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2016-02-01李卫燕周朝东
李卫燕,周朝东
(1.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傣族自治州666303;2.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傣族自治州666212)
羊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李卫燕1,周朝东2
(1.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傣族自治州666303;2.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傣族自治州666212)
羊焦虫病又称血孢子虫病,是由寄生在红血球中的一种原虫引起的急热性血液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县养羊地区时有发生,以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临床特征,有较高的病死率,给养羊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生产实践体会,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例变化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阅。
1流行病学
本病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不同年龄、品种的羊只均可发病,羔羊和幼龄羊易感染,青壮年羊较少发病;相比本地羊而言,外地引进的羊有较高的易感染性;相比常年舍饲的羊而言,放牧的羊只较易感染。该病的流行和发生有显著季节性(6-9月份是发病高峰期),这可能与本病的传播媒介蜱的生活条件有关,高温潮湿环境下,有利于蜱的活动及病原体的传播,可导致大批羊只死亡。
2临床症状
患病羊只多呈急性症状,体温升高至42℃,呈稽留热,精神极度颓废、食欲下降或废绝,呼吸困难,个别病例发鼾声;眼睑水肿,眼结膜潮红,继而苍白伴有轻度黄疸,有脓性黏液从口腔和鼻腔流出呈铁锈色,反刍和胃肠蠕动减弱或停止,病羊初期粪便干燥,后转为拉稀,且混有血样黏液,腥臭味;尿液呈浓茶色或黄色,个别病例出现血尿;随着病情加重发展,病羊迅速消瘦,体表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肩前淋巴结最为显著,高度贫血、血液稀薄,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后期病羊行走困难、卧地不起,口吐涎沫,终因心肌极度衰竭而亡。病程为7~15 d,急性病例发病后2~3 d内死亡。
3病理变化
病死羊尸僵明显,皮下有出血点,血液色淡稀薄,呈明显的贫血和黄疸症状。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尤以肩前、肠系膜和肺纵膈淋巴结等处显著;肠黏膜有出血点,腹腔液、心包液增多;心冠脂肪和心外膜有出血点,肝脏、脾脏和胆囊肿大明显,有出血点;肾脏呈黄褐色,表面有点状出血和灰白色结节;肺脏瘀血、水肿[1]。
4诊断
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高热、贫血、黄疽和血红蛋白尿)和病理变化能够做出初步诊断,具体确诊可进行实验室检测:在羊只患病初期,耳尖采血涂片,经姬姆萨染色后镜检,可见红细胞中有焦虫虫体[2]。
5综合防治
5.1治疗措施
1)采用贝尼尔(血虫净),按3.5~3.8 mg/(kg·bw)用药,配制成5%~7%溶液对病羊深部肌肉注射,重症病例1次/d,连用2~3次;或采用阿卡普林,按0.6~1 mg/(kg·bw)用药,配制成5%溶液皮下注射给病羊(孕羊慎用);或采用黄色素,按3~4 mg/(kg·bw)用药,配制成0.5%~1%溶液,给病羊静脉注射,间隔1 d再注射1次,有较好的疗效。
2)对症治疗:重症病例,需静脉注射20~50 mL0.2%环丙沙星 +50~100 mL5%碳酸氢钠+250 mL5%葡萄糖。对食欲下降,反刍停止的病例,可采用酵母粉、乳酶生或食母生等调整其胃肠道或肌注复合维生素B;对体温升高,呈稽留热的病例,可肌注2~3 mL10%维生素C可溶性粉;对严重贫血的病例,可补给硫酸亚铁或维生素B12等抗贫血药物。
3)在给病羊用药的同时,还要加强其护理工作,尽量避免外出放牧,并补充患羊精料;此外,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可适当使用诸如林可霉素、头孢类和青霉素类等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5.2预防措施
1)鉴于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同蜱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为此,掌握蜱的生活习性,避免到有蜱的区域放牧,从而消除本病的传播媒介,是预防羊焦虫病的关键措施。在羊只体表发现有蜱寄生时要及时灭除,在本病高发季节,可采用0.05%双甲脒或3%敌百虫溶液喷雾或药浴羊只,旨在将其体表的蜱消灭。
2)加强检验检疫,尽量避免从本病流行区购买或引进羊只,确需引进,则应严格检疫,隔离观察至少一个月,确认无病后才能混群饲养;同时可采用贝尼尔(血虫净)进行药物预防。(编辑:段勇)
参考文献:
[1]王海国,陶大勇,张国新.羊焦虫病及其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11:124-126.
[2]左新,刘永顺,赵恩科.云南省巍山县牛羊焦虫病防治[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6,03:52-53.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6.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