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物史观视域下“人”的问题的四大理论辨析

2016-02-01赵洪雪

法制博览 2016年33期
关键词:存在物唯物史观本质

赵洪雪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唯物史观视域下“人”的问题的四大理论辨析

赵洪雪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人类解放何以可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也是哲学史上对人的最深切最真实的关怀。然而对于人的研究略显不足,缺乏对人的问题的系统和深入的探讨,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全面发展,人也在不断的发展然而这种发展似乎又是在面临着极其复杂的环境中的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方面,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和条件,另一方面,又衍生出一些制约和阻碍人的发展的新的问题,给人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对关于人的发展的深层次的问题作深入的理论分析,直面时代和实践中提出人的问题,并作出深刻的解释与说明。

马克思;唯物史观;人的问题

马克思唯物史观考查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基础是人,马格斯所说的“人”是针对费尔巴哈抽象性的人本学而提出来的“现实的人”,而这种现实的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受到在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制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又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人的属性进而揭示人的本质。因此,要想达到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就必须从分析人的实践活动入手,进而研究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探讨人的属性,揭示人的本质。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现实的人——社会关系——人的属性——人的本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构成科学的揭示人的奥秘的一条基本思路。

一、理论前提——“现实的人”

历史从来都是人的历史,因此任何唯物史观的基础和前提都是人,但不同于以前哲学中考查的人,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不是处某种幻想的离群所居和固定不变状态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只有要描述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不在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所指出的人是现实的人,这种现实的人又是处于一定历史背景中的能被“经验观察到”的人。使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区别开来。

马克思将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和出发点:“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的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这些前提可以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认。”[2]马克思将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在扬弃费尔巴哈的“自然的人”和黑格尔的“无人身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吸取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原则和黑格尔的思辨主义的能动性,加之生成了以现实为基础的新的思维方式。马克思认为只有回到现实中去考查人才能克服旧哲学的局限性,才能正确的阐明历史的根本观点提供研究历史的根本方法为进一步深刻而科学的研究历史创造了条件。“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1]在这里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做出了科学的概况并指出这种概括并不是主观臆想的或抽象出来的“类”本质的人,而是从事着实际活动的人,即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现实的人。

二、人的存在方式——实践

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和本质活动,人的出生赋予人生命,使他成为自然的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出生只能是个人成为人的可能性,却不是现实性。在马克思哲学视角中,作为对象的人是现实的人,是通过对自然的实践而存在的“有生命的个人”即现实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经过社会化的人。所以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把握现实的人进而揭示人的本质。

首先,实践生成和发展着人的自然属性,人是自己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在他所处的环境下谋求生存但人和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本质区别在于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人可以通过实践获得自己生存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同时,环境正是由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而改变,环境创造人同样人也创造环境,人是他自己的物质生产活动的产物和结果。人的自然存在验证着人的自然的本性和需要,而人的自然的本性和需要又只能是通过生产实践来满足。

其次,实践生成和发展着人的社会属性,人们在通过生产实践活动来满足自身的本性和需要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与自然界发生了联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又直接的塑造了人的社会属性。

最后,实践生成和发展着人的精神属性,人们通过实践来满足自身需要,而这个实践的过程又会作为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在实践者的头脑中,决定着人们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可见,人的意识是在实践过程中生成和确立的。实践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总之,人在实践活动中成为一种“总体存在物”,实践生成和发展着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和本质活动。

三、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曾经对人的本质下过定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将人的本质解释为一种抽象的类本质,阐明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实践的产物。当把实践作为对象性的活动展开时,你会发现作为主体的人也成为了对象性的存在物。这种对象性表明了一种关系性,而人正是在实践中结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展开可以使人的本质具有全面而丰富的规定性。

首先,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在马克思看来,人首先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的自然存在是人性的自然基础,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2],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的。同时,正是由于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决定着人具有自然本性和需要,而这种需要只有在生产实践才能得到满足,人通过生产实践使自然界变成自己的“无机的身体”,建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现实的人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任何人始终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脱离社会的孤立的个人是思维中的抽象,是不存在的。历史无非是各个时代的人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发生联系结成一定的关系,实践本身就具有社会性,人们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就其存在方式还是内容来说,都是社会活动。

最后,在人与其意识的关系中,现实的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精神属性。首先人是有意识的,其次,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最后,人能过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是基于这三点人能够将自己与自己的生活区别开来,将自己生活乃至将自己的生命活动当作是自已的意识的对象,并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动物并不把自己和生命活动区分开来,由此,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将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同时,意识是实践的产物,是作为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在实践者的头脑中,并决定着人们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总的来说,马克思从实践展开过程的具体关系中全面而深刻的把握人的存在,把人看作自然的、社会的和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并在具体的关系和人的属性中探究出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四、价值目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也是探究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在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系统阐释中展开的。现实的人不仅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和出发点,更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归宿。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现实中人的生存状况的分析,对社会现实特别是资本逻辑批判的结果体现着实际的反对和改变人受到剥削、被奴役状况的诉求。追求每个人的自由与解放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根本宗旨,也被看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需要马克思主义者终身不渝的实践。

现实的人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人不仅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从事历史实践活动的人,是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研究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现实的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而历史实践活动是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双向活动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但创造历史的人是处于特定历史阶段的人,受当时的历史阶段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条件的制约,也就是说,人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并要在前人所创造的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从事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体现他们活动的受动性;然而,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在创造历史时充分的体现了他的自觉性与能动性。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人不仅有意识,更重要的是人能意识到自己是有意识的,这就使人在从事实践活动时有了自觉性和能动性,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顺从现实。

马克思在考察人的任何问题时,总是力图将这一问题放到发展历史问题中去考察,并力图在发展历史中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而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人的依赖性”、“独立的个人”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状况,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中人的发展状况,并相比较。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但从未来理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这一历史高度来评价从人的真正的自由和发展来看,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局限性。

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不过是“联合起来的个人”所组成的“自由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因此,“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3]。

[1]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马克思.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B038

A

2095-4379-(2016)33-0276-02

赵洪雪(1989-),女,河北沧州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硕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存在物唯物史观本质
最有思想的句子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探析
“对象性存在”的三重规定性及其意义*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观之内在逻辑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