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学习理论”对警务射击训练的启示
2016-01-31秦斯亮
文/秦斯亮
“生成学习理论”对警务射击训练的启示
文/秦斯亮
生成学习理论(Theory of Generative Learning)是美国教育学家威特罗克(Wittrock)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外界信息的简单输入,而是人主动选择、注意信息,对信息主动进行建构,并以此为基础赋予外界信息以相应的意义。在该理论看来,学习的实质就是一个主动建构和生成意义的过程。它与传统学习论理中静止的、被动的结构式认知模式相比,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功能性动力模式。该模式的这一特点不仅对于理论课程的教学具有深远影响,对于开放式技能的学习训练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警务射击技战术行为的“生成性”分析
警察在警务活动中进行的射击技战术行为是一种以外部条件为执行线索的开放式技能。由于外部条件具体多样且动态变化,所以该技能的运用与实现必然带有生成性的特点。
(一)对独特情境的创造性认知:警务射击行为的实施前提具有生成性
警察依法介入警务事件现场进行处置干预的警务行为既是执法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个“问题”就是事件现场中由人员、环境、案情等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事件情境”。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在现实条件下每一个具体情境所包含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也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的。它们不仅与训练情境存在不同,就是与其他同类现场情境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区别。因此可以说,每一个情境都是具体而特殊存在的“复杂情境”。警察要正确理解特定情境的问题本质,就必须在掌握基本共性的基础上,敏锐准确地认识把握该情境的特殊本质。因此,情境的特殊性、复杂性都决定了警察对每一个情境的理解认知都是一个独特的创造性的认知过程,而绝不是单纯对训练情境或实战经验的完全套用,具有极强的生成性。
(二)对动态情境的连续应答:警务射击行为的实施过程具有生成性
警务射击作为警察“解决问题”所使用的最高等级的武力手段,历来受到法律法规与执法目的的双重规制而必须与问题情境相切合。为了做到灵活应变、随“境”而动地运用手中武器,警察必须根据现场情境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动态变化以及整个案情的发展趋势时时调整自身的射击行为。也就是说,警务射击与“问题情境”之间是一种动态适应、连续应答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整个警务射击中的每个技战术行为都必须具有目的性、策略性。警察必须熟练掌握各个射击行为的实施条件,从而保证成功应付情境变化,不失时机地对射击行为进行准确快速地选择与转换,以实现行为组织过程与相互配合方式的针对性、合理性,而这正是生成性的具体体现。
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让老百姓安心。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派出所社区民警 马金星
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党员民警,就是要不忘从警的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让老百姓安心。(李忠勇 推荐)
(三)对射击行为的心智调控:警务射击行为的调控具有生成性
警务射击行为在执行过程中要与动态变化的具体情境相切合,必须在“心智因素”的正确引导之下才能完成。对大量成功失败战斗案例的比较分析表明,“心智因素”从来都是影响射击行为与射击效果“隐形的手”。运用科学概念语言,这只“手”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技能”,它以渗透融入的方式存在于射击行为的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这种心智技能虽然受到一般性心智控制水平的影响,但在射击行为过程中,它更具有专业性,是一种专门能力。又因为警务事件情境是纷繁复杂与动态变化的,所以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时时融合而不可分割。这说明,心智技能不能够在脱离动作之外被“单独”训练,而必须与动作技能“共同生长”。这体现出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具有生成性。
二、生成学习理论对射击训练的启示
在警务射击过程中,警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把握以及对自身技战术行为的选择运用,即是对事件现场信息进行组织化、策略化认知加工之后的意义建构过程。而在传统射击训练中,这种建构过程中所涉及的心智操作及与之相应的外部感官机能调控,并没有被明确地提炼出来并在具体的训练环节中得到合理体现。这造成在警务射击实战中,警察心理准备不足,心智反应不及时、不连贯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在行为层面上出现失误。生成学习理论的基本思路可以给射击训练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建立“促进生成”的训练理念
既然警务射击是一个在警察心智引导下的连续适应情境变化的行为生成过程,那么为了缩小与实战要求的差距,在各个层次的射击训练中都应合理融入利于这种“行为生成”的训练理念。
1.引导受训者注意外部条件
警务射击是一个连续适应情境变化的过程,那么对外部条件的注意和理解便是行为操作的前提。因此,在任何警务射击训练当中(即使是基础训练),都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和程度体现出外部条件对于射击行为的前提作用,使受训人员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注意观察外部条件及其变化的习惯,防止产生“非条件性”动作操作的习惯倾向,为实现技能与情境的对接做好心理上、意识上的准备。
2.重视培养受训者主动的心智加工过程
在警务实战现场,射击过程不是机械动作的简单运用,而是建立在依据情境信息进行行为决策的基础之上。而在危急、紧迫的情况下,要依据复杂情况临机而定、果断决策,其背后的心智加工过程具有高度的专业技术性。因此,在射击技能训练中,要避免以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技术动作训练,而要根据特定动作的基本用途和特点,科学地加入根据外部条件变化进行判断、决策的心智参与环节,并逐步提高判断决策的困难程度,使心智操作技能与动作技能在同步融合式训练中实现生成。
3.促进动作操作条件的具体化
在传统射击训练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射击动作本身的操作,对于射击、中止射击以及上膛、戒备、扳机预压等准备性动作的实施条件只限于相关法律规定的文本形式,这与真实条件下的情况判别存在不小的差距。为了促进相关射击动作操作与实战情境的对接,应当在训练中坚持生动化、具体化的训练理念,在成败案例中提炼出常见典型情境作为训练条件,使受训者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形成对枪械操作条件的直观体会和认识,找到实战射击及准备动作在切换、衔接上容易出现的模糊认识和操作问题,为技能的生成消除障碍。
(二)采取“利于生成”的训练技术
为了将“促进生成”的训练理念贯彻到训练过程中,需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利于生成”的训练技术作为保障。
1.专业认知模式训练
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人所获取信息的数量、关注的方面是不同的,而且这往往带有职业性的特点。对于警察而言,为即将采取的警务射击而进行的情境认知必然与一般性的认知活动有所不同,它所关注的信息类别、重点、细节以及对关键信息间关联方式的识别都有着特殊的要求,而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警务射击专业化的认知模式。在射击训练中可将成败案例分析与模拟训练相结合,通过进阶式的训练,使受训者对不同类型情境中的关键要素形成基本认识并进一步形成“基本型”的认知模式,为实战中的情境认知提供半结构化参考。
2.“虚拟场域感”训练
警务射击的情境具体包括现场环境、人员分布等方面,而且具有空间狭小、物品密集的特点。“距离”“位置”“掩护物”是警务射击三要素。警察应通过训练熟练掌握对现场材料质地、对方火力等级、战术机动路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能力,对敌我火力覆盖控制范围进行判断,在头脑中以虚拟的形式对“危险区域”和“安全空间”进行划分,从而为现场情境整体态势的意义建构提供依据。
3.进行认知示范
心智操作与射击行为的配合是一个有机的过程,其配合方式具有策略性、经验性、技巧性的特征。在传统的射击训练中,这些内容常常以隐性状态存在,需要受训者在长期的训练中自己摸索。为了促进心智操作与动作技能操作的融合式生成,在训练中教练员可以在动作示范过程中将自己操作动作时的所思所感以口头叙述的方式传达给受训者,让受训者更加明确地了解到“想”与“做”是如何结合的。
(作者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基础部军体教研室讲师)
群众利益心中记, 为民服务我先行。
——山东省枣庄市公安局山亭分局政委 崔家富
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诉求,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赵月雷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