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初探

2016-01-31岑思园蒋基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名词术语壮医英译

岑思园 文 娟 蒋基昌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初探

岑思园文娟蒋基昌*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利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回顾壮医药发展现状及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研究,为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

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

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是指根据相关名词规范准则,借鉴中医药及其他民族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与原则,并结合壮医药自身特点选取若干基本壮医药名词术语,对其英译情况、英译标准进行解析,最终为其标准化提供理由及依据。近年来,壮医药的发掘并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日渐受到世界各医学领域的关注。因此,研究并制定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是继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之后的另一项首创和重要任务。本文就近30年来壮医药发展现状及相关名词术语英译研究做一回顾。

1 壮医药的发展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壮医药在机构建立、资源开发、科研立项、临床技术、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等方面上的发展均有了质的飞跃。1985年,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建立为壮医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研究基地;1988年,该研究所创办的《民族医药报》为壮医药在广西区内乃至全国的传播奠定了宣传基础;2002年,广西壮医医院建成;2005年,广西中医药大学成立了壮医药学院为壮医药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临床优秀人才,结束了壮医药缺乏正规学历教育的历史。

在壮医药发展的过程中,其独特理论的建立当归功于《中国壮医学》、《中国壮医内科学》等一批壮医药学丛书和系列教材相继出版。2008年,中医(壮医)专业执业医师考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试点,正式将民族医医师资格考试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范畴,规范了壮医药执业标准,壮大了壮医医药人员的队伍,也为壮医药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规范、合法的环境条件[1]。在2009、2011、2013年,广西连续举办了三届的“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为壮医“走出去”的中国梦带来契机,扩大了壮医药在东盟国际交流圈的影响力,更是引起了西欧、北美及大洋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2-3]。

2 壮医药名词术语的特点

壮医药的传承、发展及创新需要其专业概念作为媒介,而概念的形成则需要壮医药自身的语言作为支撑。因此,明确源语言的特点是做好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工作的前提。壮医药术语的特点大致归结如下。2.1民族性民族性是指壮医药名词术语具有体现其发源地地理气候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的特性。黄汉儒[4]认为,壮族地区地处岭南,具有常年湿热之特性,易生瘴毒,因此临床病症名常以“疹”、“瘴”、“蛊”、“毒”、“风”、“湿”等命名,而以“毒”的病名最为普遍。此外,蓝毓营[5]指出“阴盛阳盛”这一首见于壮医的独特概念的提出与当地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是密不可分的。

2.2人文性人文性是壮医药名词术语具有多学科交织相融的特性。邓远美等[6]认为,壮医药是以壮医文化为核心的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者相互交融的产物,如:壮医导引等物理疗法源于壮族歌舞艺术,壮医药“谷道”理论的形成离不开壮族稻作文化的影响。蒋筱等[7]提到,“天地人三气同步”学说是壮族先民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对雷、水、花、蛙等为主体的自然崇拜文化群和具有“物我合一”特点的自然观的延伸和发展。

2.3包容性包容性是指壮医药名词术语具有借鉴、吸收他系医学理论与文化的特性。莫清莲等[8]认为中医与壮医间的密切联系始于先秦时期的壮汉文化交流。庞声航[9]提到,在宋代中医的“阴阳”概念被引入壮医,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某些疾病(包括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并于明代撰修的《广西通志》中载入“壮族民间‘笃信阴阳’”一说。此外,王柏灿[10]则认为,壮医药在吸收中原汉文化的同时,还引进了来自“左洞庭,右彭蠡”的苗瑶族文化和部分东南亚和西方的外来文化,具体表现为壮医部分名词术语、诊疗技法和病症名称的引进,同时结合自身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建立和发展诊疗系统,并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壮医药理论体系。

3 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研究与制定

壮医药名词术语翻译旨在为世界各医学领域所认识、了解、接受,甚至在国际上扎根发展壮大,但苦于缺乏既定的英译标准体系,使其在国际的发展轨道上徘徊不前,甚至有所滞步。顾及壮医与中医同属祖国医学分支,在早期人类社会活动中已有交集,具有相似相联的特性,且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已建立国际标准。因此,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原则及方法的标准化制定可依循中医英译的既定标准以行而效之。

3.1壮医药名词术语的英译原则制定参照国内外近年来中医药英译多重标准并对其进行总结,可将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原则大致归为五类,即:对应性、简洁性、民族性、回译性及约定俗成。而壮医药名词术语的英译原则的规范化可参照具体如下述:

3.1.1对应性对应性是指译名词义与源词义相对应。杨海庆[11]提到,对于与源语言在语义上具有统一性及理解性一致的前提下,应努力追求等值翻译。而李蔚等[12]认为,在理解术语深意的基础上,应将“对应性”视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汤思敏[13]提出,英译术语应具备单一、无歧义的特性,此外,也须符合源词与译名在内涵上严格一致的对等。

3.1.2简洁性简洁性是指译名非用于释义,须简洁明了,不能过于冗长。贺小英[14]强调,在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过程中,应遵循准确性与简洁性的原则,从而达到去粗取精,剔繁存简的目的。张海红等[15]认为,应注意区分术语命名及内涵解释,言简意赅、简洁明了为中医药术语英译的重要原则。肖平[16]则认为,简洁是中医药术语的特点,英译时也应保持,同时,译文的简洁性不仅利于加强回译,能较准确地再现原文所含信息,而且还有利于中医走向世界并保持其固有特色。

3.1.3民族性民族性是指译名具有体现本学科所蕴含的人文涵养及思想精髓的特性。李照国[17]提出,虽然“语言国情学”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中的绝大多数词语可从别国语言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汇,但实际上一种语言中总是存在着一些反映该民族特有的事物、思想和观念的词语。蒋基昌[18]认为,从文化层面考虑,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医学体系,因此在名词术语英译上应将其固有特点予以体现。

3.1.4回译性回译性是指在结构与形式上,译名与源词须保持一致或相近。李英照等[19]认为,若翻译是在跨文化的双向交流活动中进行,则回译性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医英译正是这种条件下诞生的典型代表,因此中医英译的回译性极具研究价值。同样,牛喘月[20]提出,在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中,回译性可以较好地实现文字信息及文化信息双重双向、质优效高的传递。

3.1.5约定俗成约定俗成是指目前已通行的译名,虽与前述原则不完全相符,但仍予以采用。李永安[21]提出,作为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约定俗成在英译过程中起到了统一规范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混淆用词。张顺生[22]认为,“约定俗成”是人类语言最重要的特质,是人类社会在起源初始阶段进行有效交流的根基,而翻译作为人类活动的交流手段之一亦当具有此种特性。李照国[23]也提到,“约定俗成”的译名早已深入人心,若弃之不用,则会加重用语负担以及交流障碍。

3.2壮医药名词术语的英译方法制定迄今,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空缺需要借助既定的中医药英译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因此,不仅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的原则需要规范化,同时,其译法的制定始终也要依据中医药词术语英译标准进行。究其众多既定译法,可大致分为三类,即:直译法、意译法及音译法。

3.2.1直译法直译法是指根据原语言的字表含义直接将其译成对应的汉语术语。王治梅等[24]认为,直译能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一方面可保留源语言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可使译文的信息密度与源语言的信息密度保持一致,且具有较高的回译性。而魏迺杰[25]提出,中国传统医学在西方一些国家逐渐发展起来,因此,掀起了学习那些有别于西式术语且具有中国医学体系特色名词术语的热潮,直译法的运用不仅保留了该医学体系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而且赋予这些术语精确的专业内涵。

3.2.2意译法意译法则是指根据原语言的内涵以释义性的方式进行英译。刘淑颖[26]认为,意译是解决汉英缺乏对等性的重要手段,许多意译的中医概念能较好地传递信息,为我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意译术语是整个中医英语专门术语中的主要构成部分。朱建平等[27]也提到,意译法不拘泥于字表与结构,而是将源语言的深意有机地转化为译语的表层结构,重在再现原词语的蕴意,真实传达原语言所含信息。

3.2.3音译法音译法是指根据源语言的发音使用拼音以替代那些还未完全、甚至未被了解的新术语。丁雪光[28]认为,一些中医特有的名词术语在英译中没有对应词的情况下,当直译或意译都无法准确再现其内涵时,就应使用音译法代替之,使之转化为一个可以代表特殊概念的统一符号,从而形成一种规范化的译名,以避免原文信息扭曲或丢失。

壮医药与中医药同属中华民族传统医学,二者相似相联却又各有特点。 因此,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可在上述五大原则指导下,将三大基本译法结合运用,力求“神形兼备”,使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统一化。

综上所述,壮医药名词术语标准化英译是以壮医药理论体系为主导,并在其源语言特点上结合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建立起壮医药独有的标准化英译体系,从战略的高度为广西壮医药对外教育的发展,以及为政府制定广西壮医药国际化发展策略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将进一步促进壮医药学在国外的传播,促进其国际地位的确立。

[1]李晶晶. 我国五个主要民族医药的发展概况[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8, (8): 4-6.

[2]覃骊兰, 蓝毓营, 李敏智. 东盟背景下广西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的思路[J]. 大众科技, 2013, (06): 281-283.

[3]钟鸣. 发展壮医药的战略性建议[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 (2): 68-70.

[4]黄汉儒. 壮医理论体系概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6, (6): 3-7.

[5]蓝毓营. 试论阴阳在壮医与中医理论及应用中的异同[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2): 462-463.

[6]邓远美, 黄贵华. 壮医药传统特色与现代化的思考[J]. 医学与社会, 2006, (11): 22-24.

[7]蒋筱, 邓远美, 罗淑娟,等. 壮医学“三气同步”理论探源[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6): 1488.

[8]莫清莲, 戴铭, 梁艳红.《壮族医学史》的特点和教学[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24): 1-3.

[9]庞声航. 壮医内科学概述[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6, (5): 11-12.

[10]王柏灿. 壮医药的壮族传统文化特征[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7, (4): 3-5.

[11]杨海庆. 保持民族文化特色与太极拳的英译[J]. 搏击·武术科学, 2008, 5(12): 31-32.

[12]李蔚, 王奎, 刘路. 中医名词术语法译“对应性”翻译原则浅析[J]. 世界中医药, 2010, 5(3): 194-195.

[13]汤思敏. 关于中医术语翻译原则的探讨[J]. 中医学报, 2010, 25(3): 555-557.

[14]贺小英. 准确性与简洁性是中医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的原则[J]. 中医药通报, 2005, 4(4): 47-49.

[15]张海红, 施蕴中. 论中医脉象术语的翻译[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26(7): 655-658.

[16]肖平. 简洁也是艺术——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浅谈[J]. 浙江中医杂志, 2002, (1): 35-37.

[17]李照国. 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J]. 中国翻译, 2008, (4): 63-70.

[18]蒋基昌. 论中医术语英译的原则[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 11(2): 126-128.

[19]李英照, 施蕴中. 回译性与魏迺杰的中医术语翻译模式[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11): 208-210.

[20]牛喘月.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谈谈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原则问题[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4, 2(6): 474-476.

[21]李永安. 约定俗成在中医名词英译标准化中的作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 28(3): 71-72.

[22]张顺生. 对翻译中“约定俗成”的再思考[J]. 上海翻译, 2009, (2): 57-60.

[23]李照国. 还是约定俗成的好[J]. 中国翻译, 1992, (3): 55-57.

[24]王治梅, 张斌. 从痢疾英译名对比分析论中医病症名称的翻译[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11): 2988-2989.

[25]魏迺杰. 就谢教授及其同僚运用西医术语表达中医概念的回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26(8):746-748.

[26]刘淑颖. 中医英语专门术语的分类与语言特点[J]. 陕西中医, 2006, 27(7): 869-870.

[27]朱建平, 洪梅. 中医病名英译规范策略[J]. 中国科技术语, 2008, (2): 18-24.

[28]丁雪光. 中医核心词汇和经典语句翻译策略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 2006,21(8):500-501.

Study on Standardization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in Terminology of Zhuang Medicine

CEN SiyuanWEN JuanJIANG Jichang*

Guangxi Unir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1,China

Apply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 retrieval for searching information in data bases including CNKI,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Zhuang Medicine and research on English translation in terminology of TCM, and it will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n standardization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in terminology of Zhuang Medicine.

Zhuang Medicine; Terminology; English translation; Study on standardization

项目名称: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研究 ZDA2012005;壮医药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实践和研究 SK13YB050

岑思园(1989- ),女,汉族,2013级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英语翻译。

蒋基昌(1965- ),男,汉族,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英语翻译。E-mail: jiangjichang@163.com

R29

A

1007-8517(2016)14-0004-03

2016.05.07)

猜你喜欢

名词术语壮医英译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摘要英译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平衡气血原则临床研究进展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