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2016-01-31尹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内镜影响因素

尹娟

(山西省太原市太钢总医院消化内科 山西 太原 03000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尹娟

(山西省太原市太钢总医院消化内科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未再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腹水、门静脉内径、血肌酐、血清钠、乙肝病毒检测结果等方面对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其中腹水、血肌酐和乙肝病毒检测阳性是影响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血肌酐升高、腹水等患者更容易发生内镜治疗早期再出血,临床应强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的预防和干预,降低发生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十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病情凶猛、死亡率高等特点。关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或套扎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是获得临床认可的一线治疗手段。不过,内镜下手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仍面临着较高的早期再出血风险,一些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深入研究影响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对指导临床工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诊断为早期再出血,,排除胃癌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37~72岁,平均(55.3+6.4)岁。另选取50例同期在我院接受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后未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4岁,平均(56.3+6.3)岁。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早期再出血诊断标准 (1)内镜治疗后24h~42d内消化道出血;(2)再次出现黑便或呕血;(3)胃部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体;(4)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至少20g/L,或24h内需输入红细胞≥2个单位;(5)出现低血容量休克。

1.3 方法

1.3.1 内镜治疗方法 采用血管注射法,将5%的鱼肝油酸钠注入患者的曲张静脉中,一次剂量控制在0.5ml/kg。套扎过程中,建议选用7连发套扎器,自下往上密集套扎。套扎联合硬化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采用套扎联合序贯硬化对曲张静脉先行套扎治疗,待曲张静脉明显减轻且无法再行套扎时,对残留曲张静脉少量、多点注射硬化剂。如果患者再出血为活动性出血,建议患者选择硬化治疗止血,再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套扎处理。内镜治疗1~2周/1次,2~4周为一个疗程。

1.3.2 研究方法 2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均接受内镜下套扎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门静脉内径、血肌酐、腹水、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乙肝病毒检测结果等,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

2.结果

2.1 50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患者转归 5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24h~14d再出血41例,15d~42d再出血9例。早期再出血原因:套扎后5~7d皮圈脱落出血9例,硬化后食管溃疡出血5例,急性糜烂性胃炎出血4例,其余32例系未闭塞的曲张静脉出血。

2.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单因素分析 资料显示,观察组腹水、门静脉内径、血肌酐、血清钠、乙肝病毒检测结果等与对照组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水、门静脉内径、血肌酐、血清钠、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是引起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见表1.

表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分析 对上述5项单项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腹水、血肌酐、乙肝病毒检测结果(阳性)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影响早期再出血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讨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破裂情况下会表现出急剧出血,起病突然,且病情进展迅猛,死亡率高。从再出血阶段来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可以发生在内镜治疗期间,也可能出现在治疗后早期,也有在治疗结束后数周或数月爆发,即迟发再出血。目前临床关于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尚无一致的定义,多数认为出血控制后72h~42d再次出现活动性出血,或内镜治疗后24h~12d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可确诊为早期再出血。本研究以内镜治疗后24h~42d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作为选取样本的依据,经对50例患者行套扎加硬化治疗后转归情况分析发现,治疗后24h~14d再出血者41例,占总数的82.0%,15d~42d再出血仅9例,或提示以治疗后24h~14d再出血来定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更为恰当。

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从分析结果来看,腹水、门静脉内径、血肌酐、血清钠、乙肝病毒检测阳性等构成了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而进一步对该五项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腹水、血肌酐和乙肝病毒检测阳性成为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学者Xu等对34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套扎治疗后发现,腹水量大、套扎治疗数量及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是引起早期再出血的重要因素,与本文研究结论综合后可以看出,二者均涉及到腹水因素。腹水是反映肝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腹水越多,提示肝功能越差,说明门静脉高压症状越严重。不过,本研究并未证实出肝功能(Child-Pugh)是预测静脉曲张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究其原因或仍是腹水因素扮演着最终角色。血肌酐是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另外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出现内脏血管的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动脉灌注压的下降和肾功能受损,引起血肌酐水平的升高。从这个角度上说,血肌酐水平间接预示着患者门静脉压力升高,这与有文献报道的血肌酐可作为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后再出血指标的结论相一致。至于乙肝病毒作为影响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因或在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将持续破坏肝细胞,进而引发肝硬化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咏冬.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治疗的几个细节问题.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7):407.

[2]王奎,陈伟庆,高健,等. 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对胃静脉曲张及其出血的影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1):1117-1119.

[3]李敏然,徐小元.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研究.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4):247-249.

[4]郑鸾鸾,柏明,韩国宏,等. 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现状. 中华消化杂志,2015,35(2):136-137.

【中图分类号】R5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5)23-0090-02

猜你喜欢

内镜影响因素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中国内镜杂志》主编简介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中国内镜杂志》主编简介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