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层色谱法实验教学改进

2016-01-31王文静李维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蒽醌薄层色谱法

王文静 王 葳 李维熙 马 莎 赵 庆



薄层色谱法实验教学改进

王文静王葳李维熙马莎赵庆*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薄层色谱法实验是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笔者以大黄及何首乌中蒽醌类苷元成分薄层色谱检验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薄层色谱法实验教学改进的有益探索。

薄层色谱;实验教学;仪器分析

在仪器分析实验中,薄层色谱法因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在药品、食品及其他领域研发、检验中应用广泛。薄层色谱实验较其他实验更具体、直观,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操作要领容易掌握,学生通过该实验操作和观察,激发其理论学习兴趣和对问题的思考,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该实验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其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不断的练习巩固。笔者将自己在该实验教学中的探索性改进总结如下。

1 薄层色谱法实验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地位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和文明的代表之一,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类在与各种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中药正在不断的被认识和重视。在其发展过程中,化学知识的融入为其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证明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因而学习化学知识对中药专业学生非常中药。分析化学是一门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化学课程,仪器分析又有机的融入了现代科技手段为化学所用,拓宽了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同时促进了中药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医药文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药品的特殊性,需要从业者有高度的责任心,通过分析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锻炼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科研能力,提高其对问题观察、判断的“谨小慎微”的技能。

为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能服务于社会的新型人才,国内各高校都在实行教学改革,探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充分利用课内外有效时间,如网络课程、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1-6]。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有的优势,适应于不同的学生群体,笔者根据授课学生的特点,综合实验教学与中药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探讨适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薄层色谱实验虽然非常经典,但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与中药专业结合针对性不强,学生对其知识的了解兴趣不够,需要进行教学改进。

2 实验设计原则

遵循中医药教育思维模式,注重“基础和操作并重”的原则,薄层色谱实验要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自身的科研经历,设计了薄层色谱法检验大黄及何首乌中的蒽醌类苷元成分。

经过讨论,笔者总结薄层色谱实验教学主要步骤如下:预习—演示—操作—发现、解决问题—撰写报告得出结论。教师课前有导向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了解实验对象的原理和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并通过对搜集信息的整理、提炼撰写预习报告;实验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形式向学生充分传达实验内容,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体验实验的乐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良好实验氛围;实验结束时能够正确对待实验结果和结论。在整个教学活动维持中,教师在协调实验整体性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发展。

3 实验设计目的

大黄是传统中药,在中医治疗中作为单味药和复方广泛使用,其研发也较为深入,文献报道较多,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笔者结合我校其他课程实验教学活动,合理利用资源,开展以大黄素为对照品的薄层色谱法检查大黄和何首乌中蒽醌类苷元成分。

要求学生预习时,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图书等资源查阅相关文献,培养学生使用各种资源搜集资料的能力,对文献进行提取、分析、综合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信心;由于蒽醌类成分在日光下、紫外灯下、氨水熏后呈现不同颜色,观察方便、有趣,可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现象的思维;通过Rf值的比对,巩固利用对照物进行定性的方法;通过比较大黄和何首乌中共同的蒽醌

类成分,体会同科属植物具有相似化学成分的特点;通过撰写实验结果,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通过主动和被动学习及亲身实践,明了“为什么作为中药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化学”的原因和必要性,同时又通过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地应用服务于中医药的学习中。

4 实验评估

学生的实验目的不是学会老师教授的内容,而是超越固有内容的学习,拓宽思维,提出问题。实验教学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对实验提出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对结果和结论进行分析探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的重点在于发现学生的潜力和问题之处,并及时进行引导和修正。

一个学生实验的开展,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改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断努力的动力和目标。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活动。

[1]王富林,徐昕,周伟红,等.中美两门大学普通化学网络课程的比较——以中国大学精品形文课程和Coursera为例[J].大学化学,2014,29(6):15.

[2]张树永,王玉枝,苑世领.国内外化学专业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与探索——高等化学教育咨询的评议项目系列之二[J].大学化学,2014,29(2):14.

[3]李凌,朱利娜,张宝,等.加强中医药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的思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118.

[4]张雪梅,辛宏,黑红亚,等.在PBL课程中提高药学生专业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1-2.

[5]蔡蓉,许伟榕.RBL课程带教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9):50.

[6]张军,王启宝.启发式教学在立体化学性分子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2,27(6):18.

王文静(1977-),女,辽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E-mail:notoww@163.com

赵庆(1969-),男,云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及其合成研究。E-mail:tempzhao@126.com

R-05

A

1007-8517(2016)14-0093-01

2016.05.10)

猜你喜欢

蒽醌薄层色谱法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四环素类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儿茶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
巴戟天中蒽醌类化合物及生物活性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决明子总蒽醌工艺
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