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在躁动——记浙江机器换人计划实施一周年暨产业技术联盟成立
2016-01-31艳涛
本刊记者 艳涛
江南在躁动——记浙江机器换人计划实施一周年暨产业技术联盟成立
本刊记者艳涛
2014年12月,杭州西溪宾馆集聚了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器人领域专家、企业家,人头攒动,只因为浙江省府放言在未来的5年集聚5000亿机器人市场。
5000亿,不是日元,更不是越南盾,而是人民币,如果换成100元一张,可以绕地球20圈。消息初放出来,震撼的数字即刻控制了人们的心跳。大多数人都在问:“5000亿市场,浙江拿什么撬动?”
此时,由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浙江大学主办,杭州市“机器换人”与机器人技术产业发展联盟、西湖区科技经济园承办,《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杭州市自动化学会、杭州市自动化行业协会、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杭州高新区(滨江)科协等单位协办,“2014 中国(杭州)机器人与智慧产业西湖论坛暨浙江省机器人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在富丽的西溪宾馆隆重举行。在大会上,出席会议的杭州相关领导详细解释了5000亿元的由来。
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是最近几年摆在中国各地方政府桌上的大问题,杭州也不例外。一方面,杭州市属人口特别是90后正在成长为社会新的就业大军,这代人基本上都生长在富裕环境中,不管家庭收入如何,这代人的父母和祖辈都在千方百计地为之提供了幸福生活的小环境。这是玩着电脑、手机与各种各样电子产品长大的新一代,网上戏称他们是新新人类,跟前辈50后、60后、70后、80后等等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价值理念。有关调查显示,这代人中的绝大多数不可能也不愿意去干体力活、脏活、累活。
杭州市做过统计,目前新就业的当地人主要工作是在事业机关、金融服务行业,或者自己当老板创业,或者出国留学就业,这些就业出路或者门槛高,或者名额少,因此,本地人就业难。另一方面,一些必须的劳动岗位如环卫工人以及杭州各级中小企业需要数以千万的劳动力岗位,这些岗位严重缺人。人从哪儿来?答案是来自其他省份的临时务工人员,即俗称的外地打工者。因为各种原因,近年杭州的外来人员开始减少,特别是每年春节后日益突出的用工荒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发展。
从2012年开始,浙江省领导开始关注这两个问题,提出了“机器换人”的想法:用机器替换人去干人们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解决用工荒,减少流动人口,稳定社会生产;机器换人不是普通的机器就能替换人,而是有智能的机器,是机器人,高智能的机器人是全新的设备,需要开发研制生产,这带来新的创业机会,是当地创业小将们新的就业选择。一举两得的想法在经过一番调研后,迅速铺陈开来,浙江全省全面推行机器换人大行动,计划用5年的时间,平均每年实施机器换人项目5000项,完成技术改造投资5000亿元,这就是浙江省的“555”计划。
前途好与道路弯
和广东省一样,浙江机器换人的愿景十分美好,适逢机器人技术应用在全球风生水起,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明确提出: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整个中国掀起了机器人大发展的热潮,浙江的5000
亿行动也在轰轰烈烈地展开。
以杭州为中心,有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杭州通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厚达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从研发技术上看,浙江已经拥有不俗的实力。
开发哪些种类的机器人产品?浙江省的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替代劳动力?浙江省政府起到了桥梁作用,给予了大力支持。首先,省政府从政策的角度发文,以政府红头文件的形式宣传支持机器换人项目;其次,分门别类实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中小企业座谈,协助研发单位到需求企业调研,将企业的需求和产品研发进行沟通整合。整整一年,从2013年底正式推出机器换人计划到2014年底西湖论坛大会召开,摆在浙江省政府与各类企业面前的仍是一块不好啃的硬骨头。
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大企业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其富有特色的产品和价格优势不容忽视。如果产品具有自己的特点,那么,加工过程就与普通的生产过程有差异,与之对应的机器人要完成的工作也是特定的,不是通用的机器人所能完成。浙江省经信委凌云副主任举了很多切实的例子,如闻名遐迩的黄酒,浙江有很多生产黄酒的小企业,黄酒生产过程中都有同一个工序——翻缸,就是把大酒缸翻转一次,动作很简单,但是工人需要大力气者,而且大缸子要好几个人一起使劲才能翻动,一个不留神如果失手碎缸,整缸子酒就没了。这些工人不好找,要力气大、干活细致、动作利索。如果能用机器人实现,到约定时间,机器人就一个一个去翻一遍,而且还不知道累,不像工人翻不了几个缸就得歇上一阵。这么一个机器人,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不了。相关专家解释,有很多难题,例如使多大力?力气小了,酒缸举不起来,力气大了,酒缸就被捏碎了。如果是工人,使劲大小,上手试一试以后心中就有数了,怎么使劲?在哪儿加劲、减劲?工人可以随时改变力道和重心。但是机器人不行,机器人是死家伙,需要精密计算才能知道力的大小。目前酒缸的重量和形状都不是很精准,机器人要准确判断力的大小很难实现。
与会的很多企业家对机器人产品充满希望,但是,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却很少。记者见到一个服装厂的老总,他特别希望能有机器人替代现在工厂的缝纫女工,但是约谈的几家企业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说,现在会缝纫的女工越来越难找,他们每年需要成百上千去招工。浙江是服装大省,类似的企业在杭州所属的小镇上特别多。大家面临同样的问题:招工越来越难。
机遇与挑战同在
中国是机器人发展的大市场,所有人都看到了机遇,也有人抓住了机遇。原863机器人专家组组长王田苗教授认为,机器人企业大发展就在最近几年,据他判断,机器人企业最好的发展良机就在这段时间里,不超过两三年。实际上,已经有企业抓住了机遇,快速腾飞起来。
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但是飞速发展却是在去年。如今拥有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300余人,先后牵头承担工信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科技部863计划项目4项,发改委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2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制定机器人行业国家标准1项。埃夫特抓住奇瑞汽车这个大客户,机器人产量突破千台,产值上亿元,迅速成长为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的生力军。
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这家民营企业的创办者是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和他的几名学生,在经历最初几年的磨砺后,公司2013年进入爆发式成长。如今近2500名员工人,客户遍布全球,占有全球多旋翼无人机市场50%以上的份额,国外曾有媒体将之与苹果公司媲美,是全球成长率最高的高科技企业之一。
纳恩博(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是在去年2月,如今这家企业的产品——自平衡代步车机器人的全球订单已经超亿元。
浙江大学养育了大量的精英学子,杭州成长着许多商业大鳄,在这片土地上,更有许许多多有财力有激情的中小企业家,他们有梦想有干劲,这些都是孕育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绝佳土壤。机遇在,挑战同在,如何抓住机器人发展的良机,催生更好的商业发展模式,是浙江政府的挑战,也是杭州各企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