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医诊治慢性胃炎的特色及优势

2016-01-30关丽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诊治慢性胃炎蒙医

关丽炜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民族医药

蒙医诊治慢性胃炎的特色及优势

关丽炜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摘要】蒙医用整体观、辨证法诊治胃病有独特的认识及优势。笔者从蒙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胃病蒙医古典记载、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辨证分型论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胃炎;蒙医;诊治;特色;优势

蒙医胃病是指不同因素下消化之能相对平衡失调导致上腹部不适、疼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病的统称[1]。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病,以胃镜检查诊断为主。慢性胃炎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2]。本文对蒙医诊治慢性胃炎特色及优势进行了综述,现报告如下。

1蒙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常以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为特点,主要症状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饱胀感,可伴有反酸、嗳气、纳差、恶心、黑便等。蒙医认为,本病起因主要由于“巴达干”偏盛客于胃内并与“希拉”、“赫依”相搏,导致胃火衰败,进而功能紊乱所致。根据临床症状及脉象、舌象、尿等表现,本病属于蒙医“巴达干希拉”[3]或“胃包如病初、中期”[4]病范畴。

2胃病的蒙医古籍记载

关于蒙医胃病的分型,在蒙医经典著作的记载很多而且特别详细,如《四部医典》中记载为胃病分为寒、热两种,其中寒有九种、热有六种,简略为八种[5]。17世纪后人们对胃病的基础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兰塔布》中开始把病从性质上分型,注重基础病,只分为寒、热两种。此后《蓝玻璃》[6]、《蒙医金匮》[7]等书籍当中胃病分为寒、热,并记载了胃病的赫依、希拉、巴达干,齐素(血)的症状和治疗的药物。《甘露四部》[8]、《通瓦嘎吉德》[9]等书籍当中也有记载。《蒙医药学注释大辞典》[1]中分为胃寒,胃热和包如性三种,胃病的赫依、希拉、巴达干,齐素作为专题解释。

《哲对宁诺尔》[10]中写到胃赫依病的症状为胃痛如刺、嗳气,干呕或者肠鸣腹泻;胃希拉病为腹泻或呕吐;胃巴达干病的症状为胃闷痛,凉性食物难消化,进食后出冷汗又疼痛、馋食,呕吐粘液,下利清谷;胃齐素病为盛寒、盛热均疼痛。

《月光医经》[11]当中记载为胃内赫依、希拉,巴达干聚集的症状如下:赫依的症状为胃寒痛;希拉的症状为反酸;巴达干的症状为性质和重叠两种。

3病因和发病机制

蒙医认为消化之能是消化食物的根本因素,其位于胃肠。食物借助调火赫依的作用进入胃内经腐蚀巴达干所腐蚀,同时被消化希拉之热所溶化,再用调火赫依之作用所分离,最后生化为食物消化、排泄,人体才不生病。如果太过与不及、不协调、失调时食物不能消化吸收,则易患胃炎。在《四部医典》中记载:“当医治胃、脾,肾之疾病时,应以抑巴达干为主。” 其原因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气候变化、精神刺激等因素,使齐素、希拉之热邪蕴积于胃腑,由于胃系巴达干之居处,也是巴达干邪串行之道,从而齐素、希拉之热邪常巴达干掩盖积久所致。

4辨证分型论治及实验研究成果

策·苏荣扎布编著的《蒙医临床学》[12]书里把胃病分为赫依、希拉、巴达干,包如等。胃赫依病治疗以祛巴达干赫依、升胃火为原则;睡眠差时则睡前冲服三十五味沉香散,腹部胀痛则服用六味木香散和光明盐四味汤散,呕吐时则口服七味广枣散和壮西六味丸。胃希拉病治疗以清希拉、调胃火为原则;以黄绿色呕吐时服用哈日十二味散与六味甘草散,疼痛厉害时口服六味木香散和哈敦海鲁木勒九味丸。胃寒痛时冲服八味莲花散和六味木香散。

《临症医药鉴》[13]中记录到治疗胃病总体上服六味安消散。

以整体观为基础,辨证分型是蒙医学的一种特色。经文献检索得知蒙医胃病分型的治疗大概如下:①治疗胃巴达干赫依病:以祛巴达干赫依、升胃火为原则。药物宜选四味光明盐汤、白丸、五味清浊散,十味诃子胃寒散等;②治疗胃赫依希拉病:以抑赫依清希拉、调胃火为原则。药物宜选五味金色诃子散、健脾五味丸、十味黑冰片散、斯日希、嘎日希,六味巴特尔汤等;③治疗胃包如病:以攻祛包如热毒、清包如热邪、使精华得以正常转化畅行,抑渗漏出血为原则。药物宜选九味牛黄散、二十一味寒水石散、大剂汤、十三味松石丸、八味止血红花散、六味木香散,六味安消散等。

实验研究成果:杨宏昕等[14]通过研究阿那日五味散(石榴五味散)对动物胃肠功能的影响,结果证明石榴五味散具有促进胃肠运动,保护胃黏膜及镇痛作用。对肠胃功能失调具有良好的作用。敖奇[15]用蒙药六味安胶囊与巴特日-7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25例,结果显示,总清除率为96%。

5小结

胃主消化,并将饮食腐熟,形成食糜后运送至小肠。由于胃所处部位、五行之源、三根通道及自身所居三根特征,胃病诱因颇多,但是三火平衡失常、巴达干偏盛是其基本原因。胃为受纳和消化饮食的重要腑器,与小肠、大肠、胆囊、膀胱、三舍并称为六腑。是“受纳土源精微的糟粕之腑”,而蒙医用整体观、辨证法诊治胃病有独特的认识及优势。

蒙医学以整体观、辨证法诊治疾病,尤其在治疗胃病方面有独特的认识及优势。蒙医认为,胃像是“烹调食物的锅”一样,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六腑之一。蒙医治疗任何疾病时首先看重胃病的治疗,即使没有胃病,也会给予调胃火、助消化的药物。综上,蒙医诊治慢性胃炎有其特色及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金玉主.蒙医药学注释大辞典[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71.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2-385.

[3]白哈斯.蒙药壮西灰剂治疗慢性胃炎60例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05), 13.

[4]乌力吉巴特尔,呼和巴拉,包布仁.蒙药壮西-21味丸治疗慢性胃炎60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4, 6(6) : 1143.

[5]宇荽·元丹贡布. 四部医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53-554.

[6]第司·桑杰嘉木苏.蓝玻璃(下册)[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1.

[7]巴盟蒙医研究所译.蒙医金匮[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770-775.

[8]伊希巴拉珠尔.甘露四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91.

[9]吉格木德丹金扎木苏.通瓦嘎吉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81.

[10]罗布桑却因丕勒.哲对宁诺尔[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8-209.

[11]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编译.月光医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244.

[12]策·苏荣扎布.蒙医临床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44-546.

[13]金巴编.临症医药鉴[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 904-909.

[14]杨宏昕,白音夫,党小菊.阿那日五味散对实验动物胃肠功能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1,33(03):218-212.

[15]敖奇.蒙药抗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 (04):17-18.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001-02

(收稿日期:2016.03.15)

猜你喜欢

诊治慢性胃炎蒙医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蒙医“萨病”治疗概述
浅谈室性早搏的蒙医诊治
蒙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赫依型心刺痛患者蒙医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