊺ 章绍嗣,田子渝,陈金安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年,第608页,第389页。

⑰《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29(1935年1月至2月),台北:“国史馆”,2007年,第620-621页。

⑱ 佟建寅主编:《台湾历史辞典》,北京:群众出版社,1990年,第211页。

⑳ 臧启芳:《东北协会成立周年纪念词》,《黑白》1934年第1卷第6期。

㉒㉖ 梅公任:《革命回忆录》。见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革命人物志》第十一集,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第118页,第127页。

㉓㉔ 黄恒浩:《东北义勇军》。见“国史馆”史料处编《第二次中日战争各重要战役史料丛编——东北义勇军》,台北:“国史馆”,1981年,第620页、739页,第635页。

㉕ 阎宝航:《流亡关内东北民众的抗日复土斗争》。见李剑白主编《东北抗日救亡运动资料》,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㉗ 详见刘毅:《齐世英与东北抗日救亡活动》,《东北史地》2014年第1期;刘毅:《抗战时期的东北协会与国民党东北工作——兼论〈黑白〉与〈时与潮〉的抗日救亡主张》,《东北史地》2015年第2期。

㉙ 辛培林:《国民党爱国人士在东北的地下抗日斗争》,《学习与探索》1988年第6期。

㉚ 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625页。

㉝㊲㊹㊼㊿长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长春市文史资料》总第69辑(东北沦陷区的国民党),长春:长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5年,第14页,第84页,第124页,第133页,第147-153页。

㊱㊳于堤:《罗大愚在东北地下抗日活动简介》,见孙邦主编《伪满史料丛书——抗日救亡》,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16-717页,第718页。

㊲ 长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长春市文史资料》总第69辑(东北沦陷区的国民党),长春:长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5年,第84页。

㊵ 李松林主编:《中国国民党史大辞典》,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79-480页。

㊶㊻《于中和》,见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革命人物志》第十五集,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6年,第4页,第5页。

㊽ 张大光:《我所知道的国民党在东北的反满抗日地下组织及活动情况》,孙邦主编《伪满史料丛书——抗日救亡》,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37页。

㊾ 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东北历次大惨案》,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459页。

责任编辑:祝立业

K26

A

1009-5241(2016)02-0083-06

刘毅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吉林 长春 130033

2015年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青年项目

猜你喜欢

党部办事处党务
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党务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要实行党务公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澳“华人党部”引“分裂”质疑
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纪事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建立及其活动
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知多少
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处有哪些
感受参加党务干部培训班
陈致中高雄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