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防控措施

2016-01-31旭陈俊钱卫锋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10期
关键词:泰兴市嗜血兽医站

曹 旭陈 俊钱卫锋

(1.泰兴市广陵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兴 225400;

2.泰兴市虹桥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兴 225400; 3.泰兴市古溪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兴 225400)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防控措施

曹 旭1陈 俊2钱卫锋3

(1.泰兴市广陵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兴225400;

2.泰兴市虹桥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兴225400; 3.泰兴市古溪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兴225400)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猪场的迅速崛起,部分中小型猪场的生物安全和管理不到位,疫苗使用不合理,免疫程序不科学等原因,导致有些疾病在猪场泛滥,久治不愈。猪圆环病毒2型、支原体、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对猪场危害较大。其中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会相当严重,全国各地猪场中均有发现,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副猪嗜血杆菌诊断治疗防治措施

1 病原体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格来西氏)病。其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血清型4和血清型13最为常见。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更甚,因而给本病的实验室诊断和免疫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由于本菌对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也给治疗工作造成极大麻烦。

病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易死亡.60℃可存活5~20min,4℃可存活7~10d,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灭。

2 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传染源,一般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染。2周到4月龄的猪都可能发生感染.但以5~8周龄的断奶保育仔猪最为多见.以致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猪群的死淘率因之而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哺乳仔猪也会发病,尤其是免疫水平较低的初产母猪产下的仔猪更易感染。发病率一般在10%~15%不等,致死率约为50%,当混合感染严重时则死亡率会更高。无明显季节性,但常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多发。

3 临床症状

一般在仔猪保育阶段多发,往往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生龙活虎,但经过2~3周后则相继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短促咳嗽(每次2~3声),体温升高(40.5℃~42℃或更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有的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喘气加剧.呼吸促迫,有的鼻孔流出脓性分泌物,眼睑水肿,部分病猪出现多处关节肿痛,行走困难(跛行),不愿站立,迭堆昏睡,食、饮欲废绝。有的皮肤潮红而后紫蓝,耳尖或边缘发绀(紫红),有时突然死亡。偶见脑膜炎,出现神经症状。

转入慢性后,多见厌食,咳嗽喘气日见加重.呼吸困难,渐进性消瘦,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或发绀。便秘下痢交替出现,四肢无力或跛行.最后终因衰竭而死亡,部分耐过的猪也因发育不良而成为僵猪。

母猪常见产期延长,有时流产,产后无奶,便秘。有的出现高烧,呼吸困难而发生急性死亡。小猪初生体重小,常于三天内就发病,高烧昏睡,呼吸急促,顽固性下痢,最后衰竭而死亡。

4 防控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合饲料,正确饲喂。保证营养充足、平衡供给。特别要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及矿物质的供给。饲喂要做到定时、定量,确保饲料不变质。降低饲养密度,采取措施净化猪舍内的空气,减少应激反应,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减少本病的发生。

4.2 免疫预防

接种疫苗是防治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猪场可根据本场疫病流行情况选用商品疫苗或自家疫苗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与传播。在使用疫苗的同时,结合科学的药物防治,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HPS 猪场推荐免疫程序:母猪:初产猪产前40d一免,二次免疫在产前20d进行。经产猪产30d 再免疫一次。在该病严重的地区,应对各个日龄的猪群进行全面的免疫,仔猪在7日龄至30日龄内进行,每次1mL,一免后过17d重复免疫一次可增加预防效果,在发病时间10d以上进行第2次免疫。

在有条件的猪场可采集本场未经抗生素治疗,且发病症状较明显发病猪的组织,分离HPS 做成自家疫苗,免疫猪群,能够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因为自家疫苗采自自家病猪的病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相一致的血清型,保护率较高。另外,副猪嗜血杆菌发病猪极易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他猪病,要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养猪场要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猪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的预防免疫。使猪群常年处于良好的免疫状态,可有效地防止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

目前国内有批文的商品疫苗有以下三种,可根据各自具体情况选用。

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美国)有限公司生产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西班牙海博莱生物大药厂生产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

4.3 紧急防控措施

猪场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扩散或场内病原微生物扩散所造成的,当猪场本身成为病菌理想生长场所时,疫病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扩散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应立即将猪舍内所有病猪隔离,转移到远离猪群的栏舍内关养,并指定专人护理,不得串栏,工具专用。生产中,良好的消毒灭源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切断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传播之路。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 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 h 后用清水冲净,再用碘制剂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3~5 d。

4.4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控制该病的有效途径,根据本病的发病规律,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可进行预防。实验室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对阿莫西林、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增效磺胺等药物敏感度较高。如在仔猪断奶后,饲料中按每千克饲料添加支原净100 mg +氟甲砜霉素80 mg;或者金霉素300 mg+阿莫西林250 mg+支原净100 mg。对后备母猪引入种猪时在隔离适应期要进行1 次到2 次药物预防,配种前25 d再进行预防一次;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300 mg,阿莫西林200 mg,连续饲喂15 d。

药物预防由于本病通常是作为继发或并发病发生的,且多伴有支原体的混合感染。在饲料中添加针对支原体有特效的药物组合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呼立爽100g+金霉素300g+阿莫西林300g或呼立爽100g+祈福80g,拌料混饲。

新氟强米先(主要成分:氟苯尼考)+朱保姆(主要成分:防风、柴胡、独活等)或阿莫西林+朱保姆,拌料混饲。

七清败毒散(主要成分:白头翁、苦参、板蓝根等)+ 或克拉先锋+富道维生素冲水喂饮。

4.5 药物治疗

在国内副猪嗜血杆菌的药敏试验多有报道,一般认为本菌对氟喹诺酮类、头孢类、增效磺胺类、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土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但在临床实践上,这些敏感药物,往往在甲场使用疗效很好,而在乙场使用却效果甚微或毫无奏效,这其中不排除误诊误治,药不对症这一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应与本菌血清型的多样化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治疗前须做药敏试验。同时,根据本病菌易于产生耐药性的特点,采取及早用药、联合用药和中西药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及早用药。从实际应用效果看,本病临床症状出现初期,立即应用上述大剂量敏感药物进行注射治疗,一般均有一定效果。常用的药物为头孢霉素、阿莫西林、土霉素、氟苯尼考和氟喹诺酮类等。

联合用药。如阿莫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达诺沙星或蒽诺沙星等任何两种无配伍禁忌的药物进行组合,同时混合或分别肌肉注射,并配合地塞米松增强效果。

中西药结合。清开灵注射液+强效阿莫西林,或清开灵注射液+头孢噻呋钠,或肿痢清注射液+环球之星注射液。任选一方或交替使用,每天1次,连用3d。

此外,应在病猪饮水中添加:克拉先锋+富道维生素或克拉先锋+和味止咳素(主要成分:甘草)。

症状严重的垂危病猪应果断淘汰。连同死猪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

[1] 蔡旭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方法与灭活疫苗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

[2] 冼琼珍,黄耿森,王淑敏,等.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3):27-29.

猜你喜欢

泰兴市嗜血兽医站
生猪防疫检疫与兽医站的监督管理策略
浅谈乡镇畜牧兽医站如何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
泰兴市虹桥镇开展电气线路专项整治
乡镇兽医站防疫检疫存在问题及对策
点菜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军旗下的少年——泰兴市鼓楼小学少年军校品牌探源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