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色
2016-01-31王春霞付婷婷
高 琪 王春霞 付婷婷 张 超
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浅析《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色
高琪王春霞付婷婷张超*
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滇南本草》中记载治疗脾胃病用药有210种,仅治疗脾胃病的药物有白地榆、石菖蒲、豇豆、过山龙。附方69个,单方31个,复方38个,医案1个。笔者就《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及组方、用药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滇南本草》中记载的药物及附方,对脾胃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遵义,可为脾胃病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
滇南本草;脾胃病;用药特色
《滇南本草》是明代著名医家兰茂毕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地方性专著,《滇南本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对于指导临床组方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记载了西南高原地区药物以及草木蔬菜药品,全书共3卷流传于世,载药458种[1]。《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使用的药物数量极多,经验方应用广泛。但目前对于《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方面,还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对《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以及组方规律进行整理和浅析,为脾胃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及组方
1.1《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单味药的论述书中记载治疗脾胃病的单味药较多,有210味,药味以辛、苦为主,而药性则温性、寒性皆有。如治疗反胃、噎膈、热痢、疳积、便秘、嘈杂多用寒性药,治疗泄泻、腹痛、胃痛、呕吐多用温性药。其中,仅治疗脾胃病的有白地榆、石菖蒲、豇豆、过山龙4味,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以过山龙为例,“消胸中痞满横膈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附方“过山龙三分、广槟榔一钱、莲子五分、芦子一钱,亦用石灰”治伤食,消食积,与现代药理研究过山龙具有促进胃动力[2]的作用相同。
1.2《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经验方的论述书中治疗脾胃病的附方有69首,其中单方31个,复方38个,可见单方复方数目基本相同,兰茂对治疗脾胃病的处方运用娴熟。以姜味草附方为例,“姜味草三钱、吴茱萸二钱、草豆蔻三钱、吴神曲三钱、甘草五分,共为末,滚水点酒服,或为丸,治疗胃脘胀痛、呕吐、吞酸、嘈杂、腹泻等疾病。”现代研究认为姜味草含有挥发油、萜类、甾醇、酚类或还原性化合物、多糖、三萜类化合物、香豆素及其甙类等多种成分,具有温中健胃、祛风散寒除湿的功效[3],与原文中姜味草可治胃气面寒疼痛相符;在黄元御的《长沙药解》中吴茱萸可“温中泻湿,开郁破凝,降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泄利”;草豆蔻可“燥湿调中,运行郁浊,善磨饮食,能驱痰饮,治胃口寒湿作痛,疗浮肿腐败成积,泄秽吞酸俱效,蛮烟瘴雨皆医,痎疟堪疗,霍乱可愈,反胃噎嗝之佳药,呕吐泄利之良品”;神曲可“化谷消痰,泻满除癥”,甘草调和诸药,以酒为引,上六味共奏温中理气,止呕止泻之功。
2 《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
2.1用药部位《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药物,入药部位不同。有全草:石椒草,治胃痛、腹胀;马蹄草,治疳积。果实:花红果,治腹胀、吐酸;小枣,安中养胃。叶:乌药,治腹痛腹胀;红萝卜杆叶,治痢疾、腹痛。根:赤芍,泄脾热;桑白皮,降胃气。茎:山慈菇,治大肠下血;土茯苓,止泄泻。花:玉兰花,止胃痛;旋覆花,治腹痛、腹胀。枝:寄生草,治恶心呕吐、反胃、大肠下血;落花参,治水泻、腹痛、疳积。种子:杏仁,润肠胃、消积;莱菔子,治痞块、腹痛、腹胀,消食;松脂:松香,除胃中湿热。
2.2药引及调和药物《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使用的药引以食品为主,如酒、茶、调味品、米制品等。如酸饺草一钱,威灵仙二钱,老茴香根五钱,水酒煨服,止胃痛;旱螺壳,新瓦焙干为末,每服一钱,好春茶汤送服,治反胃。调味品为姜枣、糖(红糖、白糖、冰糖、砂糖)、蜜、茴香子、醋等,如白莲花叶三钱,入冰糖五分,止呕吐。此外,亦将灯心草、童便等传统中药作为药引使用。
2.3药物剂型及使用方法 《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药物剂型以汤剂为主,亦有丸散剂,服用方法皆为内服。内服可使药物接触胃肠道,增加疗效,且脾胃病宜调养,常将药物与餐同食。如“用芡实、淮山药、苡仁各半斤,莲子、扁豆各一斤。以上五味,碾细末,每次用药一茶匙,入米粉中煮熟吃”。2.4提倡预防保健,注重以食为药《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药食同源的药物有74种,而且种类较多,蔬菜类19种,水果类18种,肉类7种,海鲜类9种,调味类5种,米豆类15种,坚果类1 种。包含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药物,如马齿笕、槐花、荷叶、苹果、鸭、蟹、大蒜、毛豆等。这些药物取之于生活,容易得到,而且临床应用方便,对于日常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4 小结
《滇南本草》明确记载治疗脾胃病的药物有210种,其中治疗胃痛23种、呕吐36种、呃逆5种、痢疾39种、噎膈9种、便秘5种、泄泻36种、腹痛36种、痞满5种、吞酸8种、嘈杂4种、反胃18种。书中明确记载的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方有69个,其中单方31个,复方38个,医案1个。本书中记载的大多数药物或是以食为药,或是生活中随处可见,常与餐同食,具有地方特色和简便廉效特点。《滇南本草》中记载的药物及附方,对脾胃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可为脾胃病新药研制与开发提供新思路。
[1]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增补,滇南本草整理组整理.兰茂《滇南本草》[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
[2]王静,杨军,黄峰.过山龙促进胃肠动力作用及有效部位筛选[J].中药材,1998,2(7):363-365.
[3]张庆芝,杨树德,游春,等.姜味草的生药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1(2):30-31.
(编辑:刘斌)
2016-05-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傣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傣医学。
高琪(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医药。
张超(1959-),男,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医药。E-mail:1055705389@qq.com
R249.21.7
A
1007-8517(2016)15-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