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一双做梦的手(外一篇)
2016-01-31姚凤霄
姚凤霄
读书的时候,读到精彩的地方,心里暗暗击掌叫好,忍不住用笔画上记号,回头重读,细细品味,享受书虫之趣。去到一个怦然心动的地方,离开了还是放不下,忍不住想再去一次。在每个人心中。这种魂牵梦萦的地方并不多。伸出一双做梦的手,抚摸曾经到过的地方,这是人生中奢侈的享受。
人生细碎的时光,在眼睛的张合间渐渐变少。眼睫毛缝隙里匆匆闪过的美丽,是来不及看清的梦幻之花。如果遇到梦幻之花开放的机缘,就要好好珍惜。我的梦幻之花开在一个鲁西北的平原小城惠民。
我与滨州的文人才子云云朵朵地相会在雨后的早晨,一同坐车到惠民追寻一种精神的对话——文人之间的对话,人和历史的对话。彼此伸出一双手相握,握住纷飞的文思,交流思想:握住历史文明的脉络,感受当地历史蕴含的深厚广博。一种自在惬意的感觉,恰如“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的意境相合,可不就是一种梦里梦外的恍然入世?
夏色弥漫在广阔平原丰茂的土地上,无边的绿意簇拥着周边的景物,金黄的麦浪不时闪亮平静的眼眸,远有飞鸟掀动翅膀打破蓝天的静谧,近有蝴蝶飞蛾舞兮蹈兮亲近着草木花朵。坐在车上,芳香的味道一股劲的涌过来,麦香花木香融合而成田野的味道,大口吸一下,清新清凉,沁人心脾,田野的味道在鼻孔里长久的住下来,赶都赶不走。时间一长,就感觉不出它的存在,但人的情绪好起来,忍不住想快活地喊几声。
在惠民,我们走马观花地看孙子兵法城。对孙武其人,对《孙子兵法》充满深入探究的好奇。也许从小记住刀枪剑戟的英雄故事多了的缘故,我对孙武并不陌生。小时候听老人讲古:孙武训练宫女,先是“三令五申”,后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等等,还听到孙武玄孙孙膑的故事,孙膑在田忌与齐威王及贵族赛马时,以“下驷对上驷,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输一场,胜两场,助田忌赢了千金。还有,孙膑用“减灶之计”大败庞涓,庞涓自刎,全歼魏军十万。这些鲜活的历史故事深深地刻在童年的记忆里。我由此崇拜那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帅才,对兵法运用感到很神秘,少年时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在敌军司令部里的女间谍。现在想来好笑,女间谍岂是我能干的,我实在没有那么多的本领。
来到孙武祖地,从时间的缝隙里,历史的文字里,把前朝前史打开。哗哗开启的不只是历史书页,而是古老智慧和谋略的宝藏之门。
春秋之时,战火频仍,生灵涂炭,众生苦难深重,各国之间.连横合纵或结盟吞并,芸芸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这就催生了篱笆墙下、木轮车里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他们思考,他们奔走,寻找理想的社会秩序和生存之道,孙武研究兵法,是武圣。孔子呼吁仁爱,是文圣。他们研究的领域不同。但他们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他们在为人们寻找一条通往诗酒田园的光明之路。
我们只谈孙武和兵法。孙武祖父妫完,父亲孙凭是著名的军事家,贵族的血统让孙武得以阅读军事典籍《军政》,学习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生活在祖辈父辈身边,他也在历次作战中学到了宝贵的经验。羽翼渐丰的孙武对齐国公室内部争斗极为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头。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晋伐楚,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象。孙武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孙武值血气方刚的青春年华,他毅然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去,孙武一生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亦葬在吴国。
我们一行人在孙子兵法城流连或驻足。看到攻城的战车云梯吊桥武器。我的脑海里复现刀枪箭矢,摇旗呐喊,千军万马呼啸而来的春秋时代。面对战争和流血,人性的软弱和保护自己的本能会让人倏然逃开。眼前虽然只是冰冷器物,仍让我心生恐惧,心里的停顿和坠落是悲惨的,后背发凉,毛孔收缩,一下子回到生存的原点。当恍然醒悟,承担起历史的这种苍茫和重压,思想才从原点再次出发,这种出发是断裂后的接续,是继承之后的了然,是灵魂洗涤之后的安宁。
直至今日,世界上种族不睦,国土之争,利益不均,依旧是战火硝烟的起因。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世界,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和华盛顿五角大楼,事件共造成3201人遇难。人性的恶。驱使人类走向灾难,走上不归路。我们面对电视画面上巨型建筑瞬间的灰飞烟灭,瞠目结舌。非战,止息恐怖的战火,才是人类的福祉。向善。人与人和谐相亲,才有人类美好的未来。
伸出一双手,翻读《孙子兵法》,感受其博大精深,思想富赡,逻辑缜密,也抚摸来自上苍的神性启示。《孙子兵法》十三篇,篇篇珠玑,端的是不朽的军事巨著,它也是人生智慧及谋略的经典之作。还蕴涵了丰富的人文精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真知灼见,洞穿人情世故,烛照千秋。孙武“慎战”和“全胜”的思想让我们为之膜拜。每次阅读思考,都有不同的收获和裨益。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的,人生是一次匆急短暂的旅程,沿途的风景也永不再现。我们一行人在孙武高大的塑像下留影,阳光在头顶发出热烈的响声,艳阳光照大地上的每一个生灵,给予我们生存的力量和永恒的启迪。我们此时来到惠民,会成为历史中的某一刻,也是我们一生中不可置换的一刻。
我想说,你先来孙子的祖地拜谒,感受古老文化之地的气场,沾染一身灵气,然后伸出一双做梦的手,认真研读学习中国文化的瑰宝——《孙子兵法》,抚摸来自两千五百年前古人心底的那些柔软和坚硬,在孙子的心智和思维中驰骋,学会理性的思考和智慧的入世,那就善莫大焉。
那么近 那么远
难得这样一个晴朗的好天气。风把一树清气打下来,落在我脸上身上,凉凉的感觉沿着皮肤上的毛孔簌簌而来。在6月雨后的清凉里,我走在山东惠民的土地上。远望长空浩瀚,白云团团开散;树茂草丰,麦浪波涌香远:道路通畅,各种建筑图景静列默然,当崭新的晨光在遥远处升起,天地之间的人和物沐浴在花朵般的闪亮里,我与万物深情相依,漫漫又深深地呼吸。天蓝得如同胸前奶奶送给我的蓝宝石吊坠,润润的,晶莹透亮,融着一种贴心贴肺的欢喜和清凉。远处近处都那么安宁,不见匆忙和杂乱,整个一座惠民县城宛若小鸟般欢唱着。早就听说惠民历史文化悠久,我来孙子兵法城和武定府衙一探究竟。
茫茫鲁西北平原上的一个边远小城,沿革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名字,厌次、乐安州、武定府、惠民,曾有秦始皇、孙武、东方朔、朱高煦等皇族、官员到过或居住过,广阔的、富贵的、残酷的、精神的交锋和无限的孤独,都曾经随皇帝皇子皇妃官员浸润过这块土地。居住在这里的一颗颗柔弱而粗糙的心灵,在黑暗处怯怯地亮着,烛照出一些醒悟和不朽,创造并熔铸了这个历史文明之城。我的思想随古老的文字和瓷器降落在惠民前朝的时光里,空气中悬浮着遥远生活里迁延的真实和素朴,土地上存在着一种曙光先照的文化传承。
远在从前,混沌和野蛮被智慧与文明打败,思想巨擘孙武的祖先,居住在此地,家族传承,后世创造。思想脉络和智慧的历代凝结,用一部《孙子兵法》留存于后世。读过《孙子兵法》,便惊诧于惠民有如此浩大的精神气质,还让我突然感到一种恐惧,一种来自远古的恐惧。曾经刀枪剑戟。兵来将往,杀机四伏,血色黄昏中万马嘶鸣,喊杀阵阵,物化的世界在这里不停地死去,不停地诞生。继而,我又有一种对先人的崇拜和虔敬。浩瀚的物质和精神海洋,荡涤过处于黑暗和混沌中的万千生民,历朝历代。都融在他们生命的足迹中,他们慢慢找出一种秩序,在众人合唱中提起一口清气,弥漫后代的身心,于是。天神的思想被孙武领回了家,他的智慧凝结成瑰宝。他的思想走得那么近,又走得那么远,他让当世的人循兵法百战百胜,让后人的后人读兵法,领悟到无限的希望和光明,直到现在的我,还为他旷远的思想而顶礼膜拜。《孙子兵法·火攻篇》“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孙子兵法·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重视慎战、伐谋、伐交。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安国全军”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东方战略思想,时至今日,越来越彰显其理性和智慧的光芒。
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与这个地方和这里的人相距不远,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和旋律,与我的生活感觉建立着一种绵延不绝的联系,更有甚者,仿佛写在久远的粉黛额头和花样云鬓之上。恍惚之中,我就是王府里一位花容丽服,环佩叮咚的女子,千百年来,我在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代变身,在其“同一性”中抵御着时间河流。我的小楷书法册页里这样记着: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徙封乐安州,将州衙改设为王府。
朱高煦是明成祖次子,在储君之争中落败.他来到乐安州,空有一身武艺无法施展,心情苦闷怨恨,常在府中花园散心,在女子和琴棋书画中寻找安慰。我似乎嗅到了远古传来的一缕梅香,那梅香开峭壁之间,开得失意、落寞,清晰如月光清冽,又淡缈如被谁的俏指丢掉的红帕。我一遍遍揣想,朱高煦身边的女子中有我吗?如果没有,我弹奏的古琴声中。怎会融进王府屋宇的巍峨、水榭楼台的清雅和刀枪剑戟的勇武之音……如果没有,我怎会为汉王朱高煦的郁郁不快而歌声清越……如果没有,我的画作里怎会有王府屋面正脊的花样兽脊,悬月屋檐下美人倚栏远望的侧影……
这块土地上尘封的往事,随着神灵的召唤,在雷声暴雨狂风中变得一片混沌,微茫虚妄的灵肉在彻夜的诵经声中低沉又升腾。朱高煦智勇双全,为明成祖登基立下赫赫战功,他来到乐安后,募练精兵,觊觎皇位。宣德元午八月,他在乐安起兵造反,明宣宗亲征,朱高煦出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于逍遥官后被烧死。同年,王府改为武定府。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写就,历史残酷不仁?历史公正无私?其真相如何,后人不得而知。天地无语。
时光从武定府衙正脊两端正吻兽的仰天静候里走来,从府衙的撇山影壁、旌善亭、申明亭、照壁、辕门、狮子里慢慢逝去,我一步步从远至近,我看得懂拥有黄天厚土的上苍,在这块土地上搅动风霜雨雪,瘟疫灾害,放任战争和流血,熬煎众生,也赐福于荒芜之地的百姓艳阳和甘霖.以春华秋实,笔墨纸砚,赐予他们特有的智慧。吹亮了东方文明的一缕晨曦。人们蒙昧的日子过得太久了,远去的祖先痛苦地醒省,留给我们悲怆的昭示,让我们慢慢领悟。人是世界的过客,荣辱是人的感受,生死是永恒的。
历史记载,朱高煦确实居于此地多年,孙武祖地真在此吗?历史考据自有历史学家细究,我们姑且不去触及,只说镇国之宝《孙子兵法》吧,这是走向世界的经典。我们从小读书就知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如此等等,兵法谋略是人类的大智慧。中国这块古老灵性之地诞生了开掘世界文明源头的先驱孙武,《孙子兵法》的厚重伟大,使之在两千五百年之后。作者孙武仍有数不清的知音和崇拜者,他们虔敬,他们研究解读,薪火相传,在用阳光一样干净的精神,去延续守护,去解析其神质。把古时生命的结晶以及生存的智慧投射到现时的人世间。
春秋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把《孙子兵法》当作兵家文化瑰宝。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孙子兵法的“和平与强兵”构成了我们“和平威胁”的战略思想,孙子兵法“全胜”的理念和追求,超出了战争本身。及至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大潮奔涌之时,《孙子兵法》成为商界乃至政界的精神经典。掀开历史的尘土。双手抚摸人类童年的面容,得到的依旧是绚烂无比的纯美,古老的智慧,历久弥新。一部《孙子兵法》,一部人间是非曲直的大书,一部人生规划和谋略指南。《孙子兵法》是我们坚强的精神拄杖,也是中华泱泱大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根基。你随时可以触摸可以翻看。再棒的兵法.没有结合时势而读,都达不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和精神空间,领悟不了其现时的张力和精髓。历代统治者都知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如果没有治国惠民之智慧,统治者的皇宫大厦会土崩瓦解。他们左手运作兵法,右手施惠于民,才让国家长治久安。《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极品。如果我们能沿着惠民的历史。读懂人性的美丑,读懂国家社会,那就善莫大焉。
惠民是一个充满文化魅力,诱人耳目,能把人的想象激活的灵性之地,我们从中得到的裨益,远远超出它平静的外表。那一段城墙,一缕地气升腾的讯息,把物化或精神的东西,通过一种灵性之音涌入我们的灵魂,你借助一个器物,一段文字。一角景色,可以走进你所想要去的一个时代,你可以在时空里漫步,在地老天荒的星云之下静立。与远古的人和物对话,感受历史的瞬间和永恒。
我离开山东惠民,心里还放不下,放不下历史的辽远苍茫,放不下《孙子兵法》的神妙,还放不下一种纯民本的思考。惠民,现时武定府衙和孙子兵法城建筑群的外在景色之美,都浸泡在历史的骨子里,它离我们那么近,那么远。
责任编辑/兰宁远
插图/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