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评价语,让课堂生成正能量
2016-01-30林运来
林运来
﹝关键词﹞德育工作;课堂评价;心理成长
林崇德老师指出,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工作无处不在,许多人都在提倡全方位、多渠道地探索德育途径,这是符合德育工作的特点的。西方的“潜课程”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因素。正所谓“坐而论道者能起而行之,所要加于人者必可行于己”,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用好课堂评价,从中提炼出充满正能量的话语,不仅能给学生创造探索、体验和顿悟的空间,让学生观微知著、自省自悟、豁然开朗,而且能生成精彩,使课堂更具张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新境界。
一、创新情境,四两拨千斤
“宇宙里有些什么”课堂实录片段:
师:刚才我们读完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提出疑问。
生1:老师,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的“万万”是多少?
(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都笑了,生1非常后悔自己提了一个被人讥笑的问题,深深埋下了头。)
师:同学们不要笑,也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它里面有学问呢!哪位同学能看出其中的奥妙?
生2:我觉得“万万”读起来响亮许多,顺口得多。
师:讲得好,其他同学还有高见吗?
生3:还有强调作用,好像“万万”比“亿”多。
师:通过对“万万”的讨论,我们了解到汉字重叠的修辞作用,它不但读起来响亮,而且增强了表现力。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这个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呢?
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将视线集中到刚才发问的学生身上。这个学生如释重负,先前的惭愧、自责一扫而光,仿佛一下子聪明了许多。
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幼稚”的问题,老师一句“同学们不要笑,也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它里面有学问呢!”犹如画龙点睛之语,不仅小心地呵护着提问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告诉我们什么叫“唤醒”和“激励”,什么叫“尊重”与“平等”;教师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体验式”学习,其效果远远大于“说教式”的诠释,进一步告诉我们什么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什么叫探索与创新。
二、将“错”就“错”,曲径可通幽
教学“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时,我以下面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在学校里,老师经常这样对学生说:“如果你的数学成绩好,那么你的物理学习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按照这种说法,似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关关系,这种说法有没有根据呢?
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类比我们常说的“吸烟有害健康”、“名师出高徒”,你能举出更多的描述两个变量相关关系的生活实例或成语吗?
生1:粮食产量与施肥量。
生2:父亲身高与儿子的身高。
生3:瑞雪兆丰年。
生4:虎父无犬子。
生5:歹竹出好笋(闽南俗语)。
生6:男人有钱就变坏。
……
生6的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全班同学满堂哄笑。其他学生边笑边看着我,想看我怎样“收拾”这个学生。我不慌不忙地谈了自己的看法:第一,从知识层面上来说,生6的举例是符合两个变量相关关系的要求的;第二,从生活层面来说,生6说出了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的一种不良生活现象;第三,从道德层面来说,我们做人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要去沾染,要自觉的抵制。我的话说完,学生陷入了沉思。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教学面对的是人,而人是生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及需要的整合体。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会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对一些不良的社会现实及问题不应“唯恐避之不及”,而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未来,帮助他们认清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更要成为“人师”。
三、巧妙引导,润物细无声
下面是一位老师教学“函数的应用”讲解一道例题时的教学片段。
题目:下列函数中,随x的增大而增大速度最快的是( )。
A. y=ex B. y=1001nx
C. y=x100 D. y=100×2x
由于选项D在指数函数中增加了系数100,导致不少学生错选D,教师在解释完指数函数的增长快慢只与底数有关后,结合社会上的“拼爹”现象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在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的社会,中小学生的贫富意识也越来越明显,这就造成了很多人比拼自己的父母,例如:经济能力、社会地位等,这些人认为自己学得好,有能力,不如有个“成功”的老爸。出生家庭,决定了一个人的出路,有一个“好爸爸”,就有一个好前程。这就相当于在指数函数的前面增加一个相当大的系数,如同选项D,在开始阶段,这个系数可以帮助它增长得较快。但是越往后,选项A中的函数的后劲就爆发出来了,原因在于其底数较大,它的增长速度反超了选项D中的函数 。这个底数就相当于你自己。“拼爹”终究还是不如“拼自己”,靠“拼爹”只能拼一时,只有“拼自己”,努力修炼自己的本领,勤劳奋斗才是成功的王道。我们要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用羡慕别人现在靠“拼爹”过得比你好,二十年后,三十年后,谁过得幸福快乐还不一定呢!
教师的一席话,娓娓道来,犹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又脉络清楚,丝丝入扣,不急不躁,“慢火炖豆腐”,功到自然成,令学生感到可亲可敬,从而可信可听,真正达到启发诱导之功效。
总之,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今天我们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堂评价语生成正能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共鸣,促进其自我成长,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人生。我相信,以激发学生心理成长的内在正能量为目标的教育,换来的将是理性和谐的未来社会。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厦门,363105)
编辑/张帆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