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肉牛养殖场污染问题及粪污无害化综合处理技术
2016-01-31郑绍红丁正林许红秦施冬梅吴洪岗角加柱
郑绍红丁正林许红秦施冬梅吴洪岗角加柱
(1.云南省马龙县畜牧兽医局,云南 马龙 655199;2.云南省马龙县马鸣乡畜牧兽医站,云南 马龙 655199;3.云南省马龙县月望乡畜牧兽医站,云南 马龙 655199;4云南省马龙县大庄乡畜牧兽医站,云南 马龙 655199)
浅谈肉牛养殖场污染问题及粪污无害化综合处理技术
郑绍红1丁正林2许红秦1施冬梅1吴洪岗3角加柱4
(1.云南省马龙县畜牧兽医局,云南 马龙 655199;2.云南省马龙县马鸣乡畜牧兽医站,云南 马龙 655199;3.云南省马龙县月望乡畜牧兽医站,云南 马龙 655199;4云南省马龙县大庄乡畜牧兽医站,云南 马龙 655199)
近年来,随着肉牛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粪污排放量不断增大,成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养殖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已成为肉牛养殖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马龙县肉牛养殖场污染问题及粪污无害化综合处理技术,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在改善牛场环境同时,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养殖场粪污对环境污染现状
1.1 养殖场粪污排放量
马龙县自2013年实施牛源基地项目建设以来,现建成年出栏5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户)1779户,其中,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28户,存栏1000头以上的龙头企业1个,全县肉牛存栏8.9万头,出栏3.65万头。研究表明,1头450kg重的肉牛每天可产生23kg粪尿,1头牛年产生粪尿近10吨,可向周围排放约52.0kg氮、39.0kg磷,排放COD142.9kg、BOD103.9kg。养殖场所带来的各项污染问题,不仅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还危害到牛本身的生产生活环境,并影响其产品品质。
1.2 养殖场粪污对环境的污染
肉牛养殖场粪污中粪尿分解产生的恶臭污染空气,粪尿中有机物、盐和病原微生物污染水体和土壤,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人畜的健康、自然环境和畜牧生产。
1.2.1 空气污染
粪便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牧场圈舍内外和粪堆、粪池、厕所周围的空间。其污染主要是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恶臭以及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粪臭素)和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粉尘。大量的粪便如果不及时处理,在高温下发酵和分解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等臭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将会使臭味成倍增加。同时产生的甲基硫醇、二甲基二硫醚等有毒有害气体,使动物及人的免疫力下降,呼吸道疾病频发。
1.2.2 水体污染
肉牛养殖场在开展粪污处理时,一是部分养殖场由于运输和施用不便,粪肥还田产生困难,未及时处理和利用,直接排入或径流流入江河和湖泊,导致水体水质的严重污染,影响沿岸的生态环境。二是堆置的牛粪混合着粪尿或雨水、排放污水的地面径流,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1.2.3 土壤污染
养殖场处理粪污的主要方式是将其直接作为粪肥施于农田,甚至直接堆放于田埂路边,导致周围大片农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且粪便中过量的钠和钾使土壤盐渍化板结,通透性降低,破坏土壤结构,危害植物。
2 养殖场粪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肉牛养殖场对粪污处理认识不足,只片面注重经济效益,造成粪污处理设施和技术不完善,加重了环境污染。
2.1 规划及管理不科学
建场初期就对粪污处理重视不够,未能将粪污处理设施与牛舍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养殖场牛舍实现了标准化,但粪污处理设施不配套,未实现雨污分流,未建污水处理池及堆粪场,还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2.2 粪污处理技术落后
养殖场粪便处理及综合利用的技术落后,导致大量牛粪不能及时运到农田施用,肉牛粪便堆积,引起环境污染加剧,制约肉牛养殖业的发展。
2.3 资金投入不足
养殖场建设资金投入大,涉及牛舍及配套设施建设、能繁母牛购买、饲草饲料种植、人员管理等方面,养殖场缺乏对粪污处理的充分认识,投入粪污处理设施资金少,导致粪污处理设施与饲养规模不配套。
3 粪污无害化综合处理的对策
3.1 科学规划,粪污处理实现三同步
养殖场实现粪污处理与养殖场同步规划、同步设施、同步运行。从建场设计做起,粪污处理设施合理规划,能满足养殖场规模,建雨污水沟,实行雨污分流,减少化粪池的废弃物处理量,建沉渣池对冲洗的粪便及其他固体物质进行二次收集,建堆粪场在牛舍的下风向处,做到防渗漏,粪便及时运到农田施用。同时保障粪污处理设施与养殖场生产同步运行。
3.2 推行农牧结合,发展生态养殖
推行肉牛粪尿的农牧结合利用模式,牛粪发酵后,一部分用作种植的有机肥,另一部分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粪污综合利用,走立体养殖、综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路子,不仅促进了农业发展,提高了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实现多级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3 推广先进的粪便处理技术
推广农田种草养畜配套技术,指导农户对农作物秸秆实行青贮或氨化,提高秸秆利用率,并提倡分群分阶段饲养,减少肉牛粪便生产量与降低处理难度的生产工艺,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加强粪便综合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积极实践与探索肉牛粪便生态处理模式,如建沼气池对粪污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可满足场内生活及部分生产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粪便生产有机肥。
3.4 采用科学方法改进饲料配方
规模化养殖场要想控制粪便污染,科学配料是最重要的举措。首先通过调控肉牛环保型饲料的营养成分,添加合成氨基酸和生物活性物质,降低肉牛的氮和磷的排泄量。其次用有机微量元素取代饲料中的无机微量元素、抗生素以及其他添加剂,并充分考虑微量元素含量对人类、环境的危害,改进饲料配方最大限度地提高肉牛对饲料的利用率与消化率,减少肉牛粪便排泄量与对环境压力。
3.5 完善肉牛养殖污染监管体系
立足县情,深入调查肉牛粪便处理方式及污染情况,做好肉牛粪便处理的环境规划与工作计划,并制定粪污处理技术方法、政策,加强监督与协调。对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养殖场,进行行政制约,要求限期治理,加快肉牛粪便能源转化与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