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2016-01-29郑惠芳李文红程光平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

郑惠芳 李文红 程光平

【摘 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以科研训练为载体,探索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的途径和管理模式;开展创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其达到培养基本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创新能力强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水产养殖专业  创新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20-03

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建于1977年,现设有水生生物博士点、水产养殖学学术型硕士点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硕士点。水产养殖教研室教师共13人,其中教授7人(博导3人),具博士学位10人;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6人;罗非鱼、对虾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各1人。水产养殖教研室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分别为54%、77%,师资力量雄厚。在广西大学良好的教改环境下,水产养殖学专业以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岗位创业者为主要目标,人才培养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提升,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和受教育者渴望提升自我的要求,从提高就业率向提升就业层次的高度转变。近年来,我们水产养殖教研室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探索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是讨论式、探究型、实践性的教学方法。采用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符合课程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倡导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着广西经济建设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科研活动,使教学科研直接为生产服务,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和热点问题,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的能力。如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就常常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每个知识模块选择生活和实践中发生的1-2个案例,以课程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基础来开展讨论。如以2012 年的广西龙江镉污染作为案例,探讨水中重金属对养殖鱼类的影响及其养殖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并介绍我国重金属水质基准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产业新亮点碳汇渔业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体系基本概念和理论在养殖产业技术发展中的应用;通过微孔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视频案例复习和讨论如何通过增加氧气的溶解度提高养殖水体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原理。

二、探索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手段

实验是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及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实验的效果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如鱼类学课程中有一个骨骼系统的实验,我们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制作一具完整的鱼类骨骼标本,并在骨骼标本中标出各骨骼的名称。学生在制作骨骼标本的过程中,一般是先将整条鱼放到热水中烫一烫,然后再慢慢将肌肉剔除,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小快的骨骼会散落,这就要求学生把这些散落的骨骼找准它原来的位置,重新粘贴回去,才能构成一副完整的鱼类骨骼标本。这是一项需要非常细致、耐心的工作,学生往往需要花一个多星期的课余时间才能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对着课本上的图示,去认识每一块骨骼所在位置和名称,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的过程。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往往带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如有的做成“鱼跃龙门”的造型,有点做成一艘帆船载着鱼儿归来的造型,还有的做成水族箱里鱼儿在畅游的造型,极富有想象力。总之,这个制作骨骼标本、标示骨骼名称的过程极大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枯燥乏味的骨骼系统的学习变得有趣,不但很好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创造性的培养也是极有特色的。

三、探索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训练形式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在实践中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鱼类学课程中,鱼类分类学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重点纲、目、科、属、种的主要特征,以及代表鱼类的分类地位等,除了课堂讲授、制作教学视频外,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1.实验课及参观鱼类学标本室。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往往让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学生跟随老师到鱼类品种最多的农贸市场去,选取购买一些本地常见经济鱼类。在实验课上,要求学生能辨认出每一种鱼类,识别不同鱼类的体型和各种外部特征,明确其分类地位。实验结束时,指导老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考核,过关后才同意结束实验。实验结束回去,要求写出实验报告,编制检索表。通过验证性实验和对标本室的参观,可以使学生掌握鱼类物种的识别和描记方法,并了解整个鱼类的分类系统及其代表性种群的主要特征。

2.走出课堂,对市场进行参观、调查。首先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分组,一般每组人员控制在7~8人),到南宁市鱼类品种最多的两个市场—— 南宁市海鲜批发市场和淡村农贸市场去辨认鱼类,也到花鸟市场去鉴赏观赏鱼类,因为购买回实验室的鱼的种类和数量毕竟有限,而且往往是死亡状态的。市场上有充足的鱼类资源,使学生见识到更多种类的鱼类,尤其是很多鱼都是鲜活的甚至是在水族箱里畅游的自然状态,进一步弥补了课堂与实验的不足。其次,还要求学生分小组去一些农贸市场以及超市进行鱼类种类的调查,以及一些常见经济鱼类的价格的调查。学生在对市场的调查过程中,一方面对鱼类的分类知识进一步熟悉,并且可以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各种鱼类的经济价值情况,在与鱼贩老板的交流过程中,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另一方面,在调查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购买一些不熟悉的鱼类带回实验室,利用检索工具书进行鉴定分类,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这样的市场调查,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又能了解本地特色,将教学贴近实际。

四、探索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研训练形式

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助手、毕业论文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效开展包括科研兴趣培养、文献检索和阅读训练、实验设计训练、实验技能训练、实验结果记录和分析训练、科技论文撰写训练、科研素质训练等。以科研促教学,直接吸收本科生参与教师、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科研项目研究,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配合本科生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创新训练项目,开放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教学实验室,在指导老师和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由进行各种实验实习活动,锻炼自己独立的科研能力。如依托“罗非鱼大水面养殖水质标准与技术研究”“淡水池塘养殖水质监测”和“广西水产动物疾病监测”科研项目,强化水质分析和鱼病诊断技能训练;通过2011年右江、桂江、漓江水生生物调查和2013年红水河渔业资源调查,对右江、桂江、漓江以及红水河7座梯级电站水库的鱼类、浮游生物、水生高等植物、水生底栖生物及水环境理化因子,以及网箱养鱼等进行全面(采样)调查,强化学生对江河、水库水生生物及理化因子的测定分析技能,学习撰写提交给地方渔业管理部门的分析报告,并对渔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网箱养殖提出建议。

五、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提供大量生产现场实习机会

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为市场、为生产提供指导和服务,而水产养殖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生产实践是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主题。大学在校期间参加实习能使学生提前接触和了解社会,积累工作经验,也是找工作的好机会。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建设充分利用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如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和桂林市第二水产养殖场等,由本校专家教授亲自指导实践教学。如由广西罗非鱼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程光平教授指导水产本科学生的鱼类增养殖及病害防治生产实践,带队到桂林市第二水产养殖场实习,做到始终驻点,与学生同吃同住,指导学生的实践。实习期间还组织实习学生到兴安县考察冷水鱼类的养殖及了解“湘漓”水系特点,增强学生对内陆河系及渔业资源的了解。同时与通威、海大、粤海、正大、利洋等水产企业合作,开展暑期带薪实习、预就业实习,保证100%的学生有在现场参与养殖生产的实习经历,且大多数的实习都是有薪酬的,为学生实习提供了机会。

六、探索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业训练、社会实践活动

依托校内基地开展周年养鱼创业训练项目。结合鱼类增养殖教学课程教学计划的实施,在初步系统了解课程主要内容的前提下,设定讨论专题,并指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社会调查信息及互联网查找的信息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鱼类增养殖生产计划(方案),同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分组就各自制定的计划(方案)进行答辩和讨论。2013年秋,指导水产养殖专业11级共2个班41名学生学习制定假设条件下的“广西大学水产教学科研基地(池塘)”生产计划,并分班(级)就计划组织学生答辩和讨论。每班分两大组,每组随机选出4~5名代表宣读、演示自拟之“计划”,另一组对演示中的方法、数据、可信度及可行性等质疑,演示者及其所在组同学答疑,指导教师则就相关问题提问学生,并对难题作提示和更正。两组间“问”与“答”交替进行。在课堂练习基础上,学生利用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开展周年养鱼创业活动,自筹资金,在老师指导下,从买鱼苗开始,到最后捕鱼、卖鱼,在一周年当中,学生全程参与、自行管理池塘养鱼,学生了解了养鱼的全过程,实践动手能力加强,为今后的创业和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广西大学水产养殖学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成绩,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200人,学生参与教改愿望高,如2011年本科论文与科研结合率达76%,水产本科08级16名学生参加校内基地自筹经费养鱼实践。自实施“教学与实(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21页)践结合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探索”教学实践以来,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培养出了一批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如自主创业、回乡养虾获得2009年第十三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钦州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广西科技厅“科技种养能手”、钦州市“优秀团干”和钦州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的邓荣志同学;在校学生参加竞赛获得的奖项有:2010年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广西大学选拔赛二等奖,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代表广西大学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获广西赛区三等奖等。2008-2013年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参与发表的研究论文18篇,2012-2014年共获得28项本科生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创新训练项目。

近三年来,虽然水产专业新生入学分数在广西大学排在末位,但是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前茅,就业率均在90%以上,升硕率稳定在15%左右;2011年,2008-2010级140名在校生中共有25人荣获校级和校级以上奖励。广西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2011年在全国48所开设水产专业院校中排名25,2014年在水产类50所院校中排在第20位。

【参考文献】

[1]刘泓宇,谭北平,张建东,等. 新时期水产养殖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1)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105)

【作者简介】郑惠芳(1965- ),女,广西平南人,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水产养殖的教学与研究。李文红(1966- ),女,广西平果人,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水产养殖的教学与研究。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创新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