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腰膝顶法治疗急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2016-01-30唐中尧胡建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扳法正骨腰痛

唐中尧 胡建超

四川省泸州市中医院脊柱外科,四川 泸州 646000



旋腰膝顶法治疗急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唐中尧 胡建超

四川省泸州市中医院脊柱外科,四川 泸州 646000

急性腰痛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伤后患侧或两侧腰背部持续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疼痛时间在12周以内的腰痛为急性腰痛,约有70%~85%的人在一生中会经历腰痛。引起腰痛的原因至今不能确定,属于中医学“腰痛”、“闪搓”、“腰痹”范畴。“旋腰膝顶”法源于传统正骨推拿流派的“正骨八法”,在祖国传统医学各个流派中都有所运用。本文从文献出发.分析归纳“旋腰膝顶”法在不同骨科流派的临床具体运用及机理研究.为临床运用该法治疗“急性腰痛”提供一定的文献支撑和理论依据。

急性腰痛;腰痹;旋腰膝顶法;研究进展

急性腰痛俗称“闪腰”、“岔气”,亦称“梗腰”,属于中医学“腰痛”、“闪搓”、“腰痹”范畴,“急性腰痛”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原因可能因为人体过量负重,或者腰部遭受突然扭转暴力等。主要表现为伤后患侧或两侧腰背部持续性剧烈疼痛,强迫体位,辗转不能,活动、咳嗽等腹压增大时均可加重疼痛,腰肌和臀肌痉挛;腰部僵硬、不能翻身;骰棘肌或臀大肌紧张,脊柱侧弯,休息后疼痛不能缓解,使用止痛药物也难缓解疼痛。《素问·痿论》指出:“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骨骼是人体所有的活动支撑,中医学所指的“筋”包含现代医学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筋”附着于骨上,筋的主要功能为连属关节,主导形体、关节的活动,证实急性腰痛的病位既有“骨错缝”的机制,又含“筋出槽”的合并损伤。《金匾翼》中描述急性腰扭伤:“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立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 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也。”纵观急性腰扭伤的各类病因,其实质皆符合“不通则痛”的病机概要,故治疗应遵循“通则不痛” 的原则。

祖国传统医学对于“腰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1]中指出:“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理筋正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伤病组织的修复,使机体尽快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临床疗效显著[2]。“旋腰膝顶”法源于传统正骨推拿流派的“正骨八法”[3],以此为基础并加以发扬,将“端”、“提”类手法结合、衍生,在中医学各个流派中都有所运用,其操作具有“稳、准、轻、巧”的特点,临床疗效显著,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所推崇。笔者立足此类文献摘要,分析归纳“旋腰膝顶”法在不同骨科流派的临床具体运用及机理研究,以相关文献理论和实验数据为“旋腰膝顶”法对“急性腰痛”的治疗提供指导作用。现就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的“旋腰膝法”的临床研究总结如下。

1 不同方法的临床研究

1.1 单纯腰椎定点旋转法 李修强[4]将7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和斜扳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甾体消炎药物芬必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杜诚恳等[5]将纳入研究的9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分成2个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斜扳手法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3次。治疗前2组患者腰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5),提示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 朱立国等[6]运用坐位旋转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59例,其中临床控制2例,显效17例,有效2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36%。刘海涛等[7]运用相同手法治疗腰椎滑脱症35例,总有效率为83.9%,该实验主要对比不同治疗方式的前后病变腰椎角度在影像学上的差异,证实经坐位旋转复位法进行复位能够在腰椎前屈旋转失稳状态下较好地恢复相邻椎体的解剖关系,此法临床疗效满意。林绵辉[8]用坐位旋转复位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滑脱症28例,总有效率92.9%,他认为该手法可使椎后关节的下关节突产生多方向的位移,使得病变椎体椎间孔扩大,改善神经根受压程度,同时对相应椎体有不同程度的向后提拉作用,改善椎体滑脱程度,以上机理符合中医骨科“敕正”的理念。

1.2 单纯牵引拉伸类手法 传统医学倡导“筋骨并重”,这也是业内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共识。牟新[9]采用手法治疗111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并以腰椎前屈受限和后伸受限为分组标准,后伸受限的病因为骨性,使用关节矫正手法治疗;前屈受限的病因为肌性,使用肌肉按摩手法治疗;有效率分别达98.2%、90.9%,效果满意。陈军[10]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两组均采用腰椎斜扳法治疗,治疗组加用膝顶腰椎后伸扳法,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治愈及显效率73.5%,远高于对照组43.3%(P<0.05),研究认为运用膝顶腰椎后伸扳法可使椎间盘内产生前松后紧效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髓核向前移动,从而缓解神经压迫。

1.3 旋腰膝顶法 该方法以骨科“椎体滑移”学术思想为主导,结合“骨错缝、筋出槽”的理念,采用旋转复位整脊理筋的治疗方式,达到一次性整复,减轻症状,配合药物服用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效果。本法结合上述两种方法之长处,通过旋转腰椎缓解患处痉挛,利于膝顶后伸顺利复位,疗效满意。临床具体操作大同小异,但要点如下:患者正坐于方凳上,双臂外展,双手指交叉抱于头后。术者站立患者背后,右脚踩于方凳后缘,双手从患者腋下穿过并反扳于患者双侧肩前,患者上身后仰放松,术者用右膝顶住患椎棘突。嘱患者作深呼吸,在其深呼气之末,术者手膝协调用力,双手拉患肩,将其上半身拉向后上方,同时右膝向前上顶托,此时可听到“喀嚓”的矫正音。让患者恢复至自然体位,然后术者用手指弹拨按揉患者脊柱两侧肌肉以缓解其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手法完毕。姜劲挺等[11]运用本方法治疗60例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病例,治愈45 例,占75% ;显效11例,占18% ;有效4 例,占7% 。李玉海等[12]采用该法治疗80例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1次治愈72例,2~4次治愈8例,总有效率100%。林代民等[13]研究本法治疗胸椎小关节半错位的临床疗效,试验所选63例患者均通过上述方法治疗,其中痊愈56例,占89%;好转5例,占8%;无效2例,占3%,疗效令人满意。

2 旋腰膝顶法的作用机理研究

2.1 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松解组织粘连 张国忠[14]认为腰椎定点旋扳复位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机理在于其可以解除滑膜嵌顿、整复椎体易位。丁春玉[15]认为旋转斜腰扳法不仅可以松解神经根周围组织粘连,调整周围的小关节和滑囊异位,还可以恢复椎间孔的间隙.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恢复腰部功能。侯筱魁[16]等认为由于弯腰扭转是椎间盘突向椎管内的主要原因,故侧扳类手法可一定程度上扩大特定平面内神经根管的容积,使得上、下关节突产生一定位移,从而扩大神经根管内容、缓解小关节的粘连,进而起到治疗作用。毕胜等[17]也通过实验观察证实上述观点的合理性。

2.2 缓解腰部肌肉痉挛,促进脊柱生物力学线的恢复 赵亮[18]认为旋扳法通过旋转腰椎使病变椎体发生位移,从而解除对相应神经根的压迫,以改善症状。郭汝松等[19]采用“定立体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发现,该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治疗部位对腰椎旋转作用力的缓冲作用,缓解腰部的局部软组织痉挛,能更好地解除突出物对相应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作用,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

3 手法操作时所致“咔嗒”声的研究

王新军等[20]认为脊柱扳法操作时出现的关节弹响声有以下几方面的手法意义:①说明手法有效克服了关节的外周阻力作用到了关节;②说明关节发生了位移。完成了其自主运动不能完成的、在关节的弹性限制位和解剖限制位之间的一次重新张合过程;③关节发生位移后。引起了关节腔压力的改变、关节液的流体力学改变、气体释放等继发反应;④其至少达到了松动关节的作用。赵亮[18]认为腰部扳法操作时出现“喀哒”声响,但这并不表明复位已完全成功。需有一次触诊检查,看棘突两侧是否对称,压痛是否减轻或消除,症状是否消除或改善。而李义凯等[21]认为是在快速的旋转过程中,关节内气体迅速流动而致出现“咔嗒”声响。

笔者认为,关节弹响声是手法作用到患处,使得局部组织产生改变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标志,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也可有其他的作用到关节的标志,如手下的指感等。

4 旋腰膝顶法的安全性研究

是有康等[22]认为只要诊断明确,注意在治疗时脊椎旋转的幅度必须限制在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内,绝不可超越正常生理活动度.不适用暴力、蛮力才能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张世民等[23]分析了手术收治的推拿后致马尾神经损伤的2l例患者的病因。主要考虑系施术者对患者盲目的加大手法刺激量.这样很容易出现推拿意外,出现疼痛加剧.软组织、内脏、椎间盘以及神经系统损伤.骨关节脱位和骨折等医源性损伤[4-6]。

5 结语

“旋腰膝顶法”目前已在中医正骨、推拿康复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尤其是单人可进行操作,合理选择适应症运用该方法临床疗效满意,操作时切忌暴力,减少医源性损伤。

[1]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02.

[2]张勇. 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21例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12):91-91.

[3]柳家凯. 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5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6):220-220.

[4]李修强.手法治疗腰扭伤70例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74-75.

[5]杜诚恳,董倔强,王海磊,等.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正骨,2012,24(9):24-26.

[6]朱立国,于杰,高景华,等.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2006,25(10):579-582.

[7]刘海涛,蔡亚夫.推拿手法加中频治疗仪与腰椎牵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1):53-54.

[8]林绵辉,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滑脱症28例[J].按摩与导引,2005,21(3):27-28.

[9]牟新.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1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1.

[10]陈军. 膝顶腰椎后伸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吉林中医药, 2009, 29(2):145-146.

[11]姜劲挺, 马喜凤. 牵旋膝顶法治疗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0, 17(3):46-47.

[12]李玉海, 高山山, 张明生. 坐位膝顶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80例[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4, 20(3):43-43.

[13]林代民, 吴庆实. 膝顶法治疗胸椎小关节半错位的临床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 2008, 17(2):107-107.

[14]张国忠.定点旋扳复位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450例[J].山西中医,2010,26(1):35.

[15]丁春玉.局部封闭后牵拉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8):48.

[16]筱魁,堇凡,戴克戎,等,斜搬时腰后部结构的动态观察和生物力学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1):51.

[17]毕胜,李义凯,赵卫东,等.模拟腰部斜扳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3):323-324.

[18]赵亮.旋扳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探讨[J].四川中医,2006,24(11):84.

[19]郭汝松,林伟锋,田强,等.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颈腰痛杂志,2009,30(1):84-85.

[20]王新军,木合塔尔·阿尤普.从脊柱扳法的作用部位探“咔嗒”声的手法操作意义[J].新疆中医药,2007,25(3):50-51.

[21]李义凯,赵卫东,钟世镇.两种颈部旋转手法“咔嗒”声的比较研究[J].中医正骨,1998,10(6):9-11.

[22]是有康,冯燕华.脊椎定位旋转扳法的临床应用[J].按摩与导引,2002,17(1):10-11.

[23]张世民,王宏,黎作旭,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致马尾神经损伤2l例临床分析[J].中医正骨,2002,14(2):47.

[24]吴万坚.腰腿痛推拿意外原因的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2,23(2):151-152.

[25]张松涛,孙荣智,吴同山,等.推拿斜扳法致腰椎间盘突入硬膜囊内2例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3,24(2):126.

[26]胡英同.腰椎斜扳法致椎弓根骨折1例报告及体会[J].按摩与导引,1994,57(4):48.

(编辑:梁志庆)

2016-07-13

唐中尧 (1972-),男,汉族,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脊柱疾病的基础研究。E-mail:364832753@qq.com

R244.1

A

1007-8517(2016)19-0088-03

猜你喜欢

扳法正骨腰痛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图说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颈部扳法所致关节弹响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腰椎扳法的研究进展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
俯卧位治疗颈椎病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