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利用胃肠超声助显剂对胃肠及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6-02-01刘雪峰尹卫妮张兆英边文华
刘雪峰 尹卫妮 张兆英 边文华 郭 华
(敦化市医院电诊科,吉林 敦化 133700)
彩超利用胃肠超声助显剂对胃肠及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
刘雪峰 尹卫妮 张兆英 边文华 郭 华
(敦化市医院电诊科,吉林 敦化 133700)
【摘要】目的 探讨彩超利用胃肠超声助显剂对胃肠及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59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通过胃镜、肠镜、CT检查或术后病理证实。结果 259例患者中阳性病例147例。结论 应用胃肠超声助显剂使胃充盈后行彩超检查是胃肠及周围病变首选的筛查手段,与胃镜、肠镜、X钡餐及CT检查相互弥补不足,提高了胃肠及周围脏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
【关键词】彩超;胃肠超声助显剂;胃肠及周围病变
由于胃肠内大量气体及内容物的干扰,超声对胃、肠疾病及周围脏器病变检查受到限制,胃肠超声助显剂的应用,提高了胃、肠疾病及周围脏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1],现将我科利用胃肠超声助显剂行超声检查的25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口服胃肠超声助显剂在胃、肠疾病及周围脏器病变的诊断价值[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超声科行胃、肠疾病及周围脏器病变超声检查的患者共259例,男112例,女147例,年龄6~90岁,平均年龄40.3岁。
1.2仪器与方法:应用GE LOGIQ7、LOGIQ S6、ViVid7及Voluson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5.5 MHz。胃及胃周围检查:患者检查前须空腹8 h以上,先取平卧位常规扫查胃部、肝胆胰脾及胃周围脏器的声像图情况,了解有无禁忌证。将胃肠超声助显剂1袋放入溶杯中加入500 mL沸水搅拌成均匀糊状,待温后服用。让患者平卧位探头置于剑突下行斜切和横切观察食管下端、贲门、胃底部;左侧卧位将探头置于脾区沿肋间向右肩方向扫查,观察胃底部及贲门食管下段;取平卧位,探头于剑突下至脐部之间横切,检查胃前后壁;右侧卧位探头置于脐上向头侧及左肩方向行冠状斜切面扫查,观察胃贲门食管区、小弯侧及胃底部;再平卧位探头置于脐上斜向右肩方向做冠状斜切面扫查,观察胃大小弯、胃角、胃窦、十二指肠球部及幽门口。超声发现胃异常者,详细记录大小、形态、累及胃壁的程度,局部胃壁层次及蠕动情况,同时观察胃周围有无淋巴结。
胰腺、胆囊胆道、壶腹周围及腹膜后检查:患者取平卧位,探头于剑突下至脐部之间横切,利用胃做声窗显示胰腺长轴,纵切向从右向左移动探头依次显示胆总管末端、壶腹周围及胰腺头体尾部的短轴;右肋间斜切向肋弓移动及轻微转动探头至胰头水平利用胃窦部、十二指肠做声窗检查胆囊颈部、胆总管长轴、胰头、壶腹周围。
直、结肠及妇科的检查:采用经直肠灌注胃肠超声助显剂,患者检查前一日晚清淡半流质饮食,检查前行清洁灌肠三次,待排净肠内容物后,将2袋助显剂放入溶杯中加入1000 mL沸水搅拌成均匀糊状,患者取右侧卧位,双腿屈曲,将备好的助显剂缓慢低压经直肠灌入,约20 min灌完,检查时采用仰卧位、左侧、右侧卧位。直、结肠超声检查切面步骤按着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结肠脾曲—横结肠—结肠肝曲—升结肠—回盲瓣—回盲部—盲末端的顺序进行扫查,观察肠管的形态、肠壁层次结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妇科检查时先嘱患者充盈膀胱,常规检查子宫附件区,然后排空膀胱后注入胃肠助显剂后再行超声检查检查[3]。
2 结 果
本组259例患者中,阳性病例147例;252例为口服胃肠超声助显剂;7例为经直肠灌注胃肠超声助显剂;现根据诊断的疾病进行分类如下:
2.1胃炎43例:其中浅表性胃炎40例,以胃窦部、胃角及胃小弯为主,胃壁轻度增厚<8 mm,黏膜皱襞增粗、肿胀,回声减低、黏膜面欠光滑,胃壁层次清晰,胃蠕动正常,部分病例胃蠕动略增强;萎缩性胃炎1例,以胃体后壁及胃角改变明显,胃壁呈弥漫性变薄厚度<5 mm,胃壁层次清晰,黏膜表面平坦、光洁,胃黏膜皱襞变细小、数目减少,胃蠕动略减弱;糜烂性胃炎2例,胃窦部及胃小弯侧胃壁均匀对称性增厚,胃层次结构可以辨认,胃黏膜肿胀、皱襞粗大不平滑,胃蠕动减弱。
2.2胃癌4例:病例1:患者女,47岁行下腹部超声检查子宫正常,双侧附件区分别可见40.7 mm×28.3 mm及62.5 mm×36.0 mm低回声肿物,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Vmax0.58 m/s。超声诊断:双侧卵巢转移癌——库肯勃瘤可能性大;建议患者行胃超声检查,显示胃小弯后壁可见53 mm×19 mm的低回声,其内血流信号较丰富,前壁及后壁处分别可见9.4 mm的强回声凹陷为黏膜面溃疡。超声诊断胃癌。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双侧卵巢转移癌。病例2:患者男,59岁,口服胃肠助显剂,胃窦部胃壁不规则增厚,回声减低,较厚处13.9 mm,胃周及腹腔未见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胃窦Ca可能性大,术后病理:低分化腺癌。病例3:患者男,77岁,胃癌术后4个月,胃小弯处局部复发。病例4:患者男,62岁,胃小弯及胃窦部癌,周围淋巴结肿大,1个月后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
2.3胃底静脉曲张5例:在胃底部胃壁黏膜下可见突入胃腔内蜂窝状囊性包块,内部见扭曲的强回声光带,胃黏膜完整,胃壁层次清晰,彩色多普超声显示囊性包块内部见低速静脉血流信号。
2.4乙结肠癌1例:患者女,40岁,行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前方可见103 mm×94 mm实质性均质低回声肿物,边界尚清晰,其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肿物来源待定。利用助显剂灌肠后,肿物较灌肠前形状及回声有显著不同,中心部可见助显剂回声及气体样强回声,考虑此肿物来自乙状结肠癌。术后病理: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左侧卵巢输尿管及膀胱受浸润。
2.5鉴别诊断盆腔腹膜后肿瘤1例:患者女,44岁,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及双侧卵巢大小正常,子宫体右后方乙状结肠前方可见20 mm ×25 mm的低回声肿物,肿物内部可见血流信号,无法鉴别肿物来源。经直肠灌注胃肠超声助显剂后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肿物与子宫附件、乙状结肠无关,超声提示:盆腔肿瘤来自腹膜后可能性大;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低分化腺癌。
2.6卵巢畸胎瘤5例:因患者未婚不能行阴式超声检查,首先嘱患者充盈膀胱后经腹部超声检查,患者附件区显示不满意,卵巢肿物与正常的肠道无法鉴别。然后我们采用经直肠灌注胃肠超声助显剂后,消除了因肠道气体及内容物的干扰,诊断为卵巢畸胎瘤。本组5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
2.7胃周围脏器病变:我们利用口服胃肠超声助显剂以胃十二指肠做透声窗提高了以下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诊断胆囊颈部及胆总管结石33例,胆总管占位性病变4例,胰腺肿瘤18例,腹腔淋巴结肿大46例,其中单纯淋巴结肿大10例;其中胃癌2例、胃炎2例、肝癌15例、卵巢癌1例、肾上腺肿瘤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2例、胰腺肿瘤8例、腹膜后肿瘤3例、门脉内血栓1例合并腹腔淋巴结肿大。
3 讨 论
胃肠超声助显剂是一种有回声的对比剂,口服后可使胃充盈,消除胃十二指肠气体或内容物对超声诊断的干扰,避免了无回声型对比剂引起的后方回声增强效应及混响效应,提高了病灶尤其低回声病灶的分辨力和检出率,能清晰显示胃壁的层次结构,并可发现胃黏膜及胃黏膜下层病变;特别是能够对恶性肿瘤的浸润深度、病变范围、血供情况及胃周围有无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进行评估,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另外胃肠超声助显剂的应用可使声束完全穿透胃十二指肠,提高了对胃周围脏器及腹膜后其他病变的显示率,使诊断更加确切。例如本组病例诊断胰腺小肿瘤2例,良、恶性各1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使胰腺恶性肿瘤得到了早期发现[4]。
本组糜烂性胃炎2例,胃癌4例均为进展期;糜烂性胃炎与早期胃癌声像图改变相似,超声下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前者超声表现为胃壁均匀性增厚呈对称性,胃层次结构可以辨认,胃黏膜肿胀、皱襞粗大不平滑;后者超声表现为胃壁局限性增厚,胃层次结构不清晰;二者的确切诊断须靠胃镜活检。
另外我们利用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灌肠诊断结肠癌1例,鉴别诊断盆腔腹膜后肿瘤1例,卵巢畸胎瘤5例,对肠道、妇科及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查方法,有助于对肿瘤的来源的鉴别诊断。
4 结 论
应用胃肠超声助显剂对胃肠及周围病变行超声检查是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无创、无痛、重复性强的诊断方法,是胃肠及周围病变首选的初步筛查方法,尤其适应于年老体弱、儿童、孕妇等不能耐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另外通过胃肠超声助显剂灌肠对肠道肿瘤的、妇科及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查方法,有助于对肿瘤的来源的鉴别诊断,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有其优越性,此项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开展。我们开展的这项新技术与胃镜、肠镜、X线钡餐及CT检查相互弥补,提高了胃肠及周围病变的诊断符合率。
参考文献
[1] 陆文明.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29-120.
[2] 孙海燕.彩超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1,12:1421-1234.
[3] 马相国,赵林英,刘敏等.彩超利用有回声助显剂检查胃溃疡病变的临床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2):1440-1442.
[4] 邢亚莉,姚春霞,唐晓君等.彩超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9):818-819.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