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2016-02-01庞菁菁
庞菁菁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854
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庞菁菁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沈阳110854
在生活中,暴力无处不在,特别是青少年的暴力攻击性为屡见不鲜,这种行为不仅给受害人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伤害,也让青少年这一群体承受种种负面影响。
青少年;暴力攻击;个体差异
暴力攻击行为对青少年的行为和心理等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暴力犯罪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多样化和凶残化等趋势。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犯罪人实施暴力的年龄越来越小,不良青少年纠结在一起进行团伙作案越来越多,暴力攻击他人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的,造成的伤害程度不断加深。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包含了青少年个体的因素,情境的因素还有长期存在的社会因素。
一、个体差异因素
个体差异是指在社会群体竞争中,个体之间先天的差别和后天环境的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个体的差异结果。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也就是各方面生存发展条件的差异。
(一)遗传因素
动物通常会采取一定的攻击行为,以延续至今的下一代。雄性海狮为了争夺领地和配偶,相互挑战,胜利的一方可以得到最好的领地和更多的配偶,这样获胜的雄性海狮的优良基因就更多的被保留了下来。相反,失败的海狮获得的配偶少,基因就不太可能被继承下来。动物的求生的动机可能导致了他们天生具有暴力倾向。有研究表明人类的染色体异常也会引发暴力攻击行为。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一个名叫斯派克的美国犯人残杀了7名女护士,人们发现他的染色体为47XYY,非常的反常,此后对监狱犯人的多项研究也证实了染色体异常与暴力攻击行为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人的某些暴力倾向确实有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生物因素
另外一些研究表明生物因素也会导致攻击行为的出现。某一时期纽约青少年暴力犯罪多发,研究者发现这一事件的产生与美国汽车尾气中排放的铅有关。这些青少年大都出生于美国汽车大量面世的阶段,汽油未经处理,尾气排放中的含铅量超高,当他们成长到青春期,铅影响了他们的荷尔蒙分泌,导致了这一时期青少年暴力事件的多发。此后又研究也发现了五-羟色胺,胆固醇和脂肪酸,睾丸酮,低血糖和单胺氧化酶活性等生物因素与攻击行为的发生都有莫大的联系。特别是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更容易受生理因素影响,有逆反心理,情绪化严重,易怒。
二、情境影响因素
人类的暴力攻击不仅受到个体差异的制约还受到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受到挫折、被人激怒都影响攻击行为的发生。
(一)挫折
心理学中的挫折通常指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根据挫折—攻击假设,挫折在人们获取目标受到妨碍的情境下出现,且挫折与产生犯罪行为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受到的挫折越大,攻击的强度就越大,且与性别无关。在《女性杀人犯罪心理透视》一文中对江西女子监狱在押的女性杀人犯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第一位的犯罪原因是强烈的挫折感。调查的105名女性杀人犯在关押的148名女性暴力犯中攻击行为最猛烈,所占比例高达91.6%。
青少年正处于儿童成长为成人的过渡时期,面临着自身成长与社会关系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这个阶段中最容易遭受困难和挫折。但此时的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处理和解决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低,再加之青少年时期情绪波动大,很容易把挫折转化成为攻击行为。据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庭的统计,1999-2001年全市法院审理被告人系在校生的共14人,其中犯故意杀人罪的2人,故意伤害罪(含致死)的7人,占全部刑事犯罪的64%;从伤害、杀人的直接原因上分析,因同学间纠纷或因报复犯罪的有6人,因恨自己弟弟不争气犯罪的有1人,因替朋友出气的有2人。前二种是本人直接受挫,后一种是其朋友受到挫折也感到受挫而犯罪。挫折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严重。
(二)直接激怒
在图书馆安静氛围中突然有人大声交谈,并对周围人再三发出保持安静的示意不理不睬,此时就可能引发激烈的攻击行为,因为这种令人不快的行为超出了忍耐范围。人们通常对这种举动做出报复的反应,使攻击行为升级,因为前几次的攻击强度打不到消除不快因素的目的,因此攻击强度增加,形成暴力攻击行为。杭州萧山某高中生阿红,因一些矛盾,被同学阿洁激怒并发生吵架。2月17日那天,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肢解,随后弃尸野外。直接激怒可能使得暴力升级,并造成恶性后果。
三、文化限制因素
虽然人的攻击行为是继承的,同时也受到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同样对个攻击水平起到限制作用。每个地区的社会风俗文化不同,对应的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攻击的限制也是不一样的。
(一)文化影响
文化对攻击行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个人主义文化和以日本为代表的集体主义文化是两类典型的文化。为此1996年有人做了一项儿童攻击行为的实验,并且研究发现与日本的孩子相比美国的孩子更多的表现出攻击倾向。他们认为,日本的集体主义文化已经深入到日本儿童的行为表现中,他们生活在这样一种文化之下,并恪守尽量避免与他人的冲突这种观念。相反美国的儿童受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以自我为主体,容易对他人实施攻击行为。
(二)暴力传统
文化限制对于攻击行为特别是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往往是地域性的,稳定的。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1992年Scott对墨西哥瓦哈卡的两个邻近的扎泊泰克的村庄的调查研究发现,其中一个村庄的人暴力攻击行为高发,另一个村庄暴力攻击行为很少。暴力高发的村庄的谋杀率是另一个村庄的5倍。两个村庄的宗教信仰和经济条件都很相似。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唯一答案就文化的稳定性,即暴力的传统。每个村庄自身的暴力水平都很稳定且一直处于这个状态从未改变。因此,暴力传统也是影响攻击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美国是通过成功暴力反抗英国殖民者而建立的国家,历史上推广着暴力反抗,为了自由不惜一切的传统。而加拿大相对来说比较平和,历史上很少存在暴力运动的历史,攻击倾向小。暴力传统深深扎根于美国社会中。近年来美国不断爆出校园枪击案件,犯罪人大都是青少年。在美国枪支合法化青少年很容易持有枪支,暴力传统的国家使得未成年人很容易走上暴力的犯罪道路。
[1]杨德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
[2]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89.
[3]朱耀琴.女性杀人犯罪心理透视[J].大众心理学,1998(1).
[4]蒋俊梅.挫折攻击理论及其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启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
[5]杭州17岁高中生与同学口角被四女生勒死分尸[EB/OL].http://news.anhuinews.com/system/001437283.shtml,2006-02-20.
C913.5
A
2095-4379-(2016)30-0189-02
庞菁菁(1992-),女,河南信阳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犯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