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83井区长7储层水驱特征研究

2016-01-29林炳龙中海油服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67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34期
关键词:采出程度

林炳龙 (中海油服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67)

陈岩,宛利红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 武汉 430100)

曲春霞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18)



安83井区长7储层水驱特征研究

林炳龙(中海油服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67)

陈岩,宛利红(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 武汉 430100)

曲春霞(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18)

[摘要]由于致密储层物性差,启动压力梯度低、压力敏感性强,极大限制了致密储层采出程度和采收率,有必要分析致密油含水率上升的原因,分析致密油含水特征,揭示致密油含水上升规律。以长庆油田安83井区长7储层为例,对其水驱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长7储层符合丁型水驱特征,并得到了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为鄂尔多斯致密油藏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

[关键词]致密油;水驱特征;采出程度

致密岩油气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中的一类,亦是潜力最大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1]。由于渗透率极小,流体流动存在启动压力和毛管力,流体的流动通道主要为储层中的微裂缝,地层压力的变化会导致微裂缝的闭合,储层流动能力下降,表现出一定的应力敏感性[2]。因此,在致密油含水上升规律研究过程中,应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性和毛细管力对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而针对致密油含水上升规律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为此,笔者以长庆致密油为例,分析了致密油含水上升规律。

1区域概况

安83井区和庄230井区位于陕北斜坡西南部的定边地区,延长组致密油主要发育于半深湖-深湖相区,以长7油层组油页岩、致密砂岩最为典型。

随着油藏深度的增加,地层压力增大,油层温度升高。安83井区长7油层组平均埋深2190m,距离较近的胡150井区压力系数0.74,折算安83井区平均原始地层压力为16.80MPa;根据地层原油性质,地层温度74.8℃。根据长6、长7、长8储层的铸体薄片资料分析可知,储层发育微孔、溶孔、粒间孔-微孔和复合孔等4种孔隙类型,以微孔和溶孔为主。

油藏主要受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控制,圈闭成因与砂岩的侧向尖灭及岩性致密遮挡有关;油藏主要受岩性、物性变化控制,属于典型的岩性油藏;油藏未见边底水;原始气油比75.7m3/t;天然能量以弹性溶解气驱动为主。

2水驱开发现状

2.1安83井区水驱开发现状

安83井区2008年5月投入生产,2010年8月开始注水,注水效果较好。到2013年5月,井区总共有油井36口,水井25口,累计产油17003t,累计产水25141m3,综合含水率为71.72%(见图1),累计注水187754m3。

2.2庄230井区水驱开发现状

庄230井区2001年投入开发,2012年6月开始注水,由于注水时间较短,注水效果不明显。到2013年5月止,井区共有油井数30口,水井数6口,累计产油37113m3,累计产水6136m3,综合含水率为11.63%(见图2),累计注水14153m3。

图1 安83井区生产曲线                图2 庄230井区生产曲线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安83井区的生产资料表现出了明显的水驱特征,含水率上升较快;而庄230井区虽然也进行注水开发,但由于注水时间较短,油井普遍未见水,因而井区含水率较低,未表现出规律性。因此笔者主要运用安83井区的资料对长7储层的含水上升规律进行分析。

3水驱特征

研究区长7油藏整体上属于注水开发致密砂岩油田,对于注水开发油田研究其水驱特征是十分必要的。水驱特征曲线法是天然水驱和注水开发油田特有的实用方法,可以预测水驱油田的有关开发指标[3~5]。

由于对致密油微观渗流规律认识不清,致密油油藏基本是按照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方式开发的,常用4种水驱特征曲线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6]。4种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式见表1。式中,Wp为累计产水量,104t;Np为累计产油量,104t;Lp为累计产液量,104t;fw为含水率;a1、a2、a3、a4、b1、b2、b3、b4为与含水特征曲线有关的常数。

表1 4种水驱特征曲线的关系式

引入经济极限含水率fwL,取fwL=0.98,由Np~fw关系式可分别得到4种水驱特征曲线预测的可采储量NR的值,即可得到最终采出程度R:

(1)

将Np~fw关系式代入式(1)可得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式,应用这些关系式可以对含水率上升规律进行预测。

表2 4种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可采储量结果对比表

注:R为相关系数。

研究区预测可采储量为2.55×104t,井区最终采收率为0.82%,4种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可采储量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4种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可采储量与实际可采储量对比结果,可知甲型水驱特征曲线、乙型水驱特征曲线和丁型水驱特征曲线与油田实际水驱特征比较相似。根据上述数据可以求得不同水驱特征曲线下含水率fw与累计产油量的关系式:

甲型:

(2)

乙型:

fw=1-1.97e-1.617Np

(3)

丁型:

(4)

图3 预测含水率变化曲线与实际含水率曲线对比图

预测含水率变化曲线与实际含水率曲线对比图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当生产井数少时,单井投产新井钻完过程中的水产出对含水率的影响较大;因此当累计产油量小的时候,油田含水变化曲线并不能反映油田驱水过程中含水上升规律,此时可以用后半段进行对比,发现丁型水驱曲线比较符合研究区的水驱特征。丁型水驱曲线的含水上升方程也能较好的对实际井区含水变化进行拟合。

长7储层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可表示为:

(5)

式中,η为采出程度。

4结论

1)根据实际生产资料分析了研究区的水驱特征,利用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水驱特征曲线分析了研究区的水驱特征。

2)研究区符合丁型水驱特征,并给出了现有井网条件下研究区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

[参考文献]

[1]孙立辉. 合水长7致密油藏渗流规律及注水可行性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4.

[2] 尹龙飞. 合水庄230井区致密油藏注水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4.

[3] 张金庆,孙福街,安桂荣.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和递减规律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18(6):82~85,116.

[4] 潘有军,徐赢,吴美娥,等.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及控水对策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4,26(5):113~118.

[5] 戴胜群.南翼山浅油藏上油砂山组含水上升规律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9,31(3):126~129+8.

[6] 段宇,戴卫华,杨东东,等.基于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水驱特征曲线选型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14,35(6):718~723.

[编辑]洪云飞

[引著格式]林炳龙,陈岩,宛利红,等.安83井区长7储层水驱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34):16~18.

[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5)34-0016-03

[作者简介]林炳龙(1981-),男,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191214047@qq.com。

[收稿日期]2015-09-14

猜你喜欢

采出程度
延长油田南部长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实验
浅谈电潜泵采油工艺在新滩油田的应用及前景
水平井开发阶段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蒸汽驱含油饱和度与采出程度关系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电潜泵采油工艺在新滩油田的应用及前景
文179东块恢复注采井网技术研究
低渗挥发性油藏CO2驱注入时机室内实验研究
岩石润湿性变化对水驱油藏采出程度的影响研究
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中高渗厚油层水驱流线特征研究