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上大学讲台的牧民
——记“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乌日根达来

2016-01-31赵海龙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6年5期
关键词:乌日弟媳草场

■文/赵海龙

走上大学讲台的牧民
——记“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乌日根达来

■文/赵海龙

2015年5月的一天,内蒙古农业大学来了一位特殊的老师,他就是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伊和宝拉格嘎查牧民——乌日根达来。乌日根达来是一名普通的牧民,多年来,他致力于草原生态保护治理,自筹资金种植树木,改善草场生态环境,他的事迹在阿巴嘎旗人人皆知。乌日根达来的生活并不算富裕,但他为了多给草原留一片绿色,积极开拓思路,自主创业,搞狮头鹅养殖、饲料加工、生态旅游,只要对草原生态有好处、能带动牧民致富的事情,他都大胆尝试,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起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2015年,他被评为“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他的家庭被评为全区“最美家庭”。他受到内蒙古农业大学邀请,为大学生们讲授治理草场生态、积极自主创业的经验和做法,分享自己家庭和事业的故事,激励、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种树治沙为子孙后代多留一片绿色

乌日根达来家的草场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北缘,上世纪末,这片草场沙化日益严重,植被退化,他家草场上的胡鲁苏台湖泊干涸,牧业生产和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当时年仅二十多岁的乌日根达来意识到,如果不拯救这片世代赖以生息的草原,就无法在此继续生存,他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的家园重新绿起来。随后,他变卖了家里仅有的170只羊,到赤峰学习治沙绿化技术,并购进树苗在草场上尝试种植。然而,点点新绿被淹没在茫茫沙海,看不到一点希望,而且新栽种的小树苗存活率不到50%,同时还面临着资金短缺、生活贫困的处境。但乌日根达来从不气馁,除去艰难维持生活的基本开支,他把辛苦打工挣来的钱全部用在了治理生态上,年复一年,没有间断过。十几年来,乌日根达来共在自家周边6000亩草场上种植杨树、榆树、柳树5万多株,累计投入70多万元。随着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的展开,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整个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观,乌日根达来把握机遇,对草场治理和植被呵护更加细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被黄沙掩埋的泉眼冒出了涓涓清水,干涸的胡鲁苏台湖泊变得波光粼粼,野兔、旱獭、沙鸡等野生动物在植被中穿梭。草场绿了,乌日根达来恢复了牧业生产,但由于草场面积小,同时又怕过牧再次对草场造成破坏,乌日根达来一直将牲畜头数控制在羊80只、牛10头,每年从7月就开始走场,租赁草场的费用需要5000多元,除掉这些费用,乌日根达来的牧业收入微乎其微,但他依然毫不吝啬地把仅有的收入又投到了生态治理上。2014年,他又投入8万多元购进了挖树坑机、割柳机等设备。有人对乌日根达来夫妇在生活不算富裕的情况下把收入全部用在种树上不理解,乌日根达来则认为,能给子孙后代多留下一片绿色,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

守护草场积极自主创业

乌日根达来夫妇坚持不懈治理草场生态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也为他们自主创业创造了条件。他在自家草场上开办了“牧人之家”旅游点,通过自己的旅游产业极力辐射带动周边牧户,销售牧民自制的风干肉、奶食品,引导他们经营骑马、射箭等传统民族娱乐项目。随着草原旅游的升温,来草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游客的增多势必会对草场造成一定的破坏。勤于思考的乌日根达来开始控制旅游点的接待人数,同时琢磨用自己草场资源寻求其他发展之路。2015年初,他搞起了狮头鹅养殖,狮头鹅可以在草原上放养,75天为一个周期,每只可以增收60元。如果养殖成功,不但增加收入,还可以减少牲畜,减轻草场压力。为了搞多种经营,他注册了图拉嘎绿化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绿化、养殖、旅游、饲草料加工等项目,现在公司刚刚起步,面临着很多困难,养殖棚、厂房等都在筹建中。乌日根达来说,只要能把公司做起来,对改善草原生态有利,带动更多的牧民致富,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由于积极创新思路,努力发展多种经营。2015年5月,乌日根达来被评为“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

孝老爱亲荣获全区“最美家庭”

乌日根达来家现在共有5口人,除他和妻子儿子外,还赡养着年迈的岳母和7岁的侄儿。已过古稀之年的岳母已经和他们生活了16年,老人身体不好,常年住院吃药,为了让老人安享晚年,夫妻俩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除了供儿子上学外,他们还抚养着一个侄儿。2008年,乌日根达来的弟弟不幸车祸去世,留下了已经怀孕的妻子,几个月后,弟媳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看着弟媳一人无力抚养两个孩子,乌日根达来夫妻俩将其中一个孩子抱到自己家里,担负起了帮助弟媳抚养孩子的任务,他们把小侄儿当亲生孩子一样对待,使孩子在细心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为了给弟媳减轻负担,夫妻俩省吃俭用,每月还贴补弟媳和另一个侄儿500元的生活费,至今这份资助已经持续了7年。为了保证家庭的开支,乌日根达来在闲暇时就去打工,也练就了一些手艺,在周边牧区拉网围栏,打草,搞电焊,加工饲料,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活他几乎都会干。为了让家园变得更美、一家老小生活得更好,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辛劳和汗水。2015年,乌日根达来家庭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最美家庭”。

治理草原生态,这样的话题对一名普通牧民来说似乎很大,也很遥不可及,但不管面临多少困难,乌日根达来都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他说,草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牧民,是牧民的命根子,治理她、保护她也需要牧民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只有这样,草原才会越来越美,牧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宣传部)

猜你喜欢

乌日弟媳草场
祁连草场
不要让热情泛滥成灾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不要让热情泛滥成灾
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究
新草场有多远
乌日嘎和他的乌润合尔
乌日嘎的蒙古马
和弟媳共度的通透时光
蒙药萨乌日勒为主方治疗萨病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