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安全性
2016-02-01杨琳琳
杨琳琳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41)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安全性
杨琳琳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41)
目的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7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替米沙坦加螺内酯;对照组:替米沙坦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5,且低于同时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降低P<0.05,且低于同时对照组,经过治疗后,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9.44%,P<0.05。结论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糖尿病肾脏病效果显著,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比较低,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让病情得到延缓与好转,并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糖尿病肾病;安全性
糖尿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进行性发展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我国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已经日渐呈上升趋势,尤其该病在早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容易出现误诊和忽视的现象,但是一旦发生蛋白尿就会致使患者肾功能慢性减退,为患者带来极大的健康危害,严重者会造成死亡[1]。因此,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安全性,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68~78岁,平均年龄为72.5岁,病程3~20年,平均12年。将两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病程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实验组:替米沙坦加螺内酯;对照组:替米沙坦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饮食控制,给予低糖低蛋白饮食治疗,通过药物以及饮食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使患者空腹时血糖维持在7.1 mmol/L以下,同时嘱咐患者每日进行有效的运动。对照组:给予口服替米沙坦(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113,生产单位:舒泰神(北京)药业有限公司)1次80 mg,1日1次。实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口服螺内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2194,生产单位:张家口云峰药业有限公司)1次20 mg,1日1次;1个疗程为16周,16周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显效:经过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1 g/L,尿微白蛋白排泄率降低200 mg/mmol·Cr;有效: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0.8 g/L,尿微白蛋白排泄率降低80 mg/mmol·Cr;无效:较治疗前无下降或变化不大。
1.6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验,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5,且低于同时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降低P<0.05,且低于同时对照组。另外,经过治疗后,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9.44%,组间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致使糖尿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进展慢。因此患者时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微量蛋白尿即是其早期的临床表现[2]。蛋白尿是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蛋白尿的现象,开始由于肾小球滤过压增高和滤过膜上电荷改变,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没有球蛋白增加,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随着肾小球基底膜滤孔的增大,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而出现非选择性临床蛋白尿,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尿蛋白逐渐变为持续性重度蛋白尿,这是常见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症状。糖尿病的饮食安排比较困难且复杂,既要保证热量和营养充足,又需要限制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糖尿病合并肾脏病的饮食主要还是针对糖尿病的饮食控制,蛋白的控制需要结合实际病情,如果有大量蛋白的流失,还需要给予补充优质蛋白,因此,建议患者合理饮食。
而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保钠排钾排镁,糖尿病患者由于肾素比较活跃,导致醛固酮合成释放增加。醛固酮增加在较短的时间以内能够使得心排量加大,缓解心理衰竭,但是长期醛固酮增加却引发心肌和血管之间质胶原沉积以及纤维化、电解质紊乱、水钠潴留。一般情况下,常人在摄钠正常的情况下,1 d分泌醛固酮的量是277~485 nmol,但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能够达到1100~1400 nmol;常人血浆醛固酮为139~415 pmol/L,但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最高可以达到8322 pmol/L。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肾素被激活的缘故,进而导致血管紧张素Ⅱ同样随之增高,刺激醛固酮隔成分泌增加。并且,短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使得醛固酮水平下降,但是长期运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时,醛固酮水平不能保持稳定持续降低。因此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辅助进行治疗,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控制蛋白尿排泄情况。其药物不良反应小,并且安全性大,吸收良好。此次研究表明,经过治疗后实验组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5,且低于同时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降低P<0.05,且低于同时对照组,,经过治疗后,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9.44%。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此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使得受损肾脏得到修复,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减低蛋白尿,帮助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都能够达到标准水平。综上所述,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糖尿病肾脏病效果显著,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比较低,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让病情得到延缓与好转,并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 王霞娟,卜瑞芳,邓振霞,等.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与醛固酮[J].中国临床康复,2012,10(40):136-138.
[2] 李元富.浅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0):324-325.
R587.2
B
1671-8194(2016)32-00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