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2016-01-30华云珍
华云珍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华云珍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及医学科学迅猛发展背景下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程度的不同,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社会各界对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古代中、外医学史中很早就有“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教育理念的论述。目前,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中,对“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重视不足,且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修养,显得十分重要。
以患者为中心;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
《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因此,教育的目的是使教育对象成为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康的体魄、以及对社会有责任感、对他人有爱的人。医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批具有高尚思想品德、深厚宽泛人文基础知识、精湛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医学是关于人的科学,而教育,是人的教育[1]。
1 古今中外医学史中“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
“医者仁心,医乃仁术”是中国传统医学对医生职业精神的概括。“大医精诚、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无不是对崇高医德的歌颂。南宋名医张杲在《医说》中曾曰:“人生疾苦,与我无异,凡来召请,急去无迟,可止求药,宣即发付,勿问贵贱,勿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清.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说到:“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明朝医家裴一中在《言医·序》中道:“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局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医者在“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的同时,要“视人犹己”、“勿问贵贱,勿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道德文化和职业操守,对后世医者的职业素养发展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西方医学史上,《希波克拉底誓言》是警诫人类的古希腊职业道德圣典,其中对医生的言行自律要求进行了描述:“吾将竭尽吾之能力与智慧,以己之才帮助病患,戒用医术对任何人等以毒害与妄为。吾将以纯洁与神圣为情,终身不渝,无论何时登堂入室,吾都将以患者安危为念,远避不善之举。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在《日内瓦宣言》“行医中一定要保持端正和良心”是对医生职业道德规范的严格要求。无论古今中外,医者的高尚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教育都受到了高度重视。
2 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传统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诊疗体系也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转变[2]。医学皆具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双重属性,医学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教育。近年来,医疗纠纷问题频发,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各地伤医事件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对医疗工作者的人文精神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和输送合格医疗卫生人才的摇篮,医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与今后医疗卫生工作质量息息相关。2009年,国家卫生部提出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的职业理念。因此,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高等医学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其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职业精神教育和医学职业道德的培养。高度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3 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医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自主学习性较差 大多数医学生缺乏获取人文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主参加人文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较差。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对医学人文知识了解一般[3]。
3.2 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存在偏差 当今社会大环境下不良媒体的不实报道、不良社会风气和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伦理观有下滑趋势。讲求奉献、乐于助人的崇高职业道德精神在退化,出现日趋现实、淡化理想的现象[4]。
3.3 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得当 首先,目前诸多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较少,且大部分以选修课或课外阅读课的形式开设。很多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人文的情况,人文课程实践学时较少。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仍以教师主讲为主的传统理论知识灌输式教育模式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人文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不高。
3.4 医学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很多医学院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仅停留在课堂上的教育层面,没有进行深入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人文课程考核形式简单、机械、流于形式,存在重理论分数、轻人文知识实践应用,重专业课成绩、轻人文课成绩的错误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未真正掌握医学人文知识[3]。
4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4.1 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人文素质教风学风氛围建设 要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仅靠开设几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只有把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医学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才能让医学生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因此,进一步加强校风、院风、教风、学风建设,通过课堂人文知识讲授、人文学术讲座、人文社会实践、人文体验等方式,努力营造浓厚的人文文化软、硬环境,使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4.2 构建合理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和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各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主要为公共基础课(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理论)和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应在此基础上增设社会医学、医学史、医患沟通学、医学法学、医学哲学、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等课程,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公共基础课、医学人文必修课和医学人文选修课的三大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问题式、小组讨论、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学术研讨、专题讲座、第二课堂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加强临床实践中各个环节的人文精神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体会患者的感受,让学生感受人文关怀在医疗实践中的意义。
4.3 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考评体系 改变传统单一、流于形式的考评方法,增设写论文、做报告、做调查研究、参加志愿者服务、参与教师人文课题项目、参加人文社会实践活动等考评形式,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成绩与实践成绩相结合,全面考评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4.4 提高教师队伍人文素质修养 医学院校的老师承担着教师和医务工作者的双重角色和身份,因此必须时刻以高尚的医德医风、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修养。此外,在临床带教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带教老师对患者的态度要和蔼,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理解、尊重、信任患者,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氛围,将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之中[5]。
总之,高等医学院校通过建立完备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树立全面育人理念,深化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道德理念,开辟具有时代特色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之路。
[1]孙鹏.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2]肖松舒,薛敏,万亚军,等.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259-1260.
[3]石云霞,傅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8(27):88-91.
[4]熊志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以海西高职医学院校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 ,8 (27):85-88.
[5]连晓洁. 人文关怀视角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研究[D].辽宁:辽宁医学院,2014.
(编辑:梁志庆)
2016-07-31
华云珍(1986-),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E-mail:1035716686@qq.com
R-052
A
1007-8517(2016)19-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