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2016-01-30官宇男松原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吉林松原138001
官宇男(松原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吉林 松原 138001)
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官宇男
(松原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吉林 松原 138001)
【摘要】目的 分析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与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呼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为研究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我院选取收治的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单独用药方案与联合应用方案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男40例,女15例,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龄54岁,平均(64.1±
4.1)岁,平均病程(15.4±2.8)年;病情:轻度7例,中度43例,重度5例。对照组男41例,女14例,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56岁,平均(64.8±4.2)岁,平均病程(15.7±2.9)年;病情:轻度8例,中度43例,重度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症状、胸部X线、心电图及肺功能指标等检查,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无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及肝肾功不全患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感染、低流量吸氧、止咳化痰及平喘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独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每次1~2喷,每天4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每间隔30 min吸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每次1~2喷,每天4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后进行效果评价。
1.3 疗效判断[1-2]:①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与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变化情况。②临床疗效。患者用药3 d后,喘息、呼吸困难、咳嗽及哮鸣音等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可视为显效;患者用药4~7 d后,临床症状、症状部分好转,肺功能指标部分改善,可视为有效;患者用药1周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指标等各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现象,可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③呼吸困难评分。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中呼吸困难评分量表对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评价。0分:日常活动时无呼吸困难症状;1分:爬坡或快走时,有呼吸困难症状;2分:常速行走有呼吸困难症状;3分:平地正常行走超过100 m,有呼吸困难者症状;4分;穿/脱衣时有呼吸困难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37例(67.3%),有效15例(27.3%),无效3例(5.5%),总有效率为94.5%(52/55例);对照组显效25例(45.5%),有效18例(32.7%),无效12例(21.8%),总有效率为78.2%(43/55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EV1/FVC等指标比较:治疗前,观察组FEV1%为(56.1±7.7)%,FEV1/FVC为(52.5±11.4)%;治疗后,观察组FEV1%为(67.5±10.9)%,FEV1/FVC为(66.7± 12.1)%。治疗前,对照组FEV1%为(56.2±7.9)%,FEV1/FVC为(52.7±11.1)%;治疗后,对照组FEV1%为(54.5±10.8)%,FEV1/ FVC为(57.1±11.3)%。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EV1/FVC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为(3.1±0.4)分,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为(0.7±0.2)分。治疗前,对照组呼吸困难评分为(3.2±0.3)分,治疗后,对照组呼吸困难评分为(2.2±0.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疾病特征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及气道炎症,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进入急性加重期,导致患者呼吸功能下降,严重可导致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及低氧血症,病死率较高[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与发展中,慢性气道炎症、白细胞介素-8、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32、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以及肿瘤坏死因子具有中重要的参与作用。临床常采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可有效解除患者气流受限、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以及扩张支气管,从而缓解其临床症状[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联合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独采用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联合吸入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指标及呼吸困难症状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沙丁胺醇属于一种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抑制炎性介质及内源性物质释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减轻患者水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7-01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