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进展
2016-01-29李瑞张飞周梅王东芳李晓航
李瑞+张飞+周梅+王东芳+李晓航
摘 要: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对水的依赖程度日益升高,衡量和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分阶段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与模型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探讨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1.005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Arid Area
LI Rui1,2,3,ZHANG Fei1,2,3,ZHOU Mei1,2,3,WANG Dongfang1,2,3,LI Xiaohang1,2,3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46,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Oasis Ecology under Ministry of Education,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46, China ;3. General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Key Laboratory of Smart City and Environmental Modeling,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46, China)
Abstract: Today, as human ente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society, agriculture, industry, lif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the water resources, measuring and evaluating water resources have a crucial impact on a region or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model of different phas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are discus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sufficient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in this field are discussed; this would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development tendency
随着人口过度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相继出现,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水危机变得日益严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被严重影响了。在世界上广泛分布着干旱区和半干旱区, 在这些地方水问题变得更加严重[1]。因为在干旱区水资源相对缺乏,这里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由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普遍发生,一直被世人所关注[2]。我国的干旱地区主要有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全部区域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地区[3]。新疆地区坐落于我国西北内陆,是典型的干旱气候,终年降水比较稀少,山地降水相对稍多,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该地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抑制。这里长期以来面临的严峻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干旱区研究的焦点。如何解决这一焦点,有研究指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水资源加强管理利用,更好地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4]。衡量和评价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水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对其发展规模以及综合发展将会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这些地方人口与水资源的关系使当地的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变得非常迫切[5]。因此,本研究将分阶段地对国内外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旨在为干旱地区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协调好区域生态建设、人民生活、工农业发展和水资源的相关关系,为实现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水资源领域与承载力自然相结合的产物就是水资源承载力,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尚没有统一的理解认识。有关“承载力”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80—1885年[6]。在1921年,Park和Burgess[7]就提出了有关承载力的概念,但是在对水资源承载力(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的理论研究中国际上单项研究的成果并不多,大部分将其归纳到可持续发展理论中[8-9]。我国学者对水资源承载能力也有不同的表述。阮本青等[10]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在一定的生产条件和保证了正常的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一定区域自身的水资源用直接或间接方式表现的资源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施雅风和曲耀光[11]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其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定阶段,在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可承载农业、工业、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能力,会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一个综合指标。类似的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还有很多,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笔者依据其他学者对水资源承载力定义的主要观点将水资源承载定义为:天然水资源的可供水量能够支持一个区域的人口、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或限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