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消毒工作存在问题及措施探讨
2016-01-30吕艳晶宋国翠张仁宋士忠
吕艳晶 宋国翠 张仁 宋士忠
(吉林省东丰县黄河镇畜牧兽医站 136321)
养殖场消毒工作存在问题及措施探讨
吕艳晶 宋国翠 张仁 宋士忠
(吉林省东丰县黄河镇畜牧兽医站 136321)
搞好养殖场消毒工作是消灭动物疫病病原体的重要措施,为抓好消毒工作国家制定了消毒规程和相关制度,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养殖企业执行的并不好,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切实保障养殖企业所饲养的动物健康安全。
1 养殖场消毒的基本情况及问题
一般养殖场消毒设备基本具备,消毒池设施规格不一,建立了消毒制度和记录,开展了一定的消毒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消毒作用。但在实际消毒工作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影响消毒效果,有待进一步完善。
1.1 消毒设施不完善
没有消毒池或消毒室或设置不合理,建池没达到要求标准,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1.2 设施使用不当
存在有池无药,有药超期,药液量不够的等问题,形同虚设,起不到作用。
1.3 消毒设备不到位或使用不当
有的养殖场设备太小(喷壶式),不适应场区规模需要。有的设备损坏,不能使用。部分设置紫外线灯的设置数量不够,灯管坏了未及时更换。
1.4 无消毒制度或不健全
有的无消毒制度,有的有制度没上墙,表现消毒制度执行的不好主要表现。
(1)使用消毒药品种单一,一个品种长期使用。
(2)兑药比例不准确,消毒药投入量不够,起不到消毒作用。
(3)消毒程序不合理,消毒时间过长或过短,常有什么时候想起什么时候消毒,存在应付了事情况。
(4)消毒池中的消毒药液不足或药液长期不更换,选择消毒药不合理。
2 措施对策
2.1 提高养殖户对消毒工作的认识
养殖户要提高认识,采取积极措施,切实抓好消毒工作,把消毒工作落到实处。只有认识到位,想做、会做、做好,才能把消毒工作做好。
2.2 建立、完善消毒设施设备
必须建全消毒室、大门入口消毒池、舍门口消毒槽,配齐机动消毒机及消毒器,并根据消毒目的选择使用。
2.3 根据消毒的实际需要合理购置消毒药品
每年要选择2~3种消毒效果好、配比稀释倍数高的消毒药品,保证消毒药质量。
2.4 严格执行消毒程序和制度
2.4.1 入口消毒
消毒池(槽)要有足够药液,场区门口消毒池内放入2~3%的火碱,每半月清理更换1次,以保证机动车辆进入时的消毒效果。栋舍门口消毒槽,饲养人员进入猪舍必须从消毒槽踩踏经过,每5天更换1次,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性。
2.4.2 消毒及时
场区消毒1周1次,在传染病易发季节应1周2次,消毒时要做到猪舍内外消毒同时进行,以便提高消毒效果。
2.4.3 带畜(禽)消毒
1周2次,必须在清理干净后方可消毒,消毒药的使用要定期更换,至少每3个月更换1个品种。
2.4.4 车辆、物品的消毒
车辆、物品经过喷雾或紫外线灯照射后进入场地。
2.4.5 产床的消毒
母猪上床时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或季铵盐类洗涤产床进行空舍的消毒。
2.4.6 职工的消毒
职工进场必须洗手消毒,紫外线灯照射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2.4.7 饮水消毒
定期检查水质,必要时饮水消毒每周2次,可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或季铵盐类交替使用。
2.4.8 用具消毒
对场内运输工具、日常用具要定期消毒,必要时即时消毒,减少用具传播的可能。
2.4.9 采取清群消毒
实行全进全出制是控制疾病的有效措施,空舍时,对所有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高标准的消毒,有利于彻底杀灭畜舍及场区的病原体,保持良好的养殖卫生环境。
2.4.10 外来人员消毒
外来人员入场必须换防护服,并经消毒通道进行消毒后方可进行参观、考察、指导和采取防治措施等活动,防止外来疫源传入。
2.5 强化管理
要认真做好消毒记录,做到项目齐全,清晰准确。通过采取综合管理,强化场区综合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养殖场生产安全、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